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黑茶加工过程中色泽的形成机理
被引量: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黑茶作为六大茶类中重要的一类,其加工技术及品质特征与其他茶类有较大的差异。为了探讨黑茶品质形成的实质,前人曾进行过一些研究,对黑茶加工中的物质变化及渥堆在黑茶品质形成中的作用进行过探讨。本文就黑茶加工中色素物质的动态变化及在黑茶色泽形成上的作用进行研究,试图说明黑茶色泽形成的机理。
作者
肃力争
机构地区
湖南农学院茶学系
出处
《中国茶叶》
1994年第1期2-3,共2页
China Tea
关键词
茶叶
品种
黑茶
加工
色泽
分类号
TS272.59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67
引证文献
17
二级引证文献
170
同被引文献
267
1
何志勇,夏文水.
Folin-Ciocalteu比色法测定橄榄中多酚含量的研究[J]
.林产化学与工业,2006,26(4):15-18.
被引量:59
2
彭翠珍,刘川,李晚谊.
云南普洱茶人工接种发酵研究[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0(S1):351-355.
被引量:14
3
洪涛,黄遵锡,李俊俊,唐湘华,慕跃林,许波.
普洱熟茶和生茶香气成分的提取和测定分析[J]
.茶叶科学,2010,30(5):336-342.
被引量:33
4
王增盛,施兆鹏,刘仲华,黄建安,温琼英,朱尚同.
论黑茶品质及风味形成机理[J]
.茶叶科学,1991,11(S1):1-9.
被引量:50
5
刘仲华,黄建安,施兆鹏.
黑茶初制中主要酶类的变化[J]
.茶叶科学,1991,11(S1):17-22.
被引量:51
6
王增盛,张莹,童小麟,刘仲华.
黑茶初制中茶多酚和碳水化合物的变化[J]
.茶叶科学,1991,11(S1):23-28.
被引量:31
7
王增盛,谭湖伟,施玲.
黑茶初制中主要含氮化合物的变化[J]
.茶叶科学,1991,11(S1):29-33.
被引量:31
8
刘仲华,王增盛,黄建安,施兆鹏.
黑茶初制中主要色素物质的变化与色泽品质的形成[J]
.茶叶科学,1991,11(S1):34-41.
被引量:29
9
王华夫,李名君,施兆鹏,王增盛,刘仲华.
黑毛茶香气组分的研究[J]
.茶叶科学,1991,11(S1):42-47.
被引量:21
10
黄建安,刘仲华,施兆鹏.
茯砖茶制造中主要酶类的变化[J]
.茶叶科学,1991,11(S1):63-68.
被引量:43
引证文献
17
1
姜波,田维熙,齐桂年.
四川边茶提取物对脂肪酸合酶的抑制作用[J]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7,24(3):291-299.
被引量:21
2
萧力争.
湖南黑茶的花色品种[J]
.广东茶业,2007(6):16-17.
被引量:6
3
萧力争,郭则之,谭振初.
湖南黑茶花色品种的发生与发展史略[J]
.中国茶叶加工,2007(4):50-52.
被引量:9
4
胡燕,何春雷,余正伦,魏晓惠,兰雄波.
湿热和微生物发酵对陈年绿茶主要成分的影响[J]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0):135-137.
被引量:1
5
闫列娟,肖斌,索罗丹,马小雪,肖霄.
陕南黑毛茶加工工艺研究[J]
.北方园艺,2012(10):172-176.
被引量:3
6
柴硕,孙琪璐,肖蕾,萧力争.
安化黑茶渥堆工艺及品质形成研究进展[J]
.茶叶通讯,2015,42(1):7-10.
被引量:12
7
吉杰丽,袁丹丹,刘飞,杨勇,陈晓燕,郝荣华,朱希强.
黑茶品质形成机制研究进展[J]
.食品与药品,2016,18(1):52-60.
被引量:16
8
秦俊哲,刘凯利,黄亚亚,王亚丽,胡歆,邓永亮,刘文军.
茯砖茶中咖啡碱与EGCG的HPLC检测分析[J]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5(2):110-113.
被引量:6
9
张海峰,陈梅春,陈峥.
初制茶色泽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现状[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7,8(7):2687-2691.
被引量:10
10
张芬.
六堡茶渥堆新工艺优化[J]
.农业研究与应用,2020,33(1):35-39.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170
1
沈杉杉,宁井铭.
黑茶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规律研究进展[J]
.茶业通报,2022,44(3):112-117.
被引量:1
2
夏长杙,刘亚兵,牟琴.
夏秋茶加工现状及展望[J]
.贵茶,2023(3):6-13.
被引量:4
3
张拓,司钰苇,缪有成,戴宇樵,潘科.
茯砖茶研究进展[J]
.贵茶,2022(1):1-5.
被引量:1
4
付润华,齐桂年.
黑茶渥堆作用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
.福建茶叶,2007,30(4):6-8.
被引量:19
5
宋鲁彬,黄建安,刘仲华,黄浩,王坤波.
中国黑茶对FXR及LXR核受体的作用[J]
.茶叶科学,2009,29(2):131-135.
被引量:16
6
赵光,李珺,元华龙,谢艳方.
天然产物中脂肪酸合酶抑制剂的筛选[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8(20):2-3.
被引量:9
7
文杰宇,李宗军,王远亮,许爱清.
黑茶中微生物及其相关保健功能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2010,31(9):329-332.
被引量:29
8
李朵姣,萧力争,雷雨.
湖南黑茶产销历史述略[J]
.湖南农业科学(下半月),2010(6):46-47.
被引量:7
9
陈应娟,齐桂年.
康砖茶品质形成机理研究进展[J]
.福建茶叶,2010,33(5):8-12.
被引量:2
10
钟涛,齐桂年,胥伟,陈盛相,李建华.
藏茶贮存过程中真菌种群的鉴定[J]
.贵州农业科学,2010,38(10):101-103.
被引量:9
1
朱新贵,李军.
啤酒中酯类及其形成机理[J]
.酿酒科技,1992(1):37-39.
被引量:2
2
王卫,宋浪,张佳敏,张崟,熊伟.
腊肠品质形成机理及其调控研究进展[J]
.肉类研究,2017,31(5):51-54.
被引量:17
中国茶叶
1994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