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研究——附400例资料分析
被引量:
9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脾胃湿热是临床常见病证。为了探讨脾胃湿热(以下简称湿热证)的临床意义和现代含义,福建省中医脾胃学说研究会于1992年组织了临床协作研究,现将结果初步报告如下:1 研究方法1.1 观察对象:为在中医内科门诊和病房治疗的患者,按本会制定的湿热证诊断标准和要求,对各种病证进行临床调查。
作者
杨春波
黄可成
肖丽春
陈寿菲
杨永升
机构地区
福建中医学院附属第二人民医院
福州中西医结合医院
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
出处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7期425-427,共3页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脾胃病证
中医药疗法
湿热
分类号
R256.305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80
同被引文献
885
引证文献
96
二级引证文献
785
参考文献
9
1
危北海,刘晋生,罗小石,于凤华,王广才,韩纯学,赵子厚,金敬善,赵荣莱,李乾构,王莒生,杨天文.
宏观辨证和微观辨证结合的研究[J]
.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11(5):301-303.
被引量:81
2
余江毅,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年,8期,452页
3
张林,中医杂志,1992年,7期,27页
4
团体著者,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年,5期,319页
5
张俊富,中医杂志,1989年,12期,25页
6
沈庆法,上海中医药杂志,1987年,10卷,8页
7
华培显,中西医结合杂志,1986年,4期,213页
8
夏德馨,上海中医药杂志,1985年,1期,11页
9
柯晓
共引文献
80
1
秋增超,窦小玲.
辨证分型结合胃镜检查治疗慢性胃炎65例[J]
.陕西中医,2008,29(9):1141-1142.
被引量:4
2
葛文祥,刘向国.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疗效观察[J]
.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8(S3):282-283.
3
孔祥华,黄萍,吴清和,荣向路.
湿阻中焦证研究进展[J]
.甘肃中医,2004,17(9):5-8.
被引量:18
4
劳绍贤,陈更新.
脾胃湿热证研究中几个关键问题的探讨[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1(5):361-364.
被引量:5
5
王霞丽,李安源.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近况[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4,23(6):59-61.
被引量:4
6
杨俊阁.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纂要[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5,19(1):15-16.
被引量:2
7
吴芳,易受乡.
中医药对胃黏膜损伤保护作用机理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10(12):76-78.
被引量:3
8
胡金亮,李建生,余学庆.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研究背景与现状[J]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20(3):77-79.
被引量:24
9
高颖.
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概况[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18(5):51-53.
被引量:16
10
李合国,陈更新,吕冠华,劳绍贤.
脾胃湿热证源流探微[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19(3):26-28.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885
1
张方蕾,赵佳文,胡江慧,肖锟钰,谢颖,雷林,刘艳菊.
基于药理指标评价子芩与枯芩对大肠湿热证的作用差异[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0,0(7):57-64.
被引量:14
2
陈阳,崔波,范燕豪,李小琪,安叡,陆杰.
葛根芩连汤中各成分在正常与大肠湿热证模型大鼠的肠吸收差异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20,45(1):169-178.
被引量:16
3
杨琼,张思依,段妍君,吕文亮.
吕文亮运用湿热伏邪理论论治幽门螺杆菌感染[J]
.时珍国医国药,2020,31(10):2521-2523.
被引量:19
4
徐晓惠,闫海琳,徐子萱,周姝含,吕文亮.
从“湿热致瘀”角度探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对慢性萎缩性胃炎Hedgehog及NOX/NF-κB/STAT1信号通路的影响[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4,26(1):137-144.
被引量:7
5
吴佩珊,陈洁瑜,李斐,罗仁,赵晓山.
湿热体质与生活方式的相关性探讨[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0,22(7):2460-2465.
被引量:26
6
彭卓嵛,陶丽芬,蓝斯莹,蔡林坤,李桂贤.
基于数据挖掘对溃疡性结肠炎中医用药规律的分析[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0,22(7):2269-2275.
被引量:18
7
陈弋,王琛,徐秋英,林兴栋,皮立宏,吴智兵,谢淑莹.
两种岭南湿热证小鼠模型肠道菌群动态变化的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0,22(7):2186-2197.
被引量:27
8
谢红丹,张清,麦联任.
乌梅丸加减联合三联疗法治疗老年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对患者胃动力及白介素族的影响[J]
.四川中医,2022,40(1):103-106.
被引量:26
9
王亚丽.
中药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评价[J]
.黑龙江中医药,2020(1):79-80.
被引量:11
10
无,李兆申,陈昊湖,吕农华,周丽雅.
中国幽门螺杆菌根除与胃癌防控的专家共识意见(2019年,上海)[J]
.中华消化杂志,2019,39(5):310-316.
被引量:150
引证文献
96
1
宋春辉,李桂,贾凤新,武大勇.
从脾胃理论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组方结构[J]
.河北中医,2007,29(9):829-831.
