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荀子·赋篇》包括荀卿不同时期的两篇文章:五首"隐"与"佹诗"一首。所谓《赋篇》的体制,实际上是就五首"隐"而言。从隐语的结构看,它主要包括设辞(设问)与射覆(对答)两部分,这两部分不会是同一个人所作,所以,作为荀卿谏说齐宣王时所上的五隐,其设问部分为荀卿所自作,而其对答部分则是射覆者之作。由此可以明了《赋篇》的赋学史意义。第一,就"述客主以首引"而言,从荀子的《赋篇》到汉大赋,客主问答的形式经历了由实录到假托的过程,这正体现了赋体文学的演进轨迹。第二,从《赋篇》到汉大赋,"极声貌以穷文"的赋体语言特征也经历了由实用性向文学性发展的过程,因而也显示了文学文体的形成与流变。第三,汉大赋讽谏的精神与《赋篇》劝谏的性质也是一脉相承的。
出处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3-31,共9页
作者简介
马世年,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副教授。发表过论文《韩非二次使秦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