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德语国家的保安处分制度——理论、法律规定及实践
被引量:
10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综合德语国家关于保安处分制度的立法例以及学者们的不同观点,保安处分的法定性原则、必要性原则、均衡性原则与不定期原则值得关注,保安处分适用条件包括一般条件和特别条件两方面,保安处分既有对人的保安处分,也有对物的保安处分。
作者
徐久生
机构地区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出处
《中国监狱学刊》
2007年第4期37-44,共8页
China Prison Journal
关键词
保安处分
基本原则
适用条件
种类
分类号
D926.7 [政治法律—法学]
作者简介
徐久生(1961-),男,江苏金潭人,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53
引证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146
同被引文献
153
1
张翔.
犯罪附随后果的合宪性审查——从备案审查“禁止连坐”意见切入[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24(2):143-161.
被引量:24
2
彭文华.
犯罪附随后果制度的体系定位与本土设计[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23(4):140-156.
被引量:40
3
姚建龙,公长伟.
未成年人保护中的国家亲权理念研究——以新未成年人保护法为重点[J]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21(1):12-19.
被引量:44
4
徐松林.
保安处分及我国刑法制度的完善[J]
.现代法学,2001,23(4):131-135.
被引量:11
5
福柯,苏力.
法律精神病学中“危险个人”概念的演变[J]
.北大法律评论,1999(2):470-495.
被引量:7
6
孙笑侠.
司法权的本质是判断权——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十大区别[J]
.法学,1998(8):35-37.
被引量:474
7
侯保田.
我国现行法中的保安处分[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1994,16(4):41-46.
被引量:14
8
屈学武.
保安处分与中国刑法改革[J]
.法学研究,1996,18(5):56-69.
被引量:96
9
于跃江.
论刑罚目的[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2(6):23-31.
被引量:12
10
薛畅宇,刘国祥.
论改革和完善收容教养制度[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4):65-74.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
10
1
张勇.
禁止令:保安处分刑法化的试金石[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40(6):64-68.
被引量:35
2
陈萍.
禁止令判决的实践与实现——基于司法案例的实证研析[J]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2,27(4):5-11.
被引量:2
3
敦宁,任能能.
禁止令适用的合理化问题[J]
.法律适用,2014(5):102-105.
被引量:6
4
贺小军.
精神病鉴定的悖论及其破解[J]
.证据科学,2016,24(1):96-108.
被引量:6
5
闪辉.
刑事职业禁止的定性与适用——对《刑法修正案(九)》第1条的解释[J]
.东方法学,2016(2):139-149.
被引量:22
6
左袖阳.
中英立法比较下的我国收容教养制度完善[J]
.法治研究,2018(1):113-123.
被引量:13
7
徐久生,师晓东.
犯罪化背景下犯罪附随后果的重构[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5(6):65-75.
被引量:64
8
陈汇,王施施.
责令亲职教育行为规范属性之厘定——基于司法与行政的双重语境[J]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22(5):58-69.
被引量:1
9
孔萍.
浅析《刑法修正案(九)》中职业禁止的规定[J]
.公民与法(综合版),2016(5):12-15.
被引量:2
10
张鑫虎,朱冰.
直接犯罪附随后果制度的反思与优化[J]
.青少年犯罪问题,2025(3):88-105.
二级引证文献
146
1
彭文华.
犯罪附随后果制度的体系定位与本土设计[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23(4):140-156.
被引量:40
2
吴蕴晗,贾俊.
宪法权利冲突视域下对入职查询制度的考察[J]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23(2):80-87.
3
翟宇航.
对犯罪人适用失信惩戒的问题研究[J]
.中国信用,2021(4):113-120.
被引量:1
4
陈雪梅,李兰英.
网络金融犯罪治理的刑罚转向与重构[J]
.学习与实践,2021(6):44-51.
被引量:4
5
刘泽泂,黄旭巍.
刑法参与犯罪附随后果调整的理性反思[J]
.湘江法律评论,2023(1):123-136.
被引量:1
6
王剑.
论专门矫治教育的性质[J]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23,36(1):74-83.
7
任海涛.
“年龄”抉择在未成年人犯罪中的应有立场——兼论保安处分制度完善的必要性[J]
.中国教育法制评论,2021(1):22-33.
8
吴宗宪,燕永辉.
微罪的概念补正与现实批判[J]
.河北法学,2023,41(2):28-46.
被引量:26
9
严磊.
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犯罪治理的新进路[J]
.刑法论丛,2021(3):375-402.
被引量:1
10
王利荣,欧阳文星.
中间制裁体系的本土化构建——写在《社区矫正法》进入审议之际[J]
.刑法论丛,2020(1):547-575.
1
徐久生.
我国保安处分立法的基本构想[J]
.中国监狱学刊,2008,23(4):38-44.
被引量:1
2
王秋杰.
国内外犯罪黑数研究综述[J]
.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10,10(1):41-43.
被引量:1
3
黎东良.
德语国家独特的人名排名文化与命名纪念日文化[J]
.德语学习,2012(4):33-39.
4
胡卫萍,肖海.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适用范围及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J]
.求索,2007(12):102-104.
被引量:5
5
王秋杰.
国内外犯罪黑数研究综述[J]
.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10,22(2):53-55.
被引量:5
6
周子实.
犯罪记录制度与裁判文书公开制度兼容问题的比较研究[J]
.西部法学评论,2016(1):28-36.
被引量:8
7
徐久生.
我国现行法律中的保安处分、性质及其缺陷[J]
.犯罪与改造研究,2007(2):10-15.
8
占善刚.
略论诉之追加[J]
.法学评论,2006,24(3):94-97.
被引量:5
9
占善刚,熊洋.
关于二审程序中诉之追加问题的思考[J]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7(2):124-127.
被引量:3
10
张小涛.
公安行政执法工作中比例原则的衡量作用[J]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7(2):41-43.
被引量:3
中国监狱学刊
2007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