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将FRBR理念及内容框架引入到由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所构成的宏观体系中,论证了基于FRBR模式的图、档、博资源整合的可行性。
出处
《兰台世界(上旬)》
北大核心
2007年第08X期47-48,共2页
Lantai World
二级参考文献29
-
1Charles Oppenheim,Deaniel Smirbson. What is the Hybird library?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25 (2) 1999.
-
2.[EB/OL].http://sunzi.lib.hku.hk/DLC/databases/browseTopic.jsp.,.
-
3.[EB/OL].http://hosted.ukoln.ac.uk/agora/documents/project_documents/sellic files/intro.html,.
-
4.[EB/OL].ht tp://www.webfeat.org/prism.html.,.
-
5.[EB/OL].http://lib.nju.edu.cn/libeip/lib_eip.php.,.
-
6.[EB/OL].http://library.seu.edu.cn/cgi-bin/ovidweb/ovidweb.cgi.,.
-
7.[EB/OL].http://www.dialog.com/products/platform/webintefface.shtml.,.
-
8.[EB/OL].http://www.dialog.com/products/atsite/.,.
-
9.[EB/OL].http://isi8.isiknowledge.com/portal.cgi.,.
-
10.[EB/OL].http://www.sfxit.com.,.
共引文献270
-
1周婧景.文献收藏机构的展览研究综述——博物馆学关联性研究的引入和影响[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19,0(6):34-44. 被引量:4
-
2常大伟,刘菁菁.LAM(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协同服务的“碎片化”困境及其治理策略[J].山西档案,2022(1):21-26. 被引量:13
-
3郭今萃.创建学习型图书馆应确立四种意识[J].情报资料工作,2004,25(S1):116-117.
-
4刘玲仙.网络环境下图书情报档案的一体化融合趋势[J].情报资料工作,2004,25(S1):200-201. 被引量:2
-
5路一.文献编目中的角色替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54(S1):182-183.
-
6杨飞萍.图书馆数字资源整合方式简介[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7(z1):152-154. 被引量:2
-
7陈良.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整合分析[J].河北科技图苑,2008,21(1):81-83. 被引量:8
-
8宋苏荣.求同存异,协作协调,共同发展——高校档案馆与图书馆协作发展的思考[J].科技经济市场,2007(1). 被引量:1
-
9贾虹.基于XML的数字图书馆Web信息资源整合[J].晋图学刊,2006(4):21-23. 被引量:2
-
10胡艳华.FRBR十年对世界编目理论与实践的影响[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99-100.
同被引文献160
-
1刘伟华.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档案馆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黑龙江档案,2006(2):47-47. 被引量:1
-
2王红.浅析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的馆际合作及实现[J].图书情报工作,2011,55(S1):352-353. 被引量:9
-
3董焱.数字博物馆元数据标准初探[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5,19(2):61-65. 被引量:10
-
4傅正.数字图书馆与数字档案馆之比较[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5,23(4):16-18. 被引量:4
-
5唐琼,张玫.“美国记忆”与“共享工程”比较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6(1):7-9. 被引量:25
-
6冯湘君.档案馆与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比较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6(4):19-21. 被引量:20
-
7关萍.体制创新——“三馆合一”[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13):75-76. 被引量:4
-
8沈昌祥,张焕国,冯登国,曹珍富,黄继武.信息安全综述[J].中国科学(E辑),2007,37(2):129-150. 被引量:363
-
9文庭孝,陈能华.信息资源共享及其社会协调机制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33(3):78-81. 被引量:58
-
10李小冰.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论我国数字档案馆对国外数字档案馆、图书馆的借鉴[J].四川档案,2007(4):18-20. 被引量:4
引证文献17
-
1朱学芳.图博档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及服务融合探讨[J].情报资料工作,2011,32(5):57-60. 被引量:55
-
2郑燃,李晶.我国图书馆、档案馆与博物馆数字资源整合研究进展[J].情报资料工作,2012,33(3):69-71. 被引量:45
-
3莫振轩.我国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馆际合作的现状与发展策略[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2(8):8-12. 被引量:35
-
4杨茜茜.档案、图书、博物馆三馆信息资源整合研究[J].浙江档案,2013(4):19-21. 被引量:10
-
5赵红颖,王萍.图书档案数字化融合服务研究论纲[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12):17-22. 被引量:13
-
6戴艳清.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合作机制研究论纲[J].图书馆学研究,2014(10):61-64. 被引量:4
-
7郝世博,朱学芳.LAM数字化融合服务中动态信任评估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4,58(15):64-69. 被引量:7
-
8孙明华.后世园时代唐山图书馆、档案馆与博物馆信息资源整合研究[J].科技风,2015(19):272-272.
-
9高雄.我国图书馆、档案馆与博物馆数字资源整合研究[J].档案管理,2016(2):43-45. 被引量:19
-
10陆俊,邓瑞芬,胥伟岚.我国LAM资源共享推进机制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6(11):22-26. 被引量:9
二级引证文献200
-
1华林,陈燕,刘凌慧子.藏族记忆构建视域下藏族档案数字资源跨业界整合研究[J].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2(2):52-60. 被引量:8
-
2孙守强,李青青,肖舒玥,曾子明.基于情景感知的叙事型壁画场景式移动视觉搜索模型研究[J].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2024,8(8):52-62.
-
3王静.科技名人档案资源建设理论框架及保障体系[J].山西档案,2023(2):150-157. 被引量:3
-
4贺奕静,杨智勇,刘晓倩.人工智能环境下数字档案资源共享的SWOT分析[J].山西档案,2022(4):95-103. 被引量:4
-
5常大伟,刘菁菁.LAM(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协同服务的“碎片化”困境及其治理策略[J].山西档案,2022(1):21-26. 被引量:13
-
6王悦.博物馆档案工作的创新研究[J].科学与财富,2019,0(5):11-11.
-
7李淑华,李建东.Powerbuilder中利用Windows API实现图片的动画特效[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00(4):78-81.
-
8张俊丽,常艳丽,师文.标签传播算法理论及其应用研究综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3,30(1):21-25. 被引量:43
-
9徐亚男.图情档一体化管理的理念与实践[J].兰台世界(中旬),2013(5):86-87. 被引量:6
-
10赵红颖,王萍.图书档案数字化融合服务研究论纲[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12):17-22. 被引量:13
-
1刘继红.书目记录功能需求及其影响[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8,38(3):53-54. 被引量:1
-
2孙凌云.我国FRBR研究述略及发展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4):21-25. 被引量:2
-
3蓝亭.我国FRBR研究述评[J].图书馆杂志,2008,27(2):35-37. 被引量:3
-
4王美琴.少儿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馆资源整合初探[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4(1):38-40.
-
5郭卫宁.FRBR与 OPAC发展[J].图书馆杂志,2005,24(9):49-54. 被引量:15
-
6罗中杰,赵云胜.现代科技的宏观体系及安全科技体系[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2(4):61-63.
-
7谢美萍.FRBR在连续性资源编目中的应用[J].图书馆杂志,2007,26(3):18-20. 被引量:4
-
8孙凌云.我国《书目记录的功能需求》(FRBR)研究概况[J].图书馆杂志,2010,29(4):12-15. 被引量:1
-
9李华新.联合的机遇——博物馆、图书馆和档案馆信息整合初探[J].中国博物馆,2012(1):66-71. 被引量:7
-
10巩林立.高校图书馆电子图书与OPAC系统整合初探[J].图书馆杂志,2005,24(10):44-46. 被引量: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