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当代美国犹太文学的犹太性及其形而上性
被引量:
37
Jewishness of Modern American Jewish Literature and Its Metaphysit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犹太性是犹太民族文化在当代美国犹太文学中的演绎。以索尔·贝娄为代表的犹太裔作家在文学创作中以不同的方式对犹太性进行了运思和阐发。他们的作品所体现出来的犹太性不仅解说了犹太民族的一贯难题 ,同时也揭示了整个西方社会的生存困境 ,显示出了超越种族。
作者
邹智勇
机构地区
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7-40,共4页
Foreign Literature Studies
关键词
犹太文学
当代
索尔·贝娄
生存困境
文学创作
运思
作家
形而上
超越
普遍
分类号
I712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32
同被引文献
281
引证文献
37
二级引证文献
64
参考文献
8
1
傅勇.
菲利普·罗思与当代美国犹太文学[J]
.外国文学,1997(4):26-33.
被引量:14
2
莫里斯·迪克斯坦:《伊甸固之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1985早版,第49页.
3
傅少武.
论20世纪西方文学中的“犹太化”现象[J]
.国外文学,1997(3):45-49.
被引量:13
4
索尔·贝娄:《雨王亨德森》,重庆出版杜,1985年版,第200页.
5
张弘.《论贝娄小说的艺术特色》[J].北方论丛,2000,:78-81.
6
周南翼.
犹太小说中的父亲形象[J]
.外国文学研究,2000,22(2):66-70.
被引量:9
7
Philip Roth,Portnoy's Complaint,New York:Random House,Inc. 1967,p.235.
8
钱满素:《美国当代小说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95页.
二级参考文献
5
1
同上,第189页-191页。
2
罗素:《西方哲学史》,商务印书馆,1976年,第十章。
3
BernardMalamud,TheFixer,NewYork,DellPublishingCo.Inc.1966年,第222页-223页。
4
BernardMalmaud,TheAssistant,NewYork,DellPublishingCo.Inc.1978年,第105页。
5
SaulBellow,TheAdventuresofAugieMarch,PenguinBooks,1988年,第455页。
共引文献
32
1
王博.
精神不止,受难无尽——评马拉默德的《头七年》的主人公索贝尔[J]
.作家天地,2021(6):126-128.
2
李英华.
差异与联结:《星形广场》的互文策略[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1(6):79-86.
3
池大红,谭素钦.
近五年来国内美国文学研究综述[J]
.外国文学研究,2002,24(4):150-154.
被引量:6
4
杨金才,朱云.
中国菲利普·罗斯研究现状论析[J]
.当代外国文学,2012,33(4):151-163.
被引量:13
5
鸿雁.
谁是第三者?——《第三者》的象征寓意[J]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62-65.
6
祝平.
国内索尔·贝娄研究综述[J]
.广西社会科学,2006(5):95-99.
被引量:14
7
宋德伟.
新世纪国内索尔·贝娄研究述评[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3(6):181-184.
被引量:8
8
李扬.
冲突与融合——罗斯小说《美国牧歌》中文化母题的解读[J]
.内蒙古电大学刊,2008(6):43-46.
被引量:2
9
石艳玲.
解读马拉默德的《店员》中的“犹太性”[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8):130-131.
被引量:2
10
张秀英.
利奥·芬克尔——寻找救赎的“替罪羊”[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12(4):22-22.
同被引文献
281
1
周锁英.
犹太道德观的成功展现和圣经原型的成功运用——《装配工》浅析[J]
.中国电力教育,2005(z3):78-79.
被引量:2
2
曾艳钰.
论马拉默德小说创作中的自然主义倾向[J]
.外国文学研究,2003,25(4):45-49.
被引量:8
3
乔国强.
后异化:菲利普·罗斯创作的新视域[J]
.外国文学研究,2003,25(5):56-61.
被引量:14
4
陈鹤鸣.
西方文学个体自由精神与健全人格的培养[J]
.外国文学研究,2001,23(2):129-134.
被引量:7
5
张冲.
重述19世纪60年代以前美国文学的几个问题[J]
.外国文学研究,2000,22(4):53-58.
被引量:3
6
嵇敏.
美国黑人女权主义批评概观[J]
.外国文学研究,2000,22(4):59-63.
被引量:71
7
王成宇.
《紫色》的空白语言艺术[J]
.外国文学研究,2000,22(4):64-70.
