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国内索尔·贝娄研究综述
被引量: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索尔.贝娄是继海明威和福克纳之后美国最重要的作家。同国际上索尔.贝娄研究热相比,目前我国关于索尔.贝娄的研究还缺乏系统性和理论深度。这与贝娄在美国文学和世界文学上的地位是不相称的。应对其创作进行全面深刻的研究。
作者
祝平
机构地区
苏州科技学院外语系
出处
《广西社会科学》
2006年第5期95-99,共5页
Social Sciences in Guangxi
基金
苏州科技学院2005年度科研项目(Z846)
关键词
索尔·贝娄
研究
综述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I0-03 [文学—文学理论]
作者简介
祝平(1967-),男,安徽濉溪人,苏州科技学院外语系副教授,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2
参考文献
39
共引文献
174
同被引文献
165
引证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27
参考文献
39
1
戚咏梅.
试析索尔·贝娄小说中的人文主义精神[J]
.外国文学研究,2004,26(3):69-73.
被引量:20
2
毛信德.
美国当代现实主义的主要发言人——索尔·贝娄[J]
.外国文学研究,1982,4(2):69-78.
被引量:7
3
廖七一.
论《奥吉·玛琪历险记》的神话母题[J]
.外国文学研究,1994,16(1):5-9.
被引量:7
4
陈榕.
索尔·贝娄《赫索格》:书信技巧的挖掘与创新[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22(1):93-96.
被引量:12
5
刘文松.
论赫索格的书信[J]
.外国语言文学,1994,13(Z1):108-111.
被引量:2
6
宋德伟,胡春萍.
生命的探询与存在的决断──索尔·贝娄小说的现代性意蕴片论[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22(6):84-86.
被引量:7
7
阳光武.
价值的错位——管窥小说《赫索格》的主题意义[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19(6):56-58.
被引量:4
8
刘洪一.
情爱与性战──贝娄人物的两性意识[J]
.求是学刊,1989,16(1):75-77.
被引量:6
9
陈春发.
索尔·贝娄创作技法论──兼论《赫索格》的创作技巧[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6(4):76-80.
被引量:3
10
宋德伟.
存在困境中的终极性关怀——散论《赫索格》的现代哲学意蕴[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2(6):27-29.
被引量:8
二级参考文献
102
1
傅勇.
菲利普·罗思与当代美国犹太文学[J]
.外国文学,1997(4):26-33.
被引量:14
2
徐新.
美国作家贝娄析论[J]
.当代外国文学,1991,12(1):162-168.
被引量:4
3
夏政.
《赫索格》艺术表现手法刍议[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3):73-76.
被引量:6
4
郁青.
《雨王汉德森》与《黑暗的心》[J]
.外国文学评论,1997(3):89-94.
被引量:8
5
赵琨.
犹太文化的方舟——辛格小说创作主题模式的文化意蕴[J]
.外国文学评论,1997(2):65-72.
被引量:11
6
刘洪一.
犹太性与世界性:一块硬币的两面——关于犹太文学本体品性的思考[J]
.国外文学,1997(4):16-22.
被引量:16
7
傅少武.
论20世纪西方文学中的“犹太化”现象[J]
.国外文学,1997(3):45-49.
被引量:13
8
徐崇亮.
论美国犹太“大屠杀后意识”小说[J]
.当代外国文学,1996,17(3):118-123.
被引量:15
9
周南翼.
犹太小说中的父亲形象[J]
.外国文学研究,2000,22(2):66-70.
被引量:9
10
邹智勇.
论当代美国犹太文学的犹太性及其形而上性[J]
.外国文学研究,2001,23(4):37-40.
被引量:37
共引文献
174
1
王博.
精神不止,受难无尽——评马拉默德的《头七年》的主人公索贝尔[J]
.作家天地,2021(6):126-128.
2
白烨,王智音.
《赫索格》中玛德琳的女性身份构建——以存在主义女性主义为研究视角[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2):139-143.
被引量:1
3
赵瑞芳,林明鲜,唐国建.
烟台市老年人夫妻权力模式与夫妻关系研究[J]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7(3):19-22.
4
池大红,谭素钦.
近五年来国内美国文学研究综述[J]
.外国文学研究,2002,24(4):150-154.
被引量:6
5
宗蔚.
从二战后的美国存在主义文学看美国人的生存危机感[J]
.宿州学院学报,2008,23(5):18-20.
被引量:1
6
秦苏珏,朱亚兰.
洪堡的礼物——一个美国式的悖逆整合[J]
.时代文学,2009(4):89-91.
被引量:1
7
朱潇潇,胡洁雯.
达摩克利斯之剑下的解脱——评索尔·贝娄辞世之作《拉维尔斯坦》的文化主题[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5):26-27.
被引量:1
8
罗杰鹦.
对话的书面形式——小说《傲慢与偏见》中书信解读[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2):138-142.
被引量:1
9
赵彦杰.
《赫索格》中玛德琳的女性形象分析[J]
.作家,2009(10).
10
庆淑梅.
