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对主体性德育理论与实践的思考 被引量: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主体性德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现代道德教育目标的内在要求,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从学生是德育的主体,学生德性的形成是多种道德素质协调发展的结果,学生德性的建构是主体的自主建构三方面分析了主体性德育的基本理念,并探讨了主体性德育的实践途径。
作者 龚鹰
出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8-90,共3页 Studies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二级参考文献30

  • 1肖川.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概念与特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23-28. 被引量:96
  • 2赫舍尔.人是谁[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27,37.
  •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72.49.
  • 6马丁·布伯.我与你[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
  • 7魏贤超.培养主体性道德素质,现代德育理论的重要命题[J].教育研究,1996,(3).
  • 8鲁洁.人对人的理解:道德教育的基础[A]..道德教育论丛:第一卷[C].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 10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34.

共引文献98

同被引文献22

引证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