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及发展途径探讨
被引量:
5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文章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分析入手,探讨了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澄清了人们对“双师型”教师认识上的一些误区,提出了“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条件。并探讨了促进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些举措:政策支持、经费保障和培养模式多元化。培养模式多元主要包括外出学习模式、校本培训模式和自我更新模式。
作者
张君华
左显兰
机构地区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职教论坛》
2008年第21期15-18,53,共5页
Journal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关键词
高职
教师
专业发展
分类号
G718.5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作者简介
张君华,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在职博士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1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318
同被引文献
282
引证文献
59
二级引证文献
242
参考文献
5
1
王玉苗,孙志河,柳靖.
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探讨[J]
.职教论坛,2005,21(05S):52-54.
被引量:27
2
杨明全.
从教学专业化看美国在职教师进修计划[J]
.外国教育研究,2000,27(3):30-35.
被引量:15
3
戚业国,戚业国.
学校发展与教师的专业发展[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22(8):27-31.
被引量:33
4
周建平.
对“校本培训”的认识与思考[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01(10):15-18.
被引量:38
5
姚贵平.
解读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18(6):30-31.
被引量:210
二级参考文献
11
1
易长发.
外国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例析[J]
.比较教育研究,1999(3):42-45.
被引量:41
2
兰英.
美国教师专业化运动述评[J]
.外国教育研究,1996(4):42-46.
被引量:27
3
徐冰,姜勇.
教师个人理论与教师专业成长[J]
.全球教育展望,2004,33(8):52-56.
被引量:6
4
周小山,严先元.
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教师教育一体化[J]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18(10):1-11.
被引量:10
5
鲁艳.
校本课程:概念必须正确理解[J]
.教育发展研究,1999,19(12):19-23.
被引量:30
6
郑金洲.
走向“校本”[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20(6):11-14.
被引量:265
7
杨启亮.
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价值取向[J]
.教育研究,2000,21(4):24-28.
被引量:74
8
王长纯.
教师专业化发展:对教师的重新发现[J]
.教育研究,2001,22(11):45-48.
被引量:319
9
刘秀江,韩杰.
对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的诠释[J]
.教育科学研究,2003(4):5-8.
被引量:73
10
何贤娟.
教师专业化教育探讨[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教学版),2003,23(11):81-83.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318
1
陶军.
基于互联网的双师型师资培训教学实践[J]
.电子技术(上海),2021,50(11):184-185.
被引量:2
2
张廷秀.
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J]
.办公自动化,2021,26(20):40-42.
被引量:3
3
王应君,王淑珍,黄新章.
职业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探讨[J]
.河南农业,2007(8):24-25.
被引量:3
4
刘兰君.
高职院校双师教师培养问题的若干思考[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9):193-194.
被引量:4
5
曾建.
培训院校在新疆中小学“校本培训”中的调控作用研究[J]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8,24(4):34-38.
被引量:1
6
林秀赖.
校本培训的提出与院校培训的调适[J]
.三明学院学报,2002,20(4):133-136.
7
张新芝.
“校本师资培训”是提高教师素质及学校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J]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2,10(2):11-13.
8
张春霞.
高职“双师型”教师的可行性分析[J]
.管理观察,2008(14):101-102.
被引量:1
9
余涛.
从青年教师的培养入手加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11-12.
被引量:3
10
彭香萍,龚思奇.
谈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J]
.大家,2010(24):209-209.
同被引文献
282
1
李玉静.
技能型社会:价值意涵与推进策略[J]
.职业技术教育,2021,42(16):1-1.
被引量:38
2
张成岗.
人工智能时代:技术发展、风险挑战与秩序重构[J]
.南京社会科学,2018,0(5):42-52.
被引量:91
3
琚圆圆.
教师资格国考背景下高师学校学前心理学课程改革策略探究[J]
.教育观察,2021(4):131-133.
被引量:2
4
韦军.
