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乡土伦理研究及其方法 被引量:22

原文传递
导出
作者 王露璐
出处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79-84,共6页 Philosophical Research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3

  • 1费孝通,1992年.《四年思路回顾》,载《费孝通学术论著自选集》,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
  • 2费孝通,1996年.《人的研究在中国》,载《费孝通选集》,海峡文艺出版社.
  • 3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M].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23页.
  • 4黄宗智.《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M].中华书局,2000..
  •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1995年..
  • 6麦金太尔 万俊人译.《谁之正义?何种合理性?》[M].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年版.第198页.
  • 7麦金太尔,2003年.《追寻美德》,宋继杰译,译林出版社.
  • 8麦金太尔,2004年.《三种对立的道德探究观:百科全书派、谱系学和传统》,万俊人,唐文明,彭海燕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9万俊人.道德谱系与知识镜像[J].读书,2004(4):97-106. 被引量:32
  • 10杨善华,孙飞宇.作为意义探究的深度访谈[J].社会学研究,2005(5):53-68. 被引量:197

二级参考文献23

  • 1保尔-汤普逊 覃方明 译.《过去的声音—口述史》[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1978..
  • 2胡塞尔 倪梁康译.《现象学的观念》[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1973..
  • 3霍桂恒.《舒茨》[A].苏国勋主编.《当代西方哲学家评传第十卷·社会哲学》[C].济南:山东人民 出版社,1996..
  • 4克利福德·格尔茨 纳日碧力戈译.《文化的解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1973..
  • 5孙飞宇.《论舒茨的“主体间性”理论》(上)[J].社会理论学报,新加坡八方文化创作室,2004,.
  • 6伊格尔斯 何兆武译.《二十世纪的历史学—从科学的客观性到后现代的挑战》[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1997..
  • 7张祥龙.《朝向事情本身,现象学导论七讲》[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3..
  • 8Andrews, Molly, Shelley Day Sclater, Corinne Squire & Amal Treacher 2000, Lines of Narrative: Psychosocial Perspectives. London, New York: Routledge.
  • 9Arksey, Hilary & Peter Knight 1999, Interviewing for Social Scientists.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 10Chamberlayne, Prue, Joanna Boomat & Tom Wengraf 2000, The Turn to Biographical Methods in Social Science - Comparative Issues and Examples. New York: Routledge.

共引文献940

同被引文献261

引证文献22

二级引证文献26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