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两种“给”字句移位现象的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对S1:S+V+给+01+O2和S2:s+给+01+V+O2两种句式的变换式(包括由句法因素制约而产生的变换式和由语用因素决定而产生的变换式)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变换式产生的句法和语用原因。另外,还阐述了S1句式使用上的句法限制以及必须使用“把”字句变换式的几种情况,并说明了宾语的有定无定形式对句式的选择有限制作用。
作者
栾育青
机构地区
首都经贸大学对外文化交流学院
出处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9年第8期52-54,共3页
Modern Chinese
关键词
“给”字句移位变换式句法语用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3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413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刘培玉.
把字句的句法、语义和语用分析[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41(5):134-139.
被引量:17
2
刘丹青.
汉语给予类双及物结构的类型学考察[J]
.中国语文,2001(5):387-398.
被引量:184
3
沈家煊.
“在”字句和“给”字句[J]
.中国语文,1999(2):94-102.
被引量:239
4
沈家煊.
“有界”与“无界”[J]
.中国语文,1995(5):367-380.
被引量:992
5
宋玉柱.
关于“把”字句的两个问题[J]
.语文研究,1981(2):39-43.
被引量:51
二级参考文献
43
1
沈家煊.
“在”字句和“给”字句[J]
.中国语文,1999(2):94-102.
被引量:239
2
张伯江.
现代汉语的双及物结构式[J]
.中国语文,1999(3):175-184.
被引量:439
3
董秀芳.
述补带宾句式中的韵律制约[J]
.语言研究,1998(1):55-62.
被引量:67
4
杨素英.
从情状类型来看“把”字句(下)[J]
.汉语学习,1998(3):10-12.
被引量:22
5
金立鑫.
“把”字句的句法、语义、语境特征[J]
.中国语文,1997(6):415-423.
被引量:94
6
张旺熹.
“把字结构”的语义及其语用分析[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1(3):88-103.
被引量:97
7
刘丹青.
《南京方言词典》引论[J]
.方言,1994(2):81-102.
被引量:11
8
沈家煊.1999《不对称与标记论》.江西教育出版社.
9
刘丹青.汉语方言的语序类型比较[J].现代中国语研究(日本),2001,(2).
10
黄伯荣(主编)1996.《汉语方言语法资料汇编》,青岛出版社.
共引文献
1413
1
吕田,单庆玲.
英语前置修饰语之全集量化语的认知研究[J]
.中外企业家,2019,0(35):148-148.
2
徐媛媛.
浅议名量词的选择[J]
.作家天地,2019,0(23):14-15.
3
何文彬.
论结构助词“的”的语法意义[J]
.语言历史论丛,2021(1):15-53.
4
王远杰.
单双音节搭配限制的作用范围[J]
.语言学论丛,2019(2):130-146.
被引量:1
5
夏俐萍.
湘语完成义标记“咖”“哒”的分途与交汇[J]
.中国语文,2021(2):210-224.
被引量:6
6
陈满华.
构式语法研究在中国[J]
.语言学研究,2022(1):28-38.
7
杨欢.
泰语形容词重叠: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J]
.语言学研究,2020(2):111-125.
被引量:1
8
杨晓明.
粤语“畀”和普通话“给”用法对比研究[J]
.语料库语言学,2020(2):39-53.
9
李占炳,陆丙甫.
“很大X”类结构探究[J]
.语言研究集刊,2023(2):242-252.
10
文桂芳,李小军.
“更”的连词功能来源探析[J]
.语言研究集刊,2020(2):212-227.
1
丁崇明.
歧义格式“我也V不好”[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3(5):229-233.
被引量:2
2
蔡勇.
安山方言带双受事格的“把”字句[J]
.语言研究,2002,22(S1):278-282.
被引量:3
3
占勇.
“在NV”和“V在N”语义并非完全相同[J]
.学语文,2006(2):43-43.
4
唐钰明.
古汉语“动+之+名”结构的变换分析[J]
.中国语文,1994(3):216-220.
被引量:16
5
栾育青.
两种“给”字句在语用上的不同[J]
.语言与文化研究,2008(2):29-32.
被引量:2
6
祁峰.
试论状语后移及相关的句式变换[J]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6(2):25-28.
被引量:1
7
宋宣.
现代汉语“V得-N-C”句式的句法性质[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2):71-74.
被引量:3
8
孙红霞.
有定无定在英汉两语中的部分表达[J]
.考试周刊,2011(7):27-28.
被引量:1
9
李临定.
宾语使用情况考察[J]
.语文研究,1983(2):31-38.
被引量:64
10
云兴华.
“太A了”[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39(1):75-78.
被引量:16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9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