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青少年社会教育研究——以武汉为例
被引量:
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社会教育是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相对应的,区别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促进个体社会性发展的教育活动的总和。把社会教育概念运用于青少年需要进行概念的转化。青少年社会教育更关注青少年在除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以外的社会生活中所接受的教育性经验,应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来理解青少年社会教育的内涵。
作者
佘双好
机构地区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出处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4-10,共7页
China Youth Study
关键词
青少年
社会教育
本质
分类号
D432.6 [政治法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作者简介
博士生导师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4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39
同被引文献
137
引证文献
18
二级引证文献
84
参考文献
8
1
詹栋梁著.现代社会教育思潮[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1981,3.
2
千野阳一,吴遵民,杜忠芳.
关于理解社会教育本质的研究方法[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5(1):39-45.
被引量:5
3
滕大春.美国教育史[M].人民出版社,2001,646.
4
董纯才.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313.
5
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6
蒋雯.教育管理辞典[M].海南人民出版社,1989,1.
7
陈孝彬.教育管理辞典[M].海南人民出版社,1989,118.
8
文森特.帕里罗.当代社会问题[M].周兵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311.
二级参考文献
24
1
[日]千野阳一.现代社会教育论.新评论,1976,.
2
[日]千野阳一主编.社会教育推进全国协议会编.现代日本的社会教育-社会教育运动的开展[M].エイデル研究所,1999.
3
[日]长泽成次.现代终身学习与社会教育的自由[M].学文社,2006.
4
[日]宫原诚一编.社会教育[M].光文社,1950.
5
[日]千野阳一.社会教育民主化的理论[J].[日]五十岚顕,城丸章夫编.讲座·日本的教育9社会教育.新日本出版社,1975.
6
[巴西]埃特里·捷尔比.终身教育-压迫和解放的辩证法[M].前平泰志译.东京创元社,1988.
7
[法]孔多尔塞.公共教育的原理[M].松岛均译.明治图书,1963.
8
[英]罗伯特·欧文.社会变革与教育[M].渡边义晴译.明治图书,1962.
9
Lovett,W.:The Life and Struggles of William Lovett,1867.
10
[美]本杰明·富兰克林.富兰克林自传[M].岩波文库的10版,1948.
共引文献
39
1
纪河.
远程教育中成人学习特性的研究[J]
.中国远程教育,2004(08S):9-15.
被引量:64
2
陶月仙.
学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
.西北医学教育,2004,12(3):179-180.
被引量:2
3
曲铁华,朱永坤.
高等教育质量观探析[J]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4(6):79-81.
被引量:5
4
任海宾.
教科书话语之纬[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124-129.
被引量:3
5
吴忠义.
我国体育教育专业成人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5,21(3):1-2.
被引量:17
6
王国金.
试论法律意义上的新型师生关系[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23(8):71-73.
被引量:9
7
魏丕来,马策.
篮球实践课中组织教学研究[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24(6):83-85.
被引量:2
8
周晓红,李宁.
免费义务教育:实现义务教育公平的制度变迁[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129-135.
被引量:7
9
王烁生.
试论无灌输道德教育的合理性和局限性[J]
.职业技术教育,2006,27(5):91-92.
被引量:3
10
李泽楷.
基于教育理论的护理课程模式思考[J]
.现代护理,2006,12(9):878-879.
同被引文献
137
1
孟宪范,李海富,吴利娟.
农村女童受教育权的保护[J]
.中国社会科学,1995(5):108-123.
被引量:14
2
郝涛.
青少年社会教育:问题与出路[J]
.山东省团校学报(青少年研究),2013,0(5):1-3.
被引量:2
3
陈醇.
论国家的义务[J]
.法学,2002(8):15-19.
被引量:46
4
邵和平.
台湾社区教育扫描[J]
.社区,2001(10):21-22.
被引量:4
5
范国睿.
教育公平与和谐社会[J]
.教育研究,2005,26(5):21-25.
被引量:62
6
熊少严.
城市流动儿童的社会整合与学校教育的指导策略[J]
.广东社会科学,2006(1):165-169.
被引量:44
7
李敏.
论城市非正式教育制度对流动儿童教育发展的负面影响[J]
.教育学报,2006,2(2):75-79.
