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乡土伦理研究及其方法
被引量:22
出处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79-84,共6页
Philosophical Research
参考文献13
1 费孝通,1992年.《四年思路回顾》,载《费孝通学术论著自选集》,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
2 费孝通,1996年.《人的研究在中国》,载《费孝通选集》,海峡文艺出版社.
3 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M].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23页.
4 黄宗智.《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M].中华书局,2000..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1995年..
6 麦金太尔 万俊人译.《谁之正义?何种合理性?》[M].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年版.第198页.
7 麦金太尔,2003年.《追寻美德》,宋继杰译,译林出版社.
8 麦金太尔,2004年.《三种对立的道德探究观:百科全书派、谱系学和传统》,万俊人,唐文明,彭海燕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9 万俊人.道德谱系与知识镜像[J] .读书,2004(4):97-106. 被引量:32
10 杨善华,孙飞宇.作为意义探究的深度访谈[J] .社会学研究,2005(5):53-68. 被引量:197
二级参考文献23
1 保尔-汤普逊 覃方明 译.《过去的声音—口述史》[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1978..
2 胡塞尔 倪梁康译.《现象学的观念》[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1973..
3 霍桂恒.《舒茨》[A].苏国勋主编.《当代西方哲学家评传第十卷·社会哲学》[C].济南:山东人民 出版社,1996..
4 克利福德·格尔茨 纳日碧力戈译.《文化的解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1973..
5 孙飞宇.《论舒茨的“主体间性”理论》(上)[J].社会理论学报,新加坡八方文化创作室,2004,.
6 伊格尔斯 何兆武译.《二十世纪的历史学—从科学的客观性到后现代的挑战》[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1997..
7 张祥龙.《朝向事情本身,现象学导论七讲》[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3..
8 Andrews, Molly, Shelley Day Sclater, Corinne Squire & Amal Treacher 2000, Lines of Narrative: Psychosocial Perspectives. London, New York: Routledge.
9 Arksey, Hilary & Peter Knight 1999, Interviewing for Social Scientists.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10 Chamberlayne, Prue, Joanna Boomat & Tom Wengraf 2000, The Turn to Biographical Methods in Social Science - Comparative Issues and Examples. New York: Routledge.
共引文献940
1 李侨明,张和清.空间再生产:社会工作介入农村基层治理的新策略——基于广东S村的行动研究[J]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2023(1):85-116.
2 杨宝琰,王双双.多民族混合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接触与文化适应[J] .社区心理学研究,2024(1):246-264.
3 杨善华.田野实践中的历史社会学[J] .社会科学,2021(4):64-71. 被引量:3
4 郑雅君.“90后”名校大学生工作意义的构建——基于文化社会学视角的探究[J] .青年研究,2021(3):41-52. 被引量:14
5 乔明明,邹清龙.人类学田野访谈中的有“心”人[J] .文化学刊,2021(5):82-89.
6 刘昂.中国乡村治理的伦理审视[J] .道德与文明,2021(1):137-144. 被引量:8
7 李承伟,姚蕾.基于扎根理论的我国中学体育教师核心素养结构模型构建[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9,42(10):117-127. 被引量:30
8 庄仕文,李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J]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3):15-17.
9 杨善华.感知与洞察:研究实践中的现象学社会学[J] .社会,2009,29(1):162-172. 被引量:26
10 王江燕.民主政治建设与公共权力监督[J]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1):11-14.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261
1 阎连科,黄平,白亮.“土地”、“人民”与当代文学资源[J] .南方文坛,2007(3):55-61. 被引量:13
2 孙立平.“道德滑坡”的社会学分析[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1,20(5):65-69. 被引量:33
3 王德刚.旅游化生存与产业化发展——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模式研究[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56-64. 被引量:48
4 田成有,王鑫.转型期农村法治资源的发现、重组与良性互动[J] .现代法学,1999,21(4):106-110. 被引量:15
5 梁治平.从“礼治”到“法治”?[J] .开放时代,1999(1):78-85. 被引量:36
6 刘作翔.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秩序结构及其模式选择——兼对当代中国社会秩序结构论点的学术介评[J] .法学评论,1998,16(5):40-50. 被引量:42
7 王铭铭.文化变迁与现代性的思考[J] .民俗研究,1998(1):1-14. 被引量:63
8 李培林.另一只看不见的手:社会结构转型[J] .中国社会科学,1992(5):3-17. 被引量:266
9 吴思红.农村基层政权控制力弱化问题分析[J] .社会主义研究,1996(2):31-34. 被引量:5
10 陈思和.就95“人文精神”论争致日本学者[J] .天涯,1996,0(1):19-25. 被引量:4
引证文献22
1 吴杰.中国社会转型中的乡土教育想像[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114-119. 被引量:5
2 赵昆.乡土性与现代性——关于城中村居民价值观市民化的思考[J] .齐鲁学刊,2012(3):100-103. 被引量:7
3 侯超.重塑乡土伦理——浅谈资本下乡对乡村伦理的影响[J] .时代报告(学术版),2013(03X):453-453. 被引量:1
4 刘举.伦理文化的“物化”与精神生活的失落[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13,34(5):20-24.
