期刊文献+

财产性利益抢劫罪对象化研究 被引量: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当前,犯罪对象的研究是刑法学界的热点和重点,也是司法实务部门关注和探讨的重要问题。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快速推进,财产型犯罪对象的内涵与外延也已经突破传统界定,被赋予新的内容。财产性利益,具备抢劫罪对象满足需要性、可管理性、经济价值性、可移转性特征,反映了国家对公私财产权益的保护,能够体现抢劫罪的客体内容,应当将其纳入抢劫罪对象范畴。
机构地区 中国人民大学
出处 《理论界》 2010年第4期64-67,共4页 Theory Horizon
作者简介 张爱晓,中国人民大学刑法学博士研究生; 黄福涛,中国人民大学刑法学博士研究生。北京市朝阳区检察院助理检察员。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1

  • 1[德]汉新·海因里希·耶赛克,托马斯·魏根待著,徐久生译.德国刑法教科书(总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335.
  • 2[日]野村稔著,全理其.何力译.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2001:100.
  • 3薛瑞辟著.俄罗新刑法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204.
  • 4徐光华.犯罪对象新论[J].广西社会科学,2007(3):73-76. 被引量:7
  • 5李洁.论犯罪对象[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1996,18(5):34-40. 被引量:6
  • 6赵秉志主编.刑法新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661.
  • 7张明楷.财产性利益是诈骗罪的对象[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5,23(3):72-82. 被引量:137
  • 8人民检察,2006,(11):35-35.
  • 9[日]西田典之,刘明祥,王昭武译.日本刑法各论(第3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37.
  • 10张磊.抢劫罪若干问题研究.安徽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第12页.

二级参考文献22

  • 1马俊驹,梅夏英.财产权制度的历史评析和现实思考[J].中国社会科学,1999(1):90-105. 被引量:178
  • 2刘生荣.犯罪对象新论[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1997,19(2):28-33. 被引量:10
  • 3张明楷.刑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 4[日]前田雅英.刑法总论讲义[M].东京:有斐阁,1998.172.
  • 5马克昌.犯罪通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36-44.
  • 6[日]山口厚.刑法总论[M].有斐阁,2001..
  • 7高铭暄 马克昌 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 8[德]乔治·恩德勒 李兆雄 陈泽环.经济伦理学大辞典[Z].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 9[德]汉斯·海因里希·耶赛克 托马斯·魏根特 徐久生.德国刑法教科书[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
  • 10[美]约翰·罗尔斯 谢延光.正义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

共引文献150

同被引文献84

引证文献6

二级引证文献5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