《紫色》对传统书信体小说的继承和创新[J]
.长城,2010(4):135-136.
同被引文献
165
1
乔国强.
后异化:菲利普·罗斯创作的新视域[J]
.外国文学研究,2003,25(5):56-61.
被引量:14
2
黄凌.
多棱镜下的辛格宗教思想[J]
.外国文学研究,2003,25(6):82-86.
被引量:4
3
左金梅.
浅论《洪堡的礼物》的现代主义倾向[J]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63-67.
被引量:4
4
黄吟.
谈辛格小说鲜明的犹太文学主题[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8(1):79-80.
被引量:4
5
刘文松.
多种角度看索尔·贝娄--论诺贝尔奖得主索尔·贝娄的几种传记[J]
.译林,2003(3):198-201.
被引量:1
6
王丽亚.
分歧与对话——后结构主义批评下的叙事学研究[J]
.外国文学评论,1999(4):32-39.
被引量:23
7
傅晓微.
辛格“民族忧煎情结”探析[J]
.外国文学评论,1998(3):27-34.
被引量:9
8
潘维新.
马拉默德短篇小说的象征手法[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18(S1):11-15.
被引量:2
9
陆凡.
索尔·贝娄新著《失言者》评介[J]
.文史哲,1984(6):72-77.
被引量:1
10
郁诚炜.
辛格短篇小说的结尾艺术[J]
.河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24(2):84-86.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14
1
任虎军.
美国犹太小说研究与译介在中国[J]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0(2):235-249.
被引量:2
2
宋德伟.
新世纪国内索尔·贝娄研究述评[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3(6):181-184.
被引量:8
3
乔国强.
中国美国犹太文学研究的现状[J]
.当代外国文学,2009,30(1):32-46.
被引量:13
4
吴俊龙.
从《雨王汉德森》看贝娄作品中的浪漫主义思想[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2):59-61.
被引量:3
5
程美.
价值观的扭曲——论《赫索格》中主人公悲剧境遇的主观因素[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09(22):62-62.
被引量:1
6
祁玉龙,张锐.
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的交锋,现代社会中人类生活的困境[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3):201-201.
7
王惠瑜.
《洪堡的礼物》:双重语境下的“父子”关系[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34(7):48-49.
8
阮蕊.
索尔·贝娄小说中流浪意识的探究[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6(4):169-170.
9
王莉莉.
“他者”定位的传统犹太女性——《赫索格》的波伏娃女性主义解读[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31(12):141-142.
10
姚莉.
《赫索格》中主人公焦虑的霍妮式解读[J]
.菏泽学院学报,2016,38(1):53-56.
二级引证文献
27
1
任虎军.
美国犹太小说研究与译介在中国[J]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0(2):235-249.
被引量:2
2
苏芳.
《拉拉的褐色披肩》的浪漫主义解读[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1(11):32-32.
被引量:1
3
吴俊龙.
从《雨王汉德森》看贝娄作品中的浪漫主义思想[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2):59-61.
被引量:3
4
林莉.
论菲利普·罗斯小说《鬼退场》的叙事策略[J]
.当代外国文学,2009,30(4):87-95.
被引量:6
5
唐永辉.
从女性视角看赫索格对马德琳的焦虑[J]
.当代文坛,2010(3):150-152.
被引量:5
6
郑丽.
现代西方人的精神荒原——《更多的人死于心碎》的后现代主义解读[J]
.当代外国文学,2010,31(2):13-21.
被引量:2
7
高莉敏.
语言自觉与文化身份建构——保罗·奥斯特《玻璃城》中隐含的犹太性[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6(4):50-54.
被引量:1
8
朴玉.
评菲利普·罗斯在《反美阴谋》中的历史书写策略[J]
.当代外国文学,2010,31(4):83-91.
被引量:10
9
高莉敏.
《美国犹太文学》:文化视域下的美国犹太文学研究[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27(9):1-3.
被引量:2
10
唐永辉.
“疯子赫索格”与“阁楼上的疯女人”——从小说《赫索格》看索尔·贝娄对女性主义的焦虑与反拨[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3):156-160.
被引量:4
1
竹林.
放飞文友情[J]
.东方剑,2005(2):42-43.
2
梅之韵.
一本字典[J]
.少年文艺(南京),2013(3):37-39.
3
何新.
身份与中国文化[J]
.书摘,2003(1):53-55.
被引量:1
4
葛闪.
师父[J]
.微型小说选刊,2014(14):90-91.
5
杨海亮.
萧乾的别样敬重[J]
.杂文选刊(下半月),2014(9):61-61.
6
梁遇春.
又是一年春草绿[J]
.新世纪文学选刊,2008,0(4):20-21.
7
朱寿兴.
意境的系统说与意境说的系统[J]
.东方丛刊,2003(2):37-51.
被引量:2
8
金秋蓉.
生命因你而动听(外一篇)[J]
.海燕,1998(8):53-55.
9
谢松青.
风景[J]
.雨花,1996,0(4):62-63.
10
村上春树.
恰到好处[J]
.雪花,2016(2):93-93.
广西社会科学
2006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