5 张兵华,陈小辉,刘淑虎.土地权属视角下传统村落公共空间营造与重构——以尤溪县桂峰村为例[J] .新建筑,2018(6):32-37. 被引量:13
6 王露璐.伦理视角下中国乡村社会变迁中的“礼”与“法”[J] .中国社会科学,2015(7):94-107. 被引量:77
7 候超.重塑乡土伦理——浅谈资本下乡对乡村伦理的影响[J] .人间,2015,0(25):23-24.
8 李良,韦潇竹.传统“乡土伦理”的现代转型与农村基层行政伦理建设[J]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2016,25(3):107-112. 被引量:5
9 吴必虎,徐小波.传统村落与旅游活化:学理与法理分析[J]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21(1):5-21. 被引量:71
10 张燕.传统乡村伦理文化的式微与转型——基于乡村治理的视角[J] .伦理学研究,2017(3):115-119. 被引量:12
二级引证文献260
1 刘安乐,明庆忠,杨承玥,谈思.滇黔桂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旅游发展关系[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1,42(9):166-177. 被引量:25
2 谷静萱.村民委员会处罚行为的诉讼困境及其出路——基于实证研究的分析[J] .现代法治研究,2021(1):135-144.
3 罗淑娴.乡村治理法治化路径研究[J] .乡村论丛,2021(4):47-55. 被引量:8
4 明梦妮.乡村振兴视角下的新乡贤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0(1):296-297. 被引量:3
5 胡卫卫,纪春艳,佘超.硬性主导到“共生而治”:乡村法治的转换逻辑与路径指向[J] .民间法,2021(3):269-279. 被引量:2
6 范伊宁.“技术下乡”与当代乡土小说中的科技书写[J] .文艺论坛,2023(5):24-30.
7 蒋妤,徐成华.乡土养老模式发展的困境与展望——基于张家港农村老年过渡房转型的调查研究[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25(S01):174-177.
8 郝团虎,姚慧琴.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现实表征及其制度变迁[J] .改革,2012(7):19-25.
9 谢治菊.转型期我国乡土文化的断裂与乡土教育的复兴[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156-161. 被引量:55
10 张业强.以中小学课堂为基地,构建乡土教育体系[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42-145. 被引量:3
1 汪峰,吴次芳.农村土地整理与土地利用伦理研究[J] .中国农村经济,2000(10):56-56. 被引量:16
2 吕德文.渐行渐远的乡土社会[J] .中国图书评论,2011,34(5):12-17. 被引量:1
3 文盛(摘).现代建筑管理的伦理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4):507-507.
4 张有隽.我所知道的费孝通先生[J]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3):18-21.
5 许福海.费孝通小城镇建设思想及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J] .武汉航海(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3):23-25. 被引量:3
6 李德明.低碳经济下我国核电建设的伦理研究[J] .青春岁月,2013,0(22):404-404.
7 谭丽燕.山西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世代伦理研究[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0):10-11. 被引量:1
8 洪土林,王艳华,胡元盛.试论土地伦理与农村土地整治[J] .宁夏农林科技,2014,55(12):105-106. 被引量:4
9 谢丽华.农业生产伦理研究综述与分析建议[J] .经济学动态,2011(1):89-92. 被引量:3
10 孔悉茹.日照农村和农业旅游开发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6):311-316.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