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对主体性德育理论与实践的思考
被引量: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主体性德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现代道德教育目标的内在要求,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从学生是德育的主体,学生德性的形成是多种道德素质协调发展的结果,学生德性的建构是主体的自主建构三方面分析了主体性德育的基本理念,并探讨了主体性德育的实践途径。
作者
龚鹰
机构地区
浙江海洋学院社科部
出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8-90,共3页
Studies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关键词
主体性
道德教育
实践探索
分类号
G4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98
同被引文献
22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9
参考文献
4
1
吕一军,杜兰晓.
略论高校主体性德育理论与实践的探索[J]
.辽宁教育研究,2003(5):72-74.
被引量:11
2
李亮学.道德教育的主体性原则,浙大知行网经纬理论[EB/OL].http://zxw.zju.edu.cn/exoterica/11dt/Lldt10—35.htm.,.
3
张忠华.
对道德教育模式研究的反思[J]
.现代大学教育,2004,20(6):64-68.
被引量:24
4
冯建军.
人的道德主体性与主体道德教育[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84-89.
被引量:67
二级参考文献
30
1
肖川.
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概念与特征[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23-28.
被引量:96
2
赫舍尔.人是谁[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27,37.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72.49.
6
马丁·布伯.我与你[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
7
魏贤超.培养主体性道德素质,现代德育理论的重要命题[J].教育研究,1996,(3).
8
鲁洁.人对人的理解:道德教育的基础[A]..道德教育论丛:第一卷[C].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10
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34.
共引文献
98
1
宁华宗,汪黎.
后精准扶贫时代农民的道德风险及其防控研究[J]
.学习与实践,2021(4):106-115.
被引量:3
2
陈成文.
深植社会治理的伦理根基——中国共产党百年“德治”的经验与启示[J]
.社会科学家,2021,36(6):26-32.
被引量:3
3
邓爱民,王向东,朱为玄,徐道远.
关于新时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思考[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6(5):64-67.
被引量:1
4
邓和秋.
道德教育的当代诉求——兼论主体性道德教育[J]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8,25(4):108-110.
5
周仁准,张平波.
对主体性德育与灌输问题的思考[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3):140-141.
被引量:1
6
张知慧.
基于伦理视角的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道德培养研究[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2):155-156.
被引量:2
7
王龙华.
浅谈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动情[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85-86.
被引量:1
8
白同葵.
道德内化理论对高校德育改革的启示[J]
.管理学刊,2009,22(3):4-6.
被引量:2
9
张翀.
高校德育教育主体性基本问题剖析[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6(S2):32-34.
被引量:3
10
尧新瑜.
社会转型期道德教育面临的理论整合[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4(8):52-55.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22
1
李革.
思想政治教育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1(6):159-161.
被引量:5
2
宋艳.
生活德育模式之建构[J]
.探索,2005(2):140-143.
被引量:15
3
方义洁.
试论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改革[J]
.中国高教研究,2005(4):89-90.
被引量:11
4
吴潜涛.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性质、逻辑结构与主线[J]
.教学与研究,2006(8):27-31.
被引量:52
5
张华.
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长效机制与探索[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24(11):160-162.
被引量:6
6
刘海珍.
主体性德育是当代德育发展的趋势[J]
.教育与职业,2006(36):67-68.
被引量:11
7
邵从清.
浅析高校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改革的路径[J]
.教育与职业,2006(35):125-126.
被引量:4
8
Louis E.Raths,et.Values and Teaching[M].Second edition.Ohio:Merrill,1978.
9
A.麦金太尔.追寻美德[M].宋继杰,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
10
密尔.论自由[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引证文献
4
1
崔春.
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改革探索[J]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3):74-76.
被引量:1
2
陈志兴.
西方个人主体性德育范式的困境及其转向[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1(2):23-27.
被引量:5
3
曾咏辉.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策略探析[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26(4):145-148.
被引量:3
4
吴丽娜.
生活德育——高校德育的诉求[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1(3):48-49.
二级引证文献
9
1
宋河仙.
如何找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的切入点[J]
.科技信息,2010(6):207-207.
2
杨现勇.
我国德育范式研究的进展与反思[J]
.湖北社会科学,2011(5):183-186.
被引量:2
3
陈志兴.
理解德育视域下德育主体间的交往理解机制探讨[J]
.教育导刊(上半月),2012(6):16-19.
4
张传恩,钱红军.
经典阅读视阙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28(4):27-30.
被引量:2
5
王进,张宗明.
西方道德哲学视阈中的“和谐”理念探微[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43(4):65-68.
被引量:2
6
杨现勇.
范式重构:转型社会学校德育危机的应对策略[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26(3):6-10.
被引量:2
7
刘常青,薛海勤,谈笑,李登慧,李艳.
高校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理论与实践[J]
.山东高等教育,2014,2(6):38-50.
被引量:3
8
冉亚辉.
工业范式到农业范式:中国教育发展范式的必要变革[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3):3-7.
被引量:3
9
宁晨希.
如何在文学经典学习中进行思政教育[J]
.鸭绿江,2020(9):130-130.
1
陈发庆.
回归生活与德性——浅谈生命教育的落实[J]
.学苑教育,2013(11):18-19.
2
张玉茹,施展望.
论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价值[J]
.嘉兴学院学报,2009,21(2):135-139.
被引量:2
3
顾绍伟.
紧扣要点满足差异以分层教学有效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成效[J]
.文理导航,2011(34):93-93.
被引量:1
4
綦艳红.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分析[J]
.考试周刊,2015,0(6):136-137.
5
刘藻.
地理教学观念浅谈——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J]
.甘肃科技纵横,2006,35(4):181-181.
6
杨桂华.
课堂教学新境界的研究[J]
.新校园(中旬刊),2016,0(7):66-66.
7
卢印海,孙丽丽.
浅谈在计算机教学领域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
.中国电子商务,2013(9):151-151.
被引量:1
8
宋淑贞.
浅谈如何让课堂成为“高效课堂”[J]
.学周刊(下旬),2012(1):123-123.
9
王丽.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7):113-113.
被引量:2
10
虞锋.
抛“砖”引玉须讲究——提高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思考[J]
.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5,0(5):22-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05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