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加强主体功能区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被引量: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主体功能区建设是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认为主体功能区建设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创新,在分析行政区经济管理模式下导致的区域发展不协调的基础上,探讨了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区域协调功能,提出加强主体功能区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对策。
作者
张杏梅
机构地区
山西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出处
《经济问题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7-21,共5页
Inquiry Into Economic Issues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行政区经济
区域协调
分类号
F207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作者简介
张杏梅(1966-),女,硕士,山西师范大学城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区域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6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24
同被引文献
128
引证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41
参考文献
5
1
陈晋肃.
21世纪中国行政区划体制改革的问题与出路——刘君德教授访谈录[J]
.探索与争鸣,2002(4):2-6.
被引量:12
2
邓玲,杜黎明.
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区域协调功能研究[J]
.经济学家,2006(4):60-64.
被引量:74
3
王东祥.
全面推进主体功能区规划工作[J]
.浙江经济,2007(4):4-7.
被引量:1
4
张可云.
主体功能区的操作问题与解决办法[J]
.中国发展观察,2007(3):26-27.
被引量:44
5
贺显南.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中外政府行为比较[J]
.国际经贸探索,2005,21(2):21-25.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16
1
姜作培.
论政府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功能与作用[J]
.学习与探索,2004(4):55-59.
被引量:2
2
郑艳.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策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J]
.管理现代化,2004,24(3):32-34.
被引量:12
3
王郁.
英国区域开发政策的变化及其影响[J]
.国外城市规划,2004,19(3):22-25.
被引量:10
4
杨伟民.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做好“十一五”规划工作[J]
.宏观经济管理,2004(8):21-22.
被引量:3
5
郑先武.
区域研究的新路径:“新区域主义方法”述评[J]
.国际观察,2004(4):65-73.
被引量:16
6
胡正梁,王均文.
从三大经济圈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J]
.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4(7):4-11.
被引量:3
7
杨伟民.
规划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及方向[J]
.中国经贸导刊,2004(20):8-12.
被引量:16
8
杨柳明,杨英玲.
实行区域金融政策的总体思路[J]
.武汉金融,2004(9):51-52.
被引量:4
9
杜黎明,邓玲.
论区域经济统筹发展的客观基础[J]
.开发研究,2005(4):71-73.
被引量:7
10
陈秀山 张可云.区域经济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5)..
共引文献
124
1
王泽伟,范楚平.
秦汉郡县制对我国政治制度文明建设的启示[J]
.理论探索,2004(4):97-98.
被引量:5
2
李宁,丁四保,佟志军,赵伟.
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区域经济发展的机理与制度建设研究——以吉林省为例[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S1):289-292.
被引量:2
3
黄天元,李伟芳.
现阶段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及其机构改革的思考[J]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04,17(2):162-165.
4
丁鸿君,游惟淼.
以主体功能区的视角来看地方政府考核机制——以优化开发区为例[J]
.中国商界,2008(1):96-97.
被引量:4
5
路征,杨荣.
主体功能区建设:财政转移支付必须转化成实际投资和消费[J]
.商场现代化,2007(02Z):355-355.
被引量:2
6
廖泽芳.
论我国地方政府之间的竞合博弈[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5(1):23-26.
被引量:6
7
姜安印.
主体功能区:区域发展理论新境界和实践新格局[J]
.开发研究,2007(2):14-17.
被引量:20
8
刘雨林.
西藏主体功能区划研究[J]
.生态经济,2007,23(6):129-133.
被引量:10
9
韩晶晶.
主体功能区建设中的地方政府职能重塑[J]
.时代经贸(下旬),2007(07Z):14-15.
被引量:3
10
李宪坡,袁开国.
关于主体功能区划若干问题的思考[J]
.现代城市研究,2007,22(7):28-34.
被引量:11
同被引文献
128
1
李红伟,赵羽.
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J]
.资源与人居环境,2007(12):41-43.
被引量:5
2
曾培炎.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J]
.求是,2008(2):15-18.
被引量:11
3
王信,尹杞月.
建立西部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探讨[J]
.生态经济,2009,25(2):161-164.
被引量:10
4
辛鸣.
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J]
.江淮,2007(2):15-16.
被引量:10
5
燕守广,沈渭寿,邹长新,张慧.
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S1):1-4.
被引量:23
6
戚名琛,胡文政.
土地产权制度建设若干问题思考[J]
.经济研究参考,1993(Z4):990-1021.
被引量:2
7
李知默,刘岩,涂志刚,李近元,胡克.
