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湿阻中焦证研究进展
被引量:
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湿阻中焦证乃中医湿证之一,有医家认为,慢性胃炎与湿阻中焦证相关性最大,故从慢性胃炎的分类、病因病机、病理形态学与防治药物以及方法等方面概括了现代医学对慢性胃炎的研究进展;重点探讨湿阻中焦证病因、辨证分型、治疗方药;湿阻中焦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与中医湿阻中焦证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从而为临床防治湿阻中焦病证以及该证的实验研究提供启示。
作者
孔祥华
黄萍
吴清和
荣向路
机构地区
广州中医药大学
出处
《甘肃中医》
2004年第9期5-8,共4页
Gansu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湿证
湿阻中焦证
慢性胃炎
综述
分类号
R254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1
参考文献
34
共引文献
452
同被引文献
218
引证文献
18
二级引证文献
122
参考文献
34
1
罗陆一.血清微量元素与气虚证关系的探讨[J].辽宁中医杂志,1986,(8):19-19.
2
戴晓玲,刘启泉,田军彪,李恩复,宋风婷,郭喜军,李建新,张俊贤,刘建萍.
慢性胃炎中医辨证规律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1997,24(10):453-454.
被引量:11
3
郭金龙.湿阻证病理造模的实验研究[J].中医杂志,1988,(8):619-619.
4
郭金龙,颜正华,周吕.
不换金正气散芳香化湿醒脾的实验研究[J]
.中国医药学报,1989,4(4):25-28.
被引量:9
5
傅晓晴,林乾树,李灿东,周维湛,唐福康,朱红梅.
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中医舌象证型关系探讨[J]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1995,5(2):5-7.
被引量:12
6
严灿,高敏,吴丽丽,邓中炎,潘毅.
湿阻证患者免疫调节功能的临床观察及其机理探讨[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8,4(6):38-40.
被引量:27
7
郑家铿,张群豪,许少锋,王学章,魏德烃.
慢性胃病脾胃湿热证与脾气虚证的血液流变学观察[J]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1994,4(2):6-8.
被引量:24
8
王启章,陈金炉,王洋,涂向阳,张跃清,郭奕川,张一端.
慢性胃炎中医证型与胃镜象关系的探讨[J]
.福建中医药,1994,25(2):21-22.
被引量:14
9
邱赛红,陈立峰,柳克玲,应玲珍,侯雅明.
芳香化湿药开胃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J]
.中药药理与临床,1995,11(4):24-27.
被引量:34
10
冯莲君,延文.
幽门螺杆菌与胃脘痛中医分型的关系[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9(2):105-106.
被引量:68
二级参考文献
51
1
高梅,王典瑞,那爱华,董庆滨,马爱新,许国战,南景一.
两种“脾虚”动物模型免疫功能变化比较[J]
.空军医高专学报,1995,17(2):76-78.
被引量:5
2
郑家铿,张群豪,许少锋,王学章,魏德烃.
慢性胃病脾胃湿热证与脾气虚证的血液流变学观察[J]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1994,4(2):6-8.
被引量:24
3
周君富,丁德云,宋水江,黄鉴政,张扬达.
脑梗塞急性期患者血浆维生素C、维生素E浓度测定及其临床意义[J]
.浙江医学,1994,16(4):193-195.
被引量:23
4
傅晓晴,林乾树,李灿东,周维湛,唐福康,朱红梅.
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中医舌象证型关系探讨[J]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1995,5(2):5-7.
被引量:12
5
林立本,张海鸥.
试就内科领域探讨湿的若干问题[J]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1995,5(2):33-35.
被引量:6
6
郭振球,杨运高,郭绶衡,袁肇凯.
抗纤灵对血吸虫病肝纤维化胶原代谢及红细胞免疫的影响[J]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5,15(2):47-51.
被引量:8
7
陈裕俊,王劲松.
试论湿邪与男性病[J]
.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6,8(4):189-190.
被引量:1
8
金敬善.尿中D-木糖的简易测定方法[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79,2(2):91-92.
9
王光亚 周瑞华 等.生物样品、水及土壤中痕量硒的荧光测定法[J].营养学报,1985,7(1):39-39.
10
罗陆一.血清微量元素与气虚证关系的探讨[J].辽宁中医杂志,1986,(8):19-19.
共引文献
452
1
陈梅,陈明.
