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对学科群建设的认识与实践
被引量:
5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学科群建设是学科建设的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它符合大学科时代的学科发展要求。笔者阐述了学科群建设的现实意义,探讨了影响学科群建设的几个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建议,最后结合学科群建设实践案例做一些讨论分析。
作者
项延训
马桂敏
机构地区
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学科建设办公室
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出处
《中国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1-43,共3页
China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关键词
学科群
学科建设
实践
分类号
G642.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6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49
同被引文献
282
引证文献
51
二级引证文献
281
参考文献
3
1
梁传杰,胡江华.
论学科群的组织形式[J]
.辽宁教育研究,2006(2):83-85.
被引量:29
2
王栾井,刘晓峻.
学科群:学科综合化发展的新趋势[J]
.江苏社会科学,1997(1):171-176.
被引量:15
3
凌四立,陈芳.
学术团队与学科群系统核心竞争力的关系研究[J]
.系统工程,2004,22(6):5-7.
被引量:12
二级参考文献
16
1
王栾井,刘晓峻.
学科群:学科综合化发展的新趋势[J]
.江苏社会科学,1997(1):171-176.
被引量:15
2
俞长高.
一流理工大学学科群的特征与建设(上)[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4(2):7-9.
被引量:10
3
赵红州.
论科学发现的采掘模型(上)[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81,2(2):3-5.
被引量:13
4
王元良.
浅议学科群建设[J]
.高等理科教育,1995(3):11-13.
被引量:10
5
王广厚.
原子团簇科学[J]
.科技导报,1994,12(10):9-11.
被引量:10
6
陆爱华,骆光林.
对工科院校学科群构建问题的探讨[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6):46-50.
被引量:18
7
郭桂英.
学科群与学院制[J]
.高等教育研究,1996,17(6):42-46.
被引量:20
8
陈平.劳动分工的起源和社会分化的随机模型[A].文明分岔.经济混沌和演化经济学[C].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237-247.
9
Barthdomew D J J.Math society[Z],1978(4):187.
10
Horsthemke W,Lefever R. Noise-induced transitions[M]. Berlin:Springer,1984.
共引文献
49
1
马燕,汪爱珠,郭惠芬,张永儒,聂佳琦.
基于AHP的教师教育学科群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现代教育管理,2021(7):81-88.
被引量:20
2
辛宝平.
基于学科群建立强化传帮带的讲课教师团队[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S1):20-22.
被引量:8
3
刘惠琴,彭方雁.
集群创新:研究型大学学科团队发展对策[J]
.中国高教研究,2005(10):41-43.
被引量:10
4
梁传杰,胡江华.
论学科群的组织形式[J]
.辽宁教育研究,2006(2):83-85.
被引量:29
5
李明,赵宗庆.
论高校高层次学术团队的建设[J]
.理论界,2006(7):247-248.
被引量:10
6
梁传杰,方丹辉,梁碧涛.
学科群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7):24-27.
被引量:6
7
石收鸽.
图书馆事业发展与学术团队组建[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9):43-44.
被引量:1
8
石收鸽.
图书馆加强学术团队建设的思考[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26(6):140-142.
9
吕改玲,蔡琼.
大学的学科群建设与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J]
.中国高教研究,2007(10):46-46.
被引量:18
10
宋恩梅.
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的多重视角及其共同体的形成(Ⅲ)——学科互涉特征与IRM共同体的形成[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34(1):27-32.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282
1
郭福春,许嘉扬,王玉龙.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项目分析[J]
.中国高教研究,2020,0(1):98-103.
被引量:47
2
包水梅,李明芳.
一流学科建设:从管理走向治理——兼论我国高校学科治理的路径依赖及其突破[J]
.现代教育管理,2021(1):25-30.
被引量:21
3
万劲波,张凤,潘教峰.
开展“有组织的基础研究”:任务布局与战略科技力量[J]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1,36(12):1404-1412.
被引量:68
4
潘教峰,鲁晓,王光辉.
科学研究模式变迁:有组织的基础研究[J]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1,36(12):1395-1403.
被引量:113
5
匡瑛.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高等性意涵及其实现[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68(1):148-152.
被引量:35
6
赵智博.
协同效应:高校学科建设的目标选择[J]
.辽宁教育研究,2007(12):45-47.
被引量:4
7
张宁生,王水泉.
对高等学校学科建设的理性思考[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4(S1):284-287.
被引量:10
8
徐绍莉,田静.
大学加强学术团队建设的理性思考[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26(S1):62-66.
被引量:12
9
鞠建峰.