被引量:5
8
邓希泉.
法国青年工作的成功经验[J]
.中国青年研究,2006(5):88-90.
被引量:3
9
饶从满.
主动公民教育:国际公民教育发展的新走向[J]
.比较教育研究,2006,27(7):1-5.
被引量:47
10
蒋将.
日本《青年自立·挑战计划》的研究及启示[J]
.职教论坛,2007,23(01S):56-59.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18
1
龚超,尚鹤睿.
社会教育概念探微[J]
.浙江社会科学,2010(3):80-85.
被引量:35
2
龚超.
香港青少年社会教育理论探源及启示[J]
.青年探索,2010(4):33-41.
被引量:7
3
廖根深.
青少年社会教育工作者队伍的现状与建设策略[J]
.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0,24(3):18-22.
被引量:2
4
马涛,王广辉.
受教育权实现路径新论——基于法律基本权利功能的视角[J]
.社会科学战线,2012(4):209-213.
5
张春枝.
从“福利帮助”到“终身学习”:国外的经验[J]
.中国德育,2013,8(2):33-36.
被引量:1
6
李承钢.
创新青少年社会教育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以武汉市探索建立青少年社会教育工作新模式为案例[J]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13(1):64-71.
被引量:2
7
钟红.
创新社会管理与青少年社会教育体系建设探讨[J]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29(2):33-37.
8
彭善民.
NPO与流动儿童的社会教育——以上海为例[J]
.社会科学,2014(2):76-82.
被引量:5
9
杨生勇,陈玲.
青少年社会教育中结构倾向的反思-基于行动的视角[J]
.中国青年研究,2014(9):116-119.
10
引导社会组织参与青少年社会教育的研究报告——以四川省为例[J]
.北京青年工作研究,2015,0(4):52-69.
二级引证文献
84
1
杨海军,赵司宇.
大学生情感教育的困境与对策探究[J]
.通识教育研究,2020(1).
2
崔珍珍,王甲乐,赵新元.
我国社区教育研究热点的文献可视化分析[J]
.中国远程教育,2021(1):66-75.
被引量:18
3
汪金英,赵建华.
生态法治观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探赜[J]
.大连大学学报,2022,43(6):127-132.
被引量:2
4
于洋.
第三次工业革命与社会教育[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13(2):16-18.
被引量:2
5
龚超.
香港青少年社会教育理论探源及启示[J]
.青年探索,2010(4):33-41.
被引量:7
6
刘蓓.
我国青少年社会教育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30(3):63-67.
被引量:5
7
王亚芳.
从留学生弑母案例反思我国社会教育变革的必要性与方向——兼论德国社会教育预防青少年成长危机对我国的启示[J]
.青少年犯罪问题,2011(4):18-22.
被引量:4
8
陈岩.
新中国建立前中国共产党新闻教育的双重形态[J]
.新闻研究导刊,2011,2(9):85-88.
9
马涛,王广辉.
受教育权实现路径新论——基于法律基本权利功能的视角[J]
.社会科学战线,2012(4):209-213.
10
李楠.
社会教育是提升公民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2,28(9):44-45.
1
佘双好.
青少年社会教育的本质与内涵[J]
.教育科学文摘,2008,27(1):73-73.
2
戚业国.
论我国教育现代化[J]
.中国教育学刊,1998(4):21-24.
被引量:6
3
宗媛.
语文素养:概念、内涵及培养策略[J]
.科教导刊,2013(2):109-109.
被引量:2
4
戚业国.
教育现代化的本质与内涵[J]
.广东教育(综合版),1999,0(5):45-45.
5
刘胡权.
社会教育的生命在于活动[J]
.中国德育,2013,8(2):26-29.
6
朱宇辉.
把学生放在学习“正中央”[J]
.江苏教育研究(实践)(B版),2016(10):20-20.
7
李存亮.
让体育课真正令学生快乐起来[J]
.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10):114-114.
8
刘胡权.
青少年社会教育的本质探析[J]
.中国教师,2011(9):15-19.
被引量:1
9
王晓璇.
高等院校开展青少年社会教育的意义与措施[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8(5):148-150.
10
孙志楠,祝丽萍.
有效教学视角下外语教学中的师生可持续发展[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26(5):74-75.
中国青年研究
2007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