电子档案袋浅析[J]
.科技资讯,2008,6(23).
被引量:6
5
高维峰.
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浅析[J]
.文教资料,2008(34):167-169.
被引量:14
6
叶波娜.
论影响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及教师专业发展策略[J]
.科技资讯,2007,5(16):162-162.
被引量:1
7
陈建军,韩海荣.
试析当前职业教育中“双师型”教师存在的问题[J]
.科技资讯,2007,5(9):207-208.
被引量:1
8
王月玲.
从默会知识视角看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J]
.成功,2010(6):152-153.
被引量:1
9
强晓华.
高职院校女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研究[J]
.当代职业教育,2010(8):16-18.
被引量:2
10
姚贵平.
解读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J]
.广西教育,2003,0(6):22-23.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59
1
王运红.
师范类专业认证视域下学前心理学教学改革探析[J]
.科教导刊,2022(35):81-84.
被引量:3
2
麻丽娟.
关于高职教师素质提高的思考[J]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2,29(2):38-39.
3
韩薇.
推进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思考[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34(3):165-166.
4
李悠.
论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30(2):107-109.
被引量:21
5
唐晓鸣,陈松洲.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的现状及发展对策探讨[J]
.教育探索,2009(6):88-90.
被引量:30
6
李悠.
论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J]
.教育评论,2009(3):49-51.
被引量:43
7
程连玲.
基于知识管理的高职教师电子档案袋的设计研究[J]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0,9(2):60-62.
8
车娟.
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策略探究[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6):134-134.
9
赵恩兰.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困境浅析[J]
.科技信息,2010(24).
10
宋英邦.
浅析人本管理在高职院校教师管理中的体现[J]
.中国电力教育(中),2011(2):37-3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42
1
杨双燕,张红梅.
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困境与策略研究[J]
.体育视野,2024(19):155-157.
2
高远.
新时期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提升的路径与方法[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1):126-129.
3
查孝柱,李卫平.
地方高职院校专业教师 社会服务成效及提升策略[J]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12):15-16.
被引量:3
4
侯炜征.
浅析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5):17-18.
被引量:2
5
王浩鹏,李文强,孟凡昌,孟超.
大连市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现状的调查[J]
.商,2012(13):232-232.
被引量:1
6
华有婧.
我国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方向和方法浅析[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5).
被引量:2
7
白燕,褚俊英.
高职建筑工程类教师职业能力现状与提升[J]
.大家,2012(12):331-332.
8
刘展良,吴霞,陈锐锋.
我国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路径分析[J]
.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1,1(6):45-48.
被引量:6
9
温莹.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综合业务能力提升问题分析[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26-127.
10
殷智红,吕广革.
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探析[J]
.职业教育(下旬刊),2013,0(9):41-43.
被引量:2
1
陈正新.
对文化课程改革的建议[J]
.今日科苑,2008(18):33-33.
2
周素林.
浅议“双师型”师资队伍校本培训[J]
.魅力中国,2009(5):119-120.
3
文彦南.
对民办高职院校教师校本培训的分析[J]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5(05S):114-116.
4
齐菊红.
基于翻转课堂的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模式[J]
.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6,29(3):44-47.
被引量:1
5
毕洪丽.
基于SWOT分析的辽宁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研究[J]
.辽宁高职学报,2015,17(4):36-39.
6
郭翠翠.
普特融合中体育同课异构教学的“同”与“异”[J]
.现代特殊教育,2015(19):60-61.
7
徐家利,孙霞.
高职院校数学课程改革之我见[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25(8):92-93.
被引量:1
8
蔡向梅.
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J]
.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12(4):31-32.
被引量:1
9
王宝贤.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有效教学的实践探究[J]
.教育观察,2013,2(14):87-90.
10
施兆礽.
以“校本培训”模式促进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J]
.成才与就业,2007,0(19):33-34.
职教论坛
2008年 第2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