被引量:20
8
刘君涛.
从镜像结构看《秀拉》的人物组合与叙事风格[J]
.外国文学研究,2000,22(4):77-81.
被引量:13
9
刘萍.
美国印第安文学的崛起[J]
.译林,2000(3):203-207.
被引量:1
10
宋凌.
从集体无意识和原型角度看《基辅怨》中的雅柯夫[J]
.社科纵横,2004,19(1):139-140.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37
1
池大红,谭素钦.
近五年来国内美国文学研究综述[J]
.外国文学研究,2002,24(4):150-154.
被引量:6
2
马晓艳,王红丽.
小说《洪堡的礼物》折射出的人类精神探索的文化主题[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6):25-26.
被引量:1
3
陈红.
奥齐克小说的叙事艺术和民族关注[J]
.国外文学,2003(1):88-92.
被引量:7
4
朱路平.
精神的漂泊与回归——论索尔·贝娄作品中的“流浪”主题[J]
.浙江社会科学,2005(5):174-177.
被引量:7
5
张建红.
西姆·罗西德,又一犹太形象[J]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4):89-91.
6
祝平.
国内索尔·贝娄研究综述[J]
.广西社会科学,2006(5):95-99.
被引量:14
7
殷雪梅.
浅议《雨王汉德森》的犹太性[J]
.理论界,2007(8):214-215.
8
李宛悦.
犹太人道主义的乐观精神——读《店员》看马拉默德[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28(3):54-57.
9
李扬.
冲突与融合——罗斯小说《美国牧歌》中文化母题的解读[J]
.内蒙古电大学刊,2008(6):43-46.
被引量:2
10
周皓,张瑛.
《赫索格》结尾解析[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1):25-27.
二级引证文献
64
1
朴玉.
生活与文化认同——论《冤家——一个爱情故事》中日常书写的多重意蕴[J]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2022(1):50-56.
被引量:1
2
曹琪琳,张欣.
意第绪语是希伯来语的白话?——希伯来语、意第绪语与中国白话运动的因缘际会[J]
.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2020(1).
3
史红.
探析索尔·贝娄作品中知识分子的生存困境[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2(17):117-118.
4
杨金才,朱云.
中国菲利普·罗斯研究现状论析[J]
.当代外国文学,2012,33(4):151-163.
被引量:13
5
孙宏.
两性视野下的犹太女性[J]
.作家,2008,0(6):73-74.
6
任虎军.
美国犹太小说研究与译介在中国[J]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0(2):235-249.
被引量:2
7
夏光武.
外国文学领域中的本土视角问题——以索尔·贝娄的影响研究为例[J]
.外国文学评论,2004(4):128-134.
被引量:1
8
周静琼.
重男轻女和种族歧视——浅谈国内美国文学批评选材趋势[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5,16(1):34-37.
9
祝平.
国内索尔·贝娄研究综述[J]
.广西社会科学,2006(5):95-99.
被引量:14
10
陈红,张爱雄.
奥齐克的小说叙事艺术与主题意义探微[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5):75-76.
被引量:1
1
刘晓艳.
当代美国犹太文学中“犹太性—世界性”的整合精神[J]
.山花(下半月),2014(1):161-162.
2
庄严.
试论当代美国犹太文学的发展[J]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1):95-96.
3
高莉敏.
保罗·奥斯特与当代美国犹太作家[J]
.译林,2012(6):207-210.
4
邹智勇.
存在主义在当代美国犹太文学上的映射[J]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20(3):95-98.
被引量:2
5
程红泽.
论早期苏联犹太文学中的犹太性[J]
.考试周刊,2007(19):96-97.
6
刘敏.
存在主义在当代美国犹太文学中的足迹[J]
.文学界(理论版),2012(11):81-83.
被引量:2
7
兰玉玲,马冬.
浅析犹太民族文化对美国当代文学发展的影响[J]
.贵州民族研究,2014,35(12):103-106.
被引量:3
8
赵鹏飞.
小桦诗歌《北京凌晨的黄铜月亮》赏评[J]
.文学教育(中),2011(4):34-34.
9
米兰·昆德拉.
人们—思索,上帝就发笑[J]
.文苑,2007(9):137-139.
10
道格拉斯.梅斯理,残雪.
超越国界的交流[J]
.作家,2006,0(5):113-117.
外国文学研究
2001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