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吕文亮教授致力于温病理论与临床的研究,在中医辨治脾胃系疾病方面经验丰富,在临床实践中提出了以"湿热伏藏、化瘀酿毒"为基础的湿热伏邪理论。湿热伏邪理论是在温病伏邪理论基础上的拓展和延伸。吕文亮教授认为"湿热伏邪"具有郁热、耗阴、瘀阻、潜伏、缠绵的特点,而幽门螺杆菌感染具有隐匿、伏藏、热郁、湿阻、耗气、伤阴、化瘀、酿毒、反复、缠绵的特点,因此,幽门螺杆菌是湿热伏邪的一种。吕文亮教授归纳其病机具有阶段性,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初始病机为湿热蕴阻脾胃;基本病机为湿热伏藏,阻滞气机,耗阴伤阳;转化病机为湿热酿毒损络。针对幽门螺杆菌的治疗,吕文亮教授主张采取分阶段论治,以祛邪、扶正、透邪为治疗原则,以"治未病"思想为指导,临床上要尽早截断、既病防变、瘥后防复。
出处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521-2523,共3页
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
基金
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2019-2020科研立项项目(WJ2019F186)
湖北中医药大学2019年“青苗计划”(2019ZZX005)
作者简介
杨琼(1986-),女(汉族),江西九江人,湖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学院讲师,主治医师,硕士学位,主要从事温病学理论与临床研究工作;通讯作者:段妍君(1978-),女(汉族),湖北荆州人,湖北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副教授,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疫病理论防治感染性疾病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