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全球化的影响无处不在。男性青壮年劳力出外打工流入城市,从他们熟悉的文化体系进入了另一个他们完全不熟悉的新的文化体系。一方面他们要学习新的文化规则,另一方面他们又要摆脱传统对他们的束缚,在无所适从中他们将希望寄托在下一代。为了进入现代化,也是为了进入全球化的体系,中国偏远的农村,尤其是不通汉语的少数民族地区,为了使自己不长期处于文化的边缘,正在快速接受现代化教育。在这些地方整个的文化观念和社会结构,都因此而在发生变化,发生重组和重构。这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带来了挑战。
出处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13,共8页
National Arts
作者简介
方李莉,女,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