2
黄恒青,张海鸥,杨永升,王文荣,毛沁,魏霖.
清化饮治疗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疗效观察[J]
.福建中医药,2004,35(3):9-10.
被引量:11
3
于鹰,路广晁.
从湿热探讨HP相关性胃炎的病机及用药[J]
.山东中医杂志,2004,23(11):649-651.
被引量:14
4
劳绍贤,陈更新.
脾胃湿热证研究中几个关键问题的探讨[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1(5):361-364.
被引量:5
5
赵立宇,褚惠民,李福凤,杨涛,徐贵华,燕海霞,姚笛.
慢性胃炎病理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J]
.河北中医,2004,26(11):813-814.
被引量:13
6
黄绍刚,周福生,黄穗平,张学斌.
消化性溃疡发病与复发的中医病机探微[J]
.新中医,2005,37(3):6-7.
被引量:11
7
陈芳,季之颖.
中药治疗小儿慢性胃炎疗效观察[J]
.中国中医急症,2005,14(4):326-327.
被引量:1
8
廖荣鑫,吴仕九,文小敏,文彬.
脾胃湿热证热偏重、湿热并重型大鼠模型血液中胃动素(MTL)、胃泌素(GAS)的变化研究[J]
.浙江中医杂志,2005,40(4):171-173.
被引量:10
9
陈燕,徐珊.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现代研究与中医药治疗进展[J]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5,29(3):89-90.
被引量:4
10
武一曼,任彦,葛振华,柯晓,周凡,王若愚.
脾胃湿热证慢性胃炎与Hp感染率、NF-κB、TGF-α表达的相关性研究[J]
.中医杂志,2005,46(6):449-450.
被引量:20
二级引证文献
785
1
张子龙,陈彬,梁奇,曹丽萍,谢月,杨光义.
消积化湿颗粒的水提与制剂工艺的优化[J]
.中药材,2019,42(5):1112-1117.
被引量:4
2
胡玲.
基于“邪毒致变”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探讨Hp相关胃病良恶性病理演变证候特征的思考[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20,28(2):83-86.
被引量:2
3
谷瑞红,邵钰,翟文娟,纪晓芳,刘建华.
某院脾胃病科中药饮片应用情况分析[J]
.亚太传统医药,2021,17(11):220-223.
被引量:2
4
钟颖,倪艺.
从伏邪理论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J]
.亚太传统医药,2021,17(6):101-103.
被引量:4
5
郭蕾,李志钢,穆凯代斯·阿布都热合曼.
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中医治法概述[J]
.新疆中医药,2022,40(6):131-134.
被引量:1
6
李京尧,王盼,刘文静,韩增银,赵蓓蓓,卫静静,刘启泉.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2020,31(10):2416-2418.
被引量:23
7
杨琼,张思依,段妍君,吕文亮.
吕文亮运用湿热伏邪理论论治幽门螺杆菌感染[J]
.时珍国医国药,2020,31(10):2521-2523.
被引量:19
8
车慧,王凤云,张佳琪,谢璟仪,唐旭东.
健脾清化颗粒对胃食管反流病脾虚湿热证病证结合大鼠食管黏膜肥大细胞活化的影响[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2,24(8):3181-3188.
被引量:6
9
徐晓惠,孙易娜,杨琼,周姝含,万莹,高清华,吕文亮.
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的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病机转化规律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1,23(8):2607-2615.
被引量:13
10
吕文亮,周姝含,孙易娜,徐婧,段妍君,张平.
基于病证结合的脾胃病湿热理论的创新与应用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1,23(8):2601-2606.
被引量:11
1
张宾.
茵柴利胆汤治疗慢性胆囊炎56例临床疗效观察[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2(27):172-172.
2
傅俏芳.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顽固性失眠60例[J]
.江西中医药,2012,43(4):39-40.
被引量:6
3
杜昌.
辨证治疗腰痛经验[J]
.河北中医,2011,33(10):1527-1527.
被引量:5
4
方剑利,许兵,童培建.
骨痹相关疾病“从肾论治”的实验研究进展[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11):2448-2451.
被引量:4
5
张付森.
中药治疗慢性胆囊炎200例[J]
.中国社区医师,2008,24(23):35-35.
被引量:1
6
徐苗苗,周毅,汤茜茜,林希,林祥.
补肺化痰汤治疗肺虚痰湿型慢性支气管炎54例[J]
.中国中医药科技,2015,22(4):430-430.
被引量:10
7
李春生.
养生的内涵与外延[J]
.养生月刊,2004,25(6):565-567.
8
邓耀松.
银杏达莫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32例疗效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2012,4(19):52-53.
被引量:2
9
张振宇.
消痞散结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导刊,2013,15(S1):161-162.
10
陈建杉.
风温理论的源流考[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5(4):79-81.
被引量:2
中医杂志
1994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