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机制构建: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路径探索
被引量:
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围绕解决“创新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和“科学研究训练”等问题,致力于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缩小我国研究生教育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我国具有研究生院建制的高校已全面实施了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
作者
罗尧成
孙跃东
机构地区
上海理工大学
出处
《中国高等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33-34,共2页
China Higher Education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学青年基金课题"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的机制创新研究"(CIA070201)
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相关课题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
研究生培养
机制改革
机制构建
创新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
师资队伍建设
研究生教育
分类号
G643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F60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1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28
同被引文献
44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38
参考文献
3
1
武毅英,陈梦.
困惑与出路:对我国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思考[J]
.现代大学教育,2008,24(2):99-105.
被引量:35
2
罗尧成.
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6):43-46.
被引量:79
3
罗尧成,曾忠.
我国高校研究生参与课题研究的现状分析及思考[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9):82-85.
被引量:17
二级参考文献
21
1
郭晓东,鲁砳,季明.
对研究生实行收费教育的新思考[J]
.江苏高教,2005(1):102-104.
被引量:5
2
罗尧成.
“课程审议”与“专业本位”: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开发的新视角[J]
.江苏高教,2005(2):82-84.
被引量:19
3
王祖益.
从人力资本投资理论谈研究生教育实行收费[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0(4):53-55.
被引量:11
4
王晓晖,姚慧丽.
研究生教育收费的几个热点问题研究[J]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3):106-108.
被引量:9
5
姜友芬,吴宏翔,熊庆年,林荣日,顾云深.
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导师因素分析[J]
.复旦教育论坛,2005,3(6):51-54.
被引量:100
6
陈超.
研究生教育收费的制度缺失及其生成[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1):69-73.
被引量:7
7
[3]宋晓梦、张莉.博导队伍建设亟待加强[N].光明日报,2001-5-31.
8
原春琳,樊未晨.硕士生学制3年改2年是为打造实用型人才[N].中国青年报,2004—07—12(6).
9
李子建,黄显华.课程:范式、取向和设计[M].2版.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6:93.
10
翟帆,柴葳.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核心并非收费[N].中国教育报,2006-09-26(1).
共引文献
128
1
刘欣宇,罗中琼,邵海涛,华宝玉.
研究生教育学期制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S1):131-133.
被引量:1
2
于福莹,马新成.
资助体系在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中的重要性[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3(5):13-14.
被引量:3
3
李红霞,肖西萍.
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管理实践[J]
.矿业研究与开发,2006,26(B10):190-192.
4
邹彤,吴萍,王樵砚,陈改清,王晓民.
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医学教育探索,2007,6(6):514-516.
被引量:2
5
李丽娟.
新增硕士单位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实践与思考[J]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07,6(7):87-89.
被引量:3
6
杨春梅,陶红.
论研究生课程学习与科研训练的整合[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3):9-12.
被引量:33
7
罗尧成,谢安邦.
“相关和集中”:博士生个体课程体系建构的理论思考[J]
.中国高教研究,2008(7):28-30.
被引量:7
8
张明旭,尹敏,何刚.
关于多科性院校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思考[J]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3):70-72.
被引量:1
9
李平.
我国博士生培养机制优化:招生制度与课程设置的视角[J]
.中国高教研究,2008(10):26-29.
被引量:4
10
常新华,贾黎明,王兰珍.
整合资源 优化结构 系统构建研究生课程体系——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5):194-197.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44
1
王小龙,乔利军,张惠玲.
网络时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对策[J]
.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08,26(3):39-41.
被引量:3
2
张思军.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92-95.
被引量:18
3
何广寿.
试述研究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J]
.传承,2009,0(2):68-69.
被引量:2
4
韦吉锋,韦继光,徐细希,张辉.
浅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3):90-94.
被引量:26
5
石共文,蔡文.
论高校校园网络伦理准则的建构与实施[J]
.现代大学教育,2010,26(6):104-107.
被引量:8
6
石共文,闫军帅.
网络问责初探[J]
.管理观察,2010(8).
被引量:1
7
谢加书,蔡东丽.
