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演剧:民族国家话语的舞台建构
被引量:5
The Theatres in the Period of the War of the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The National and State Word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tage
出处
《文艺理论与批评》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8-32,共5页
Theory and Criticism of Literature and Art
参考文献6
-
1田进.《抗战八年来的戏剧创作》[N].《新华日报》,1946年1月16日.
-
2夏衍.《祝第一届戏剧节》[N].《救亡日报》,1938年10月15日.
-
3田汉.《抗战与戏剧》[A]..《田汉文集》第15卷[C].中国戏剧出版社,1983年版..
-
4田汉.《关于现实主义》[N].《广西日报》,1941年12月2日.
-
5.《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关于审查戏剧及电影剧本应注意取材与作风方面的意见》[A]..《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文化(二)[C].,.第13页.
-
6夏衍.《戏剧抗战三年间——祝三届戏剧节并答苏联友人》[J].戏剧春秋,(1940).
同被引文献22
-
1刘忠诚.论史剧观与史剧类型[J].剧本,2001(1):40-44. 被引量:2
-
2刘庆锷,魏树仁,吕振波.试谈陕甘宁边区的戏剧创作[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9(1):65-74. 被引量:4
-
3赵学勇,孟绍勇.“文学中心”的转移与当代文学“新方向”的确立[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9(1):108-115. 被引量:8
-
4郭玉琼.发现秧歌:狂欢与规训——论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延安新秧歌运动[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6(1):246-259. 被引量:23
-
5黄正林.社会教育与抗日根据地的政治动员——以陕甘宁边区为中心[J].中共党史研究,2006(2):47-55. 被引量:48
-
6李祥林.“雄化女性”、文化身份及其他——兼谈木兰故事的东西方演绎[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7-13. 被引量:7
-
7舒强.新歌剧表演的初步探索[M].上海:新文艺出版社,1953.
-
8陈思和.民间的沉浮:从抗战到文革文学史的一个解释[C]//上海:鸡鸣风雨.上海:学林出版社,1994:36.
-
9吴晓邦.我爱陕北秧歌舞[C]//艾克思.延安文艺回忆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334.
-
10艾青.新文艺论集[M].上海:群益出版社,1951:82-83.
引证文献5
-
1王飞.民族国家话语下的边区戏剧运动——以边区民众剧团戏剧革新为例[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4(4):53-55. 被引量:3
-
2裴亮.巾帼英雄的“还魂”与“重构”——抗战时期“木兰从军”新编历史剧创作论[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16(3):16-27. 被引量:2
-
3黄文奇,王方好.报刊媒介与安徽抗战戏剧活动--以《前线日报》为中心的考察[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0(5):70-79.
-
4王方好.抗日战争时期宁夏戏剧运动考述——围绕《宁夏民国日报》为中心的考察[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22,43(3):107-112.
-
5李科平,姚丽婷.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红色戏剧的社会教育功能研究[J].当代戏剧,2025(1):55-59. 被引量:1
-
1朱德庸.选择[J].杂文月刊,2009,0(3):2-2.
-
2申雨萍.赵薇,我心中的天使[J].作文升级,2010(10):27-27.
-
3《野外历险》[J].电影,2006(7):98-98.
-
4林夕.我的爸爸妈妈[J].词刊,2006,0(1):32-32.
-
5米芮.《温室的花朵》[J].青年文学家,2016,0(9X):2-2.
-
6李幼容,程春春.祖国,祖国,快快强大——中华少年奋发歌[J].儿童音乐,2003,0(12):4-4.
-
7周建水.心里话——一个十二岁男孩的日记[J].词刊,2007,0(5):22-22.
-
8李艺莲.朝鲜族戏剧力作《长白之子》的艺术风格[J].戏剧之家,2015(5X).
-
9金沙,孟勇.卢沟桥·七里桥[J].音乐教育与创作,2015,0(5):53-57.
-
10职体礼,傅庚辰.卢沟桥,我心中的桥[J].歌曲,2015,0(7):24-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