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国外烧结余热回收利用现状
被引量: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国外烧结余热回收利用现状杨兴聪,李建军,郭奠球(首都钢铁公司设计院)关键词余热回收,烧结,现状1前言随着现代化工业的迅速发展,世界性的能源危机日趋加剧,日本作为自然资源最贫乏的国家,在二次资源利用的技术上走在了世界的最前列。烧结过程中可供利用的余热占...
作者
杨兴聪
李建军
郭奠球
机构地区
首都钢铁公司设计院
出处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39-40,共2页
Sintering and Pelletizing
关键词
余热回收
烧结
分类号
TF046.4 [冶金工程—冶金物理化学]
TK115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36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69
参考文献
2
1
H.B.伊格纳托夫,胡冬海.
利用点火表面余热改进烧结技术工艺[J]
.烧结球团,1989,14(2):42-42.
被引量:3
2
孔德萱.现阶段日本烧结工业生产技术的发展[J]烧结球团,1986(03).
共引文献
2
1
徐国群.
烧结余热回收利用现状与发展[J]
.世界钢铁,2009,9(5):27-31.
被引量:39
2
陈永国,郭森魁,王华.
钢铁企业烧结厂余热资源的回收利用[J]
.能源研究与利用,2001(5):43-45.
被引量:15
同被引文献
36
1
H.B.伊格纳托夫,胡冬海.
利用点火表面余热改进烧结技术工艺[J]
.烧结球团,1989,14(2):42-42.
被引量:3
2
陆金南,郭宏新.
热管技术在烧结余热回收中的应用[J]
.烧结球团,1994,19(3):25-28.
被引量:5
3
郝继锋,宋存义,钱大益,程相利.
烧结烟气脱硫技术的研究[J]
.钢铁,2006,41(8):76-78.
被引量:16
4
丁毅,史德明.
马钢烧结带冷机余热发电[J]
.冶金能源,2007,26(1):49-53.
被引量:11
5
汪保平,吴朝刚,顾云松.
马钢300m^2烧结机带冷烟气余热发电工程[J]
.烧结球团,2007,32(2):8-12.
被引量:20
6
李寿宝,潘宝巨,任志国.
降低烧结固体燃耗的理论分析及工艺技术[J]
.钢铁,1997,32(2):61-64.
被引量:12
7
蔡九菊,王建军,陈春霞,陆钟武.
钢铁企业余热资源的回收与利用[J]
.钢铁,2007,42(6):1-7.
被引量:154
8
闫为群,栾颖.
烧结余热回收利用途径探讨[J]
.河南冶金,2007,15(3):23-24.
被引量:26
9
杨立之.水钢烧结机冷却段余热的回收利用[J].烧结球团,1988,:101-106.
10
聂建南.合钢烧结废气余热利用方案分析[J].烧结球团,1988,:33-39.
引证文献
6
1
徐国群.
烧结余热回收利用现状与发展[J]
.世界钢铁,2009,9(5):27-31.
被引量:39
2
王为术,徐维晖,董英斌.
烧结冷却废气余热回收循环系统设计[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9,30(6):67-70.
被引量:1
3
梁雪梅,朱德庆,姜涛,陈文忠.
烧结节能技术现状与发展[J]
.烧结球团,2000,25(4):1-3.
被引量:16
4
李文武.
2×500m^2烧结机的设计特点及生产实践[J]
.中国冶金,2012,22(4):30-34.
5
陈永国,郭森魁,王华.
钢铁企业烧结厂余热资源的回收利用[J]
.能源研究与利用,2001(5):43-45.
被引量:15
6
刘杰,张风坡.
烧结厂1×180m^2烧结环冷机烟气循环利用工艺探究[J]
.能源与节能,2018(11):73-76.
二级引证文献
69
1
张团庆,何飞.
烧结环冷机低热段烟气余热回收加热除氧器补水分析及应用[J]
.节能,2020,0(2):83-85.
被引量:2
2
倪鲲鹏,刘亮,刘志永,易新建,王鲁杰.
烧结矿显热回收发电技术及系统优化[J]
.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2012,40(3):18-21.
被引量:3
3
何张陈,宋纪元,侯宾才,杨宏宜,王静,方明.
烧结机尾烟气与冷却废气余热联合回收发电技术的开发与应用[J]
.冶金动力,2012(3):41-45.
被引量:6
4
文振国,张永忠,贾彦忠.
马钢一铁总厂降低烧结工序能耗的措施与实践[J]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04,14(2):6-8.
被引量:1
5
张立宏,蔡九菊,杜涛,吴增福,刘威.
钢铁企业蒸汽系统的现状分析及改进措施[J]
.中国冶金,2007,17(1):50-53.
被引量:8
6
郭汉杰,尹志明.
钢铁冶金流程节能空间研究[J]
.钢铁,2007,42(2):77-81.
被引量:7
7
宋新南,胡自成.
铁矿烧结冷却过程热管式余热锅炉系统的设计与评价[J]
.冶金能源,2007,26(3):49-53.
被引量:3
8
王兆鹏,胡晓民.
烧结余热回收发电现状及发展趋势[J]
.烧结球团,2008,33(1):31-35.
被引量:59
9
白晨光,谢皓,邱贵宝,吕学伟,徐刚,卜旭东.
烧结料层中的蓄热模型[J]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1(9):1002-1007.
被引量:10
10
杨杰程,陈恩鉴,程珩,魏小林,余立新,张宇.
余热锅炉增设放散烟道后的传热数值计算[J]
.锅炉制造,2009(2):32-35.
被引量:5
1
邱海雨.
梅钢烧结余热回收技术及应用[J]
.烧结球团,2012,37(5):68-71.
2
王家生,王志远,罗文.
提高烧结余热回收的生产实践[J]
.浙江冶金,2013(2):54-56.
被引量:1
3
李明明,董辉,张琦,王爱华,陈昌涛.
烧结余热回收竖罐结构研究[J]
.工业炉,2014,36(4):1-3.
被引量:2
4
李鹏元,李巍,万雪.
提高烧结余热回收产能措施的分析[J]
.冶金能源,2016,35(3):49-52.
被引量:2
5
刘雯,郝建海.
提高烧结余热回收的生产实践[J]
.河南冶金,2016,24(6):30-32.
被引量:3
6
何飞.
浅谈国内外烧结余热回收的剩用现状[J]
.华东科技(学术版),2013(3):424-424.
7
王家全,孙志新,高林,戴义平.
烧结余热回收双压系统蒸汽参数优化[J]
.热能动力工程,2013,28(6):580-584.
被引量:3
8
冯军胜,董辉,李明明,蔡九菊.
烧结余热回收竖罐内固定床层的阻力特性[J]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5(8):2566-2571.
被引量:16
9
王政伟,张辉,管泓瑞,官文洪.
废气源热泵在烧结余热回收系统中的应用[J]
.工业安全与环保,2012,38(5):80-82.
被引量:4
10
周继程,郦秀萍,上官方钦,张春霞.
我国烧结工序能耗现状及节能技术和措施[J]
.冶金能源,2010(2):23-26.
被引量:30
烧结球团
1996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