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文化的定位及其发展大势——《徽州文化全书》总序
被引量:21
Orientation and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Hui Culture--A Preface to Complete Collection of Hui Culture
出处
《黄山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8-12,共5页
Journal of Huangshan University
同被引文献164
-
1李锦全.从理欲观的演进看徽州文化与时俱进的一个侧面——以朱熹与戴震理欲观比较作剖析[J].黄山学院学报,2004,6(4):62-66. 被引量:1
-
2张树俊.论区域文化价值及其研究取向[J].绥化学院学报,2008,28(6):16-18. 被引量:4
-
3程必定.徽文化的基本价值及其现代意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6(6):676-678. 被引量:16
-
4秦洪武.论读者反应在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中的意义[J].外国语,1999,22(1):49-55. 被引量:116
-
5李琳琦.传统文化与徽商心理变迁[J].学术月刊,1999,31(10):79-85. 被引量:18
-
6秦效成.徽商与徽州文化[J].中国文化研究,1996(4):85-90. 被引量:9
-
7黄成林.试论徽商对徽州文化的影响[J].人文地理,1995,10(4):36-39. 被引量:16
-
8时白林.安徽戏曲音乐的源流与特色[J].音乐研究,1993(2):63-71. 被引量:13
-
9卡利.明清时期徽州地区堪舆风行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15(3):64-69. 被引量:5
-
10叶显恩.徽商利润的封建化与资本主义萌芽[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23(1):49-65. 被引量:21
引证文献21
-
1赵忠仲.明清徽州劝善书相关问题研究[J].宗教学研究,2021(3):265-276. 被引量:1
-
2李珍.论儒释道对徽商的影响[J].东南文化,2009(4):72-78. 被引量:2
-
3李珍.论徽商文化理念的多元归一性[J].学术探索,2009(6):118-122. 被引量:5
-
4陈林,王国凡,王波,薛二剑.探析徽州民俗中的传统体育文化[J].运动,2011(2):128-130. 被引量:3
-
5张安东.徽州孝文化及其成因之考察[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2):32-37. 被引量:8
-
6张安东.20世纪90年代以来徽州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理论建设,2011,27(4):90-95. 被引量:1
-
7朱国兴,余向洋,胡善风,沈科,王金莲,朱生东.基于流视角的徽州文化发展研究[J].人文地理,2013,28(5):49-53. 被引量:4
-
8费利君.徽州文化资源与设计文化的生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2(1):55-57.
-
9周蓉蓉.徽州道教文化空间与现代运用研究[J].黄山学院学报,2016,18(4):69-73.
-
10牛津,沈昕.徽学研究成果译介问题探析[J].江淮论坛,2016(6):188-192.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42
-
1张祖群.基于新文化地理学的徽州地域文化经济初步解读[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4):102-108. 被引量:1
-
2李钟洋.徽州文化内涵浅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2(21):149-150. 被引量:1
-
3余丙炎,周心懿.徽州民间传统体育形式的开发与推广策略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1):119-121. 被引量:1
-
4宋艳,陆洪艳.传统徽商文化研究综述[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0(14):16-17. 被引量:6
-
5田百慧.清代徽州尊老养老问题探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62-66. 被引量:1
-
6蒲霞.徽州名儒对孝的诠释及其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0(1):102-107. 被引量:4
-
7李舒.徽州历史地理研究回顾[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9):91-96. 被引量:1
-
8尚虎平,阚宇程.徽商文化市场精神的流弊与扬弃[J].管理学刊,2017,30(3):56-62. 被引量:4
-
9赵忠仲.改革开放以来孝文化研究述评[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6(5):11-14. 被引量:2
-
10牛津,沈昕.徽学走向世界:翻译策略与译者主体的选择[J].安徽史学,2017(5):123-127.
-
1赵彦昌,李晓光.吴晗与明清档案[J].山东档案,2012(2):59-62.
-
2洪瑶.陈寅恪的档案学思想[J].兰台世界(上旬),2013(4):105-106.
-
3卞利.徽学研究的里程碑——评《徽州文化全书》[J].安徽史学,2005(5):126-127.
-
4柳泽宇.大年初五这一天——记吉林省档案馆档案库房管理员陈加荣[J].中国档案,2014(4):74-74.
-
5吕丽.电视谈话节目的策划[J].视听纵横,2006(4):37-38.
-
6洪永平.徽州文化研究的集大成之作——20卷本《徽州文化全书》评介[J].学术界,2005(4):279-281. 被引量:5
-
7易中天:文明的意志与中华的位置[J].记者观察(上),2013(7):41-45.
-
8刘淑玉.鲁迅与“大内档案”[J].档案天地,2007(5):33-35.
-
9李鹏翥.启功先生与澳门[J].收藏.拍卖,2005(8):118-119.
-
10屈培红.论我国当代的档案文化[J].决策探索,2011(22):68-69.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