海南省海岸带主体功能区二级区划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三亚市为例[J]
.中国矿业,2013,22(S1):195-200.
被引量:2
8
钱勤英.
进一步完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J]
.资料通讯,2005(3):35-36.
被引量:6
9
丁鸿君,游惟淼.
以主体功能区的视角来看地方政府考核机制——以优化开发区为例[J]
.中国商界,2008(1):96-97.
被引量:4
10
李军杰.
确立主体功能区划分依据的基本思路——兼论划分指数的设计方案[J]
.中国经贸导刊,2006(11):45-46.
被引量:41
引证文献
10
1
马海滨.
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的财政政策探讨——以河南省为例[J]
.河南社会科学,2009,17(3):204-206.
被引量:3
2
张学波,武友德.
省域主体功能区区划的理论与方法[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25(12):1092-1096.
被引量:5
3
吴箐,汪金武.
主体功能区划的研究现状与思考[J]
.热带地理,2009,29(6):532-538.
被引量:17
4
孟召将,刘俊浩,孙宝强.
五重过渡视野下的广东区域协调发展[J]
.现代管理科学,2010(12):65-67.
5
段进军,董自光.
基于主体功能区视角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
.社会科学家,2010,25(11):44-47.
被引量:7
6
张秋平.
主体功能区经济的协调发展研究——基于要素禀赋视角的分析[J]
.中国电子商务,2012(24):151-151.
7
张秋平.
要素禀赋分异下促进主体功能区协调发展的研究[J]
.对外经贸,2013(8):83-84.
被引量:1
8
张秋平.
主体功能区划的宏观调控工具研究进展及评述[J]
.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4,25(2):58-62.
9
张秋平.
主体功能区间经济联系研究——基于专业化分工的分析[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40-46.
10
姜莉.
我国主体功能区理论研究进展与述评——“一带一路”分类区域调控的启示[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69-78.
被引量:9
二级引证文献
41
1
徐依帆,蔡潇,吕添贵.
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市域主体功能分区研究[J]
.国土资源导刊,2020(4):65-69.
被引量:2
2
曲林,曲鑫,李德江.
黑龙江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动态监测技术研究[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2,35(12):27-28.
被引量:1
3
李知默,刘岩,涂志刚,李近元,胡克.
海南省海岸带主体功能区二级区划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三亚市为例[J]
.中国矿业,2013,22(S1):195-200.
被引量:2
4
杨开忠,姜玲.
中国经济区划转型与前沿课题[J]
.中国行政管理,2010(5):79-82.
被引量:12
5
李东旭,赵锐,宋维玲.
近海海洋主体功能区划技术方法研究[J]
.海洋环境科学,2010,29(6):939-944.
被引量:7
6
马随随,朱传耿,仇方道.
我国主体功能区划研究进展与展望[J]
.世界地理研究,2010,19(4):91-97.
被引量:4
7
王利,于欣,王丹,张卓.
辽宁省主体功能区划分指标体系优化研究[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1,27(1):28-31.
被引量:8
8
普荣,白海霞.
山地限制开发区生态功能定位与经济发展选择——以川滇藏交界区为例[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25(12):68-72.
被引量:8
9
龚进宏,熊康宁,李馨,隋喆.
基于主体功能区划的黔东南州生态补偿机制研究[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9(1):14-17.
被引量:3
10
白燕清.
限制和禁止开发区域的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研究[J]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3):31-35.
被引量:1
1
唐松.
论区域经济发展中政府的协调功能[J]
.学习与实践,2010(1):42-46.
被引量:1
2
边防军.
中心镇须高起点开发与规划[J]
.广东建设信息,2004(8):20-20.
3
张爱军,吕亚男.
我国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理论借鉴及其定位[J]
.学术交流,2006(9):54-57.
被引量:22
4
嘉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增强中心城市实力和地位[J]
.浙江经济,2013(17).
5
韩志丽.
政府在高新技术产业市场化中的职能定位[J]
.企业经济,2006,25(5):11-12.
被引量:1
6
王丽丽.
经济管理中的信息沟通与行为改变[J]
.卷宗,2014,4(3):314-314.
7
汪立峰,曹小衡.
两岸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机制探析[J]
.亚太经济,2014(4):135-139.
8
李瑞莎.
拓展临港产业链 推动滨海新区临港产业发展[J]
.港口经济,2011(8):35-38.
被引量:2
9
张松炎.
论社会信任与经济发展[J]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6,8(2):91-92.
10
吕继进.
扭曲与有序——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探讨[J]
.商业经济与管理,1989(4):38-40.
经济问题探索
2008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