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西悲剧的走向与未来 被引量: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中西悲剧风格殊异,其演变却有着共同的走向:从崇高到平凡、从外在冲突到内在冲突、从单一的结局到双重的结局。传统意义的悲剧观念不断解体,新的悲剧特征不断诞生,促使其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的观念的改变。悲剧的边界在移动,但是,至真、至善、至美的品格不会变,人的本质的必然要求与自然、与社会以及与自身的冲突与和谐是中西悲剧永恒的主题。
作者 时晓丽
机构地区 西北大学文学院
出处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7-32,共6页 Literary Review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8

  • 1卡斯特尔维特罗.《亚里士多德<诗学>的诠释》,《西方文论选》上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第193页.
  • 2刘鹗.《老残游记·自序》[M].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3页.
  • 3张恒荣.《悲剧美学—历史的回顾与中国新时期小说的悲剧意识》,中国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20页.
  • 4阿瑟·米勒.《悲剧和普通人》,载于《阿瑟·密勒论戏剧》,郭继德等译,文化艺术出版社,1988年版,第5页.
  • 5王富仁.悲剧意识与悲剧精神(上)[J].江苏社会科学,2001,(1):116-127.
  • 6亚里士多德.《诗学》[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第29页.
  • 7冰心.《中西戏剧之比较》.《晨报副刊》1923年4月11—14日.
  • 8胡适.《文学进化观念与戏剧改良》,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22页.
  • 9鲁迅.《论睁了眼看》[A]..《鲁迅全集》[C].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241页.
  • 10赵树理.《从曲艺中吸取养料》[J].人民文学,1958,.

共引文献82

同被引文献16

引证文献5

二级引证文献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