打造优势学科群 构筑高校创新体系[J]
.文教资料,2008(28):303-305.
被引量:2
10
向兴华,杜娟,朱永东.
学科综合化背景下学科群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
.高教探索,2011(2):80-84.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51
1
王纾,宗诚.
高职院校专业群组织管理:现实意义、实践困境与理性对策[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8):16-22.
被引量:13
2
刘洋溪,任钰欣,应杰.
多重制度逻辑下高校有组织科研的风险及其规避[J]
.中国教育政策评论,2023(1):204-220.
3
欧以克.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科群建设与发展——以广西民族大学为例[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1):181-184.
被引量:4
4
胡仁东.
论大学优势学科群的内涵、特点及构建策略[J]
.淮海文汇,2013(6):37-41.
被引量:1
5
庞军,杨扬,唐宏亮.
学科群建设在培养创新型研究生中的重要意义[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5(8):155-157.
被引量:7
6
方丽.
优势特色学科群建构与毕业生就业竞争力[J]
.江苏高教,2007(5):39-41.
被引量:9
7
吕改玲,蔡琼.
大学的学科群建设与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J]
.中国高教研究,2007(10):46-46.
被引量:18
8
雷勇,孙连军.
大型综合型医院学科群建设相关因素分析[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8,15(7):649-651.
被引量:19
9
庞军,杨扬,唐宏亮.
构建优势学科群,促进高等中医药院校学科发展[J]
.高教论坛,2009(2):18-20.
被引量:3
10
李青.
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的策略——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为个案[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27(5):10-12.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
281
1
车延年,邵宾,雷晓燕.
高质量发展视野下高职院校的现实困境与未来转向[J]
.职业技术教育,2023,44(36):43-49.
被引量:10
2
贺松其,孙海涛,吕志平.
综合性大学及医科院校中西医结合学科建设方法与策略初探[J]
.中医教育,2020,39(1):37-40.
被引量:6
3
王英,程秀兰,马玲,付学成,瞿敏妮,沈赟靓.
开放式半导体微纳加工平台的开放管理模式探讨[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2):229-232.
被引量:3
4
朱成康,童琳琳,蔡佳燕.
比较研究视角下的地方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1):58-62.
被引量:1
5
马燕,汪爱珠,郭惠芬,张永儒,聂佳琦.
基于AHP的教师教育学科群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现代教育管理,2021(7):81-88.
被引量:20
6
谢辉祥.
构建以“学域”为基础的交叉学科枢纽:国家实验室建设带来的新机遇[J]
.科教发展研究,2022(3):79-100.
被引量:9
7
马琳,李学芳,李杨,高士杰.
破“五唯”背景下行业特色型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探索与实践[J]
.中国建设教育,2024(1):121-125.
被引量:1
8
张敏,刘雄利,周英,林冰.
综合型大学与科研平台应答式互促发展机制探讨[J]
.科技经济导刊,2020,0(2):1-2.
9
黄晓彤,赵红,任路,李丹.
“双一流”背景下中医药院校学科群建设现状[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4(13):73-75.
被引量:1
10
赵红,任路,黄晓彤,孙晓炟,王佳,李丹.
新医科背景下中医院校“中医药+X”创新学科群建设路径探索[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4(9):92-94.
被引量:4
1
赵纯善,冯冠平,邓春春.
浅论高校学科群建设[J]
.研究与发展管理,1997,9(5):49-51.
被引量:2
2
吴继红,何刚,李兵.
加强学科群建设 培养创新型人才[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1):19-19.
3
王正青.
抓学科群建设 促研究生培养[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7,45(1):13-16.
被引量:2
4
宓洽群.
试论理工科大学的学科群[J]
.高等教育研究(上海),1992(1):22-29.
5
张凤莲,黄征.
谈高校学科群的构建[J]
.中国高教研究,1996(1):78-80.
被引量:5
6
杨宇,张美华,汪景宽,吕杰.
强化学科群建设,促进学科快速发展——以沈阳农业大学为例[J]
.高等农业教育,2008(5):51-54.
被引量:4
7
梁传杰,胡江华.
论学科群的组织形式[J]
.辽宁教育研究,2006(2):83-85.
被引量:29
8
贾强,李育冬.
学科群和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的路径选择[J]
.技术与市场,2014,21(7):12-13.
9
宓洽群.
论理工科大学的学科群[J]
.高等教育研究,1991,12(4):28-34.
被引量:4
10
朱东礼,谭镜星.
论地方院校学科群运行的保障机制[J]
.中国成人教育,2008(14):15-16.
中国高教研究
2007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