中医湿浊的物质基础研究概述[J]
.亚太传统医药,2021,17(4):206-209.
被引量:1
2
吴婧婧,曹宇婷,岳靓,李姿霖,涂玥.
基于数据挖掘的金陵医派张简斋治疗湿证用药规律探析[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3,25(3):921-927.
3
张明发,沈雅琴.
中药厚朴对胃的保护作用及其药理机制的研究进展[J]
.抗感染药学,2022,19(7):933-937.
被引量:6
4
国嵩,毛心勇,从禹,张涛,独思静,刘倩,杨洋,苏晓兰,王欣,魏玮.
基于“湿邪致病”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细胞因子风暴的思考[J]
.北京中医药,2020(9):930-933.
被引量:3
5
张丽君,彭广华,贺新怀.
湿邪病理实质探微[J]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3):3153-3155.
被引量:12
6
古继红,张小虎,冯淑兰.
外感六淫病因理论研究进展[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3,9(14):4-5.
被引量:13
7
秋增超,窦小玲.
辨证分型结合胃镜检查治疗慢性胃炎65例[J]
.陕西中医,2008,29(9):1141-1142.
被引量:4
8
赵丽,刘波,张效莉.
外湿对正常小鼠过氧化与抗氧化影响的实验研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4):211-212.
被引量:5
9
张帆,龚枚,雷晓梅.
肠道微生态与中医“脾胃湿热证”[J]
.辽宁中医杂志,2010,37(S1):336-338.
被引量:2
10
葛文祥,刘向国.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疗效观察[J]
.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8(S3):282-283.
同被引文献
218
1
常立新,刘军.
口服藿香正气软胶囊加藿香正气液灌肠联合用药治疗结肠炎153例[J]
.中外医疗,2007,26(22).
被引量:4
2
王洪海,谢鸣.
复合病因造模法致脾虚证大鼠模型在免疫系统方面的变化[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6,12(12):41-45.
被引量:36
3
王雅春.
浅谈慢性胃炎阴虚夹湿的治疗用药[J]
.基层医学论坛,2003,7(9):812-813.
被引量:2
4
黄文华,于远望,靳虹.
中医药实验研究中动物模型复制原则和基本要求的理论探讨[J]
.陕西中医,2004,25(8):725-726.
被引量:2
5
刘劲松,侯晓华.
一氧化氮对胃粘膜保护机制的实验研究[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3(5):592-595.
被引量:12
6
吕丹杨.
藿香正气软胶囊治疗肠易激综合征58例临床观察[J]
.浙江中医杂志,2004,39(7):308-308.
被引量:11
7
华伦荣.
论南方病毒性感冒的中医病因病机特征[J]
.新中医,1994,26(2):10-11.
被引量:10
8
秦环龙,高志光.
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在肠屏障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5,13(4):443-447.
被引量:37
9
卫向龙,瞿融.
治湿六法方药配伍浅识[J]
.甘肃中医,2005,18(4):1-2.
被引量:3
10
冯学超,麻彤辉.
水通道蛋白的生理功能——水通道基因敲除小鼠表型研究进展[J]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5,32(4):291-297.
被引量:28
引证文献
18
1
柯畅,刘春莲,詹鑫,高建龙,涂济源,刘艳菊,周仲实.
基于血清代谢组学研究苍术苷A治疗湿阻中焦大鼠作用机制[J]
.中药药理与临床,2022,38(1):65-70.
被引量:6
2
张诗军,吴伟康.
湿证病机“蒙蔽性”特点初探[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14(7):486-487.
被引量:5
3
韩志刚,黄学宽,刘群英,朱艺,杨俊卿.
化湿液对湿阻证大鼠胃粘膜损伤修复的影响[J]
.中药材,2008,31(12):1849-1851.
被引量:8
4
张丰华,刘伟,黄秀深,罗玉熙,吴施国.
湿困脾胃证动物模型胃肠功能改变的实验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2009,20(4):857-858.
被引量:12
5
薛晓倩,黄学宽,高宁,刘鄂湖,任凌燕.
化湿液对湿阻证大鼠血清D-木糖及Ghrelin含量的影响[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2):206-209.
被引量:9
6
薛晓倩,黄学宽,高宁,刘鄂湖,任凌燕.
藿香正气液对湿阻证大鼠回肠黏膜ZO-1表达的影响[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6):224-227.
被引量:13
7
项婷,张诗军.
