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抗战时期关于历史剧创作的论争
出处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8-19,23,共3页
Sichuan Drama
参考文献9
-
1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M].,..
-
2《历史剧问题座谈会纪录》[J].戏剧春秋,1942:48-48.
-
3郭沫若.《历史·史剧·现实》[J].戏剧月报,1943:44-44.
-
4沫若.《我怎样写<棠棣之花>》[M].,..
-
5荃麟.《两点意见—答戏剧春秋社》[J].戏剧春秋,1942:50-50.
-
6钢鸣.《关于历史剧的创作问题》[J].戏剧春秋,1942:51-52.
-
7亚里士多德.《诗学》[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第29页.
-
8安娥.《历史剧杂谈—孟姜女序》[J].戏剧春秋,1942:59-59.
-
9陈白尘.《历史与现实—史剧《石达开》代序》[J].戏剧月报,1943:59-59.
共引文献22
-
1顾祖钊.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中历史范畴的二重意义[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5(1):122-131. 被引量:1
-
2邹元江.史诗剧:被限制戏剧的难题[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01(2):24-36. 被引量:1
-
3余文博.海岩小说创作中的悲剧美学[J].当代文坛,2005(6):42-44. 被引量:1
-
4杜心源.现代“文学自我”探索中的“九叶诗派”[J].学术月刊,2005,37(11):104-111.
-
5刘志友.“从头写起”与“从中间写起”的审美文化差异[J].中国文化研究,2006(1):166-172.
-
6王卓斐.洞悉网络世界的二律背反[J].社会科学,2006(4):132-137. 被引量:3
-
7邢莉,常宁生.美术概念的形成——论西方“艺术”概念的发展和演变[J].文艺研究,2006(4):105-115. 被引量:26
-
8包利民.“无知之幕”与悲剧的伦理意义[J].浙江学刊,2006(4):63-67. 被引量:2
-
9王文娟.中西绘画色彩观及其抽象性问题[J].人文杂志,2006(6):108-114. 被引量:6
-
10时晓丽.中西悲剧的走向与未来[J].文学评论,2006(6):27-32. 被引量:5
-
1张慧.略论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J].中文自修,1995(4):45-46.
-
2萧克瑾.书法艺术有容乃大[J].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2006(9):77-77.
-
3陈镇江.中国油画面临考验[J].美术,1993(3):71-72.
-
4蒋晗玉.慈禧与京剧[J].艺海,2008(1):34-38. 被引量:1
-
5徐雪寒.西方的摄影文化与中国的摄影民族化[J].剧影月报,2009(6):129-130.
-
6漫画专页[J].新长征,2004,0(22):2-2.
-
7江霄,焦道利.从三部大片看美国电影对中国电影的影响[J].青年记者,2015(5):49-50.
-
8杨儒怀.乐段的概念及其结构原则的体现[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2(3):51-62. 被引量:5
-
9张华.穷也兼济天下[J].青年文学家,2016,0(10Z):186-187.
-
10杨洋.试论20世纪80年代后的电影音乐创作特征[J].黄河之声,2016(13):10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