导师负责制下研究生德育工作研究——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例[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19(1):95-98.
被引量:11
8
陈艳兰.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发展我校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J]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07,6(2):65-67.
被引量:3
9
李琳.
构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思考[J]
.中国高教研究,2007(4):69-70.
被引量:38
10
湖南工业大学研究生处. 湖南工业大学研究生教育总结 :2012—2014[G]. 株洲:湖南工业大学研究生处,2014 :6-9.
引证文献
6
1
王辉,沈索超.
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博士生培养现状及对策[J]
.民族教育研究,2023(1):152-159.
被引量:11
2
陈艳兰,钱金栿,杨志华,徐立.
民族地方院校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对策初探——以大理学院为例[J]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10,9(5):91-95.
被引量:2
3
韩映雄.
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真的促进了学生学习吗?[J]
.复旦教育论坛,2010,8(5):59-62.
被引量:10
4
王文龙.
研究生录取环节中效率与公平的博弈[J]
.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5):20-24.
被引量:4
5
石共文,杨庆瑶.
高校研究生网络德育探微[J]
.现代大学教育,2013,29(1):98-102.
被引量:10
6
周雄文,吴卫,祝方才,池宏勋,曾长普,周凌.
创新研究生教育培养机制的探索与实践——湖南工业大学研究生教育十年发展回眸[J]
.包装学报,2015,7(2):85-9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38
1
宁芳.
国际中文教育专业人才分层分类培养的内涵意蕴、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J]
.教育科学,2023,39(6):73-78.
被引量:7
2
冯东,张雅洁.
研究生招生考试中不良竞争的表现、原因与规制[J]
.湖北招生考试,2023(4):10-16.
3
卢丽华.
高职院校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有效治理[J]
.传媒论坛,2022,5(8):105-107.
4
张国栋,娄枝.
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思考[J]
.中国高教研究,2011(10):37-39.
被引量:11
5
王文龙.
研究生录取环节中效率与公平的博弈[J]
.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5):20-24.
被引量:4
6
蔺洁,潘晓冬,勇强,杜兰平,王绿娅.
研究生在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科研项目中培养方法的几点思考[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28):5598-5600.
被引量:6
7
王利华.
中国高校本科教育弱化问题探讨[J]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3(2):55-59.
被引量:1
8
胡杨,徐建军,张宝.
社会认知心理学对校园网络舆论环境优化的启示[J]
.现代大学教育,2013,29(3):74-78.
被引量:6
9
陈艳兰,钱金栿,徐立,杨志华,卢跃红.
大理学院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13,12(8):80-86.
10
滕晓雯,曾长秋.
论新时期高校隐性德育的强化[J]
.现代大学教育,2013,29(5):92-96.
被引量:9
1
张晓报.
研究生课程论文的反馈问题初探[J]
.国际高等教育研究,2014(1):11-15.
2
张大良,吕浩雪.
大学教学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以南京大学人才培养工作为例[J]
.江苏高教,2003(1):29-32.
被引量:24
3
雷廷权.
培养第一届博士生后所想[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86(2):42-43.
4
陈建中,赵剑曦,黄长沧,林树坤,高绍康,李荣华.
以科研训练为主线培养研究型人才[J]
.中国大学教学,2005(5):30-32.
被引量:41
5
杨义勇,王成彪,索双富.
以实际问题为载体开展实践教学 培育科技创新人才[J]
.高等理科教育,2008(3):114-116.
被引量:6
6
王启宝,解强,韩敏芳,梁汉东.
因材施教 循序渐进 多模式开展大学生科研训练[J]
.滨州学院学报,2007,23(3):78-80.
被引量:2
7
李洁.
高校教学与科研工作深入协调与发展思路[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2(3):56-57.
被引量:1
8
李伟.
关于毕业论文写作与教学的思考[J]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17(6):66-68.
被引量:2
9
国外大学生科研的特点[J]
.武警工程大学学报,1996,0(4):83-83.
10
訾斌,李艾民.
依托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培养本科生创新能力[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36-37.
被引量:15
中国高等教育
2009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