湿邪致病免疫机理研究进展[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20(21):25-26.
被引量:4
8
赵文晓,韩冰冰,王世军.
脾虚湿阻证动物模型复制方法探析[J]
.辽宁中医杂志,2014,41(9):1846-1848.
被引量:9
9
杨彬彬,季旭明,崔宁,王世军.
黄芪多糖不同组分对脾虚水湿不化大鼠胃肠功能的影响[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1(4):372-375.
被引量:11
10
张岩,张焱.
中医从湿论治慢性胃炎研究进展[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8):115-117.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122
1
黎颖婷,秦书敏,吴皓萌,郑欢,占凯,吴荣焕,黄绍刚.
经典祛湿名方平胃散的古今文献研究[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21(2):97-101.
被引量:15
2
吴璐,赖艳,王莹,陈丽华,管咏梅,楚瑞阁,杨华生.
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蚕沙对湿阻中焦证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J]
.中国中药杂志,2020,45(3):623-630.
被引量:27
3
吴婧婧,曹宇婷,岳靓,李姿霖,涂玥.
基于数据挖掘的金陵医派张简斋治疗湿证用药规律探析[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3,25(3):921-927.
4
桑艳,谭琼,龙华君.
补中益气汤联合电针治疗脾胃虚弱型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
.内蒙古中医药,2023,42(12):7-10.
被引量:1
5
蓝敏敏,张铮,郑于林,陈嫒,洪妙莹,李晓红.
逍遥散对肝郁脾虚型抑郁症大鼠模型行为学和学习记忆的影响[J]
.辽宁中医杂志,2022,49(1):185-190.
被引量:12
6
Carlini Fan Hardi,张诗军,陈泽雄,朱宝益,王伟,胡斌.
湿邪致病大鼠相关T淋巴细胞受体β链可变区基因谱系的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2):304-308.
被引量:15
7
孙改侠,黄秀深,罗明凤,林莉,邓丽萍.
理中丸含药血清对中焦湿阻证Cajal间质细胞代谢作用的影响[J]
.吉林中医药,2010,30(4):350-352.
被引量:8
8
薛晓倩,黄学宽,高宁,刘鄂湖,任凌燕.
化湿液对湿阻证大鼠血清D-木糖及Ghrelin含量的影响[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2):206-209.
被引量:9
9
呼永河,钟梁,杨宇,谢春光,高永翔,黄秀深,由凤鸣,张丰华,田卫卫,张聪,李硕,孙薏,匡红.
从湿立论辨治腹泻[J]
.西南国防医药,2011,21(6):677-678.
被引量:4
10
薛晓倩,黄学宽,高宁,刘鄂湖,任凌燕.
藿香正气液对湿阻证大鼠回肠黏膜ZO-1表达的影响[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6):224-227.
被引量:13
1
张丰华,黄秀深.
平胃散对湿阻中焦模型醛固酮和神经降压素的影响[J]
.时珍国医国药,2008,19(11):2781-2782.
被引量:11
2
胡树钊.
半夏泻心汤治疗胃肠病的临床体会[J]
.河北中医药学报,2004,19(3):23-24.
3
李克华,邹宝生,胡玲.
湿阻中焦的辨证施治[J]
.陕西中医,2001,22(10):640-640.
被引量:3
4
苍术——治疗湿郁之王[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7).
5
崔笑梅,陈凌,席玉珍.
自拟苍佩汤治疗湿阻中焦证300例[J]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8,15(2):14-15.
被引量:1
6
李妍.
针灸治疗慢性胆囊炎研究进展[J]
.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6,25(1):49-50.
被引量:5
7
付伟,孙雄杰,李水清,刘艳菊,陈祥胜,杨建锟.
苍术炒焦前后对湿阻中焦模型大鼠AQP2,AQP3含量的影响[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6,22(19):19-22.
被引量:27
8
刘卫滨,齐向平.
临床芳香化湿药研究举隅[J]
.中国水电医学,2007,0(1):30-32.
9
张晓霞.
做菜巧用陈皮[J]
.家庭健康(医学科普),2015,0(6):16-16.
10
李福凤,王忆勤,董英,郎庆波,何建成,燕海霞,李果刚,庄燕鸿.
多元统计分析在慢性胃炎患者中医湿证辨证标准研究中的应用[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5):931-933.
被引量:3
甘肃中医
2004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