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三礼》文学研究述评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三礼》文学研究是20世纪后半叶及21世纪初期《三礼》研究的一个重点,在《三礼》自身的文学价值、《三礼》内涵的文艺思想、《三礼》与《诗经》的关系等问题的研究上,不断开拓新领域,提出新见解,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作者
张庆利
机构地区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1-36,共6页
The Northern Forum
关键词
《周礼》
《仪礼》
《礼记》
文学研究
综述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简介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53
参考文献
40
共引文献
160
同被引文献
5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40
1
谭家健.《礼记·檀弓》的俭葬思想和艺术.文学评论丛刊,1988,(30).
2
陈义烈.
《礼记》的文学价值[J]
.九江师专学报,1999,18(4):51-54.
被引量:1
3
杨雅丽.
《礼记》语言的艺术成就[J]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19(2):80-83.
被引量:1
4
杨雅丽.
《礼记》修辞艺术探微[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19(3):53-55.
被引量:2
5
卢静.
试论《礼记》的文章风格[J]
.社会科学家,2005,20(6):22-24.
被引量:3
6
贾奋然.
六朝文体与儒家礼教文化[J]
.孔子研究,2003(5):35-42.
被引量:5
7
孙星群.
《乐记》研究百年回顾[J]
.中国音乐,2000(4):7-10.
被引量:12
8
龙珲.
二十世纪《乐记》研究综述[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6(2):61-69.
被引量:13
9
罗婷.
“乐”与中国古典诗学[J]
.中国韵文学刊,2001,15(1):74-80.
被引量:1
10
王琴.
从篇目组合看《乐记》美学理论体系的建构[J]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4):67-70.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153
1
雷庆翼.
“中”、“中庸”、“中和”平议[J]
.孔子研究,2000(3):4-14.
被引量:19
2
赵玉卿.
“三本《乐记》说”辨——与阴法鲁先生商榷[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8(1):85-88.
被引量:5
3
金学智,陈本源.
大乐与天人同和──音乐养生功能简论[J]
.文艺研究,1998(5):87-101.
被引量:6
4
涂元济.
“兴”与原始思維[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4):46-52.
被引量:4
5
修海林.
《乐记》音乐美学思想试析[J]
.音乐研究,1986(2):85-93.
被引量:16
6
蔡德予.
《乐记》美学思想五题[J]
.中国音乐学,1998(2):23-30.
被引量:14
7
陕西扶风庄白一号西周青铜器窖藏发掘简报[J]
.文物,1978(3):1-18.
被引量:121
8
蔡仲德.
《乐记》哲学思想辨析[J]
.音乐研究,1981(4):107-112.
被引量:12
9
蔡仲德.
《乐记》音乐思想述评[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1(2):10-17.
被引量:16
10
《文学评论》1981年总目录[J]
.文学评论,1981(6):142-144.
被引量:10
共引文献
160
1
李鹏.
从“礼之文”到“诗礼相成”:礼乐兴衰与《诗》的经典化[J]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5(1):96-102.
2
张甲子.
汉代“乡饮酒礼”的诠释取向——以“三礼”为中心的考察[J]
.华中学术,2020(4):251-261.
3
丁贝宁.
“兴观群怨”视角下的杜甫诗歌[J]
.汉字文化,2023(11):49-51.
4
黄泳茵.
“兴观群怨”之“怨”的初内涵[J]
.汉字文化,2019,0(24):28-29.
被引量:1
5
李贺军.
论崔述《读风偶识》的史学色彩[J]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4):73-76.
6
邓声国.
先秦礼学文献的文学研究视阈考察——以“三礼”为代表[J]
.江西社会科学,2012,32(1):100-105.
被引量:1
7
李锐.
儒家诗乐思想初探[J]
.中国哲学史,2002(1):20-26.
被引量:3
8
王磊,刘明.
论中国古代文体序列的特点及其文化成因[J]
.兰州学刊,2005(1):263-265.
9
王秀臣.
燕飨礼仪与春秋时代的赋诗风气[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67-72.
被引量:6
10
谢明明.
从“情动于中,故形于声”所引发的思考[J]
.歌海,2011(1):81-83.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5
1
卢静.
试论《礼记》的文章风格[J]
.社会科学家,2005,20(6):22-24.
被引量:3
2
王秀臣.
“三礼”的文学价值及其文学史意义[J]
.文学评论,2006(6):33-41.
被引量:6
3
孙福轩.
占卜与叙事——中国古代小说叙事文化学研究[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6):72-77.
被引量:2
4
张世君.礼经建筑空间的政治叙事[J]江西社会科学,2011(01).
5
褚斌杰谭家健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总纂先秦文学史[M].
引证文献
1
1
邓声国.
先秦礼学文献的文学研究视阈考察——以“三礼”为代表[J]
.江西社会科学,2012,32(1):100-10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邓声国.
先秦礼学影响早期文学生存之研究视阈考察[J]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3,8(1):110-116.
被引量:1
1
陈朝晖.
梁武帝与南朝的儒学[J]
.孔子研究,1994(1):50-55.
被引量:2
2
李文娟.
《三礼》中的“酒”礼仪[J]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3(3):74-76.
被引量:1
3
陈爱中.
婺源发现江永手稿[J]
.南方文物,1996(1):119-119.
4
谢芳琳.
谈谈古人的饭食[J]
.文史杂志,2015(2):115-117.
5
张涛.
邵晋涵与《南江札记》[J]
.浙江学刊,1995(3):114-114.
被引量:1
6
王维清.
先秦祭祀中用马现象探析[J]
.古籍研究,2015(1):271-275.
被引量:2
7
梁宗华.
郑玄的人格与经学[J]
.孔子研究,1996(3):21-27.
被引量:3
8
王彦辉.
集清儒郑学之成 凿《三礼》郑注之户——读杨天宇著《郑玄三礼注研究》[J]
.史学月刊,2008(7):123-125.
9
彭静中.
吴之英与刘师培[J]
.巴蜀史志,2005(5):49-51.
10
杨玲.
《宋代<礼记>学研究》评介[J]
.中国史研究动态,2013(1):89-90.
被引量:1
北方论丛
2008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