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中美战争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以《魂断蓝桥》《乱世佳人》与中国“十七年”电影为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中美战争电影风格殊异,其女性形象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观念实践,分别代表了中美电影的个性化特征。好莱坞经典影片《魂断蓝桥》《乱世佳人》体现出美国电影在塑造“女性”,而新中国“十七年”电影在塑造“英雄”,同时中国电影在对待女性悲剧的处理上体现出不同的文化意识。但中美电影都在价值整合中获得了自己存在的身份和民族的认同。
作者 谭本龙 胡牧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25-26,共2页 Movie Literature
作者简介 谭本龙(1972-),男,贵州大方人,毕节学院中文系教师,研究方向:古代文学,女性文学; 胡牧(1981-),男,重庆人,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200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艺美学。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二级参考文献28

  • 1周泽雄.英雄与反英雄[J].读书,1998,0(9):76-82. 被引量:19
  • 2鲁迅.《论睁了眼看》[A]..《鲁迅全集》[C].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241页.
  •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19页.
  • 4赵树理.《从曲艺中吸取养料》[J].人民文学,1958,.
  • 5卡莱尔.《英雄和英雄崇拜—卡莱尔讲演集》[M].上海三联书店,1988年3月.第208页.
  • 6(美)厄内斯特·贝克尔 林和生译.《拒斥死亡》[M].华夏出版社,2000年11月.第80页.
  • 7.《拒斥死亡·译序 “活出来”的希望和信仰》[M].,..
  • 8.《电影手册·当代大奖卷》[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30页.
  • 9(美)厄内斯特·贝克尔(又名“恩斯特·贝克尔”) 林和生译.《拒斥死亡》[M].华夏出版社,2000年11月版.第80页.
  • 10.《拒斥死亡·译序: “活出来”的希望和信仰》[Z].,..

共引文献16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