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9,共4页
Contemporary Writers Review
同被引文献146
-
1阎连科,黄平,白亮.“土地”、“人民”与当代文学资源[J].南方文坛,2007(3):55-61. 被引量:13
-
2李陀,阎连科.《受活》:超现实写作的重要尝试[J].南方文坛,2004(2):20-28. 被引量:63
-
3陈思和.读阎连科的小说札记之一[J].当代作家评论,2001(3):44-47. 被引量:27
-
4汪政,晓华.惯例及其对惯例的偏离——试论当前长篇小说文体的观念与实践[J].当代作家评论,2001(3):11-21. 被引量:16
-
5韩少功,崔卫平.关于《马桥词典》的对话[J].作家,2000(4):6-11. 被引量:38
-
6柯云路.黑山堡纲鉴[J].花城,2000(6):4-130. 被引量:4
-
7汪曾祺.关于小说语言(札记)[J].文艺研究,1986(4):57-60. 被引量:43
-
8程德培.受指与能指的双重角色——关于小说的叙述者[J].文艺研究,1986(5):84-89. 被引量:4
-
9南帆.反抗与悲剧──读阎连科的《日光流年》[J].当代作家评论,1999(4):80-87. 被引量:22
-
10格非.长篇小说的文体和结构[J].当代作家评论,1996(3):8-9. 被引量:8
引证文献15
-
1朱言坤,李兴阳.“技术主义”与新世纪乡土小说的文体实验[J].文学研究,2020(1):157-165.
-
2闻玲.当代影视文学作品中神话叙事路径探索[J].南国博览,2019,0(8):56-56.
-
3梁鸿.阎连科小说创作论[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4(3):37-42. 被引量:22
-
4吴义勤.难度·长度·速度·限度——关于长篇小说文体问题的思考[J].当代作家评论,2002(4):93-113. 被引量:59
-
5梁鸿.神话、庆典、暴力及其他——阎连科小说美学特征论[J].南方文坛,2005(4):59-65. 被引量:16
-
6梁鸿.“乡土中国”象征诗学的转换与超越——重读《日光流年》[J].南方文坛,2007(5):49-54. 被引量:6
-
7王尧.一个人的文学史或从文学史的盲点出发——阎连科小说及相关问题平议[J].当代作家评论,2007(5):4-17. 被引量:9
-
8晏杰雄.论长篇小说文体的基本范畴[J].社会科学家,2008,23(9):135-137.
-
9杨飞龙,徐凤.乡土小说中土地意象的文化特征[J].社会科学家,2010,25(7):17-20.
-
10杜昆.论阎连科的文学观[J].山花,2012(12):139-15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116
-
1于京一.文学的“减法”与“加法”——兼论先锋小说以来文学创作的哲理化倾向[J].网络文学评论,2020(2):93-99.
-
2胡莹莹.阎连科“耙耧山脉”小说研究述评[J].文教资料,2007(34):122-126. 被引量:1
-
3韦永恒.故土家园·苦难生命·反抗救赎——阎连科耙耧乡村小说散论[J].社科纵横,2007,22(11):117-119.
-
4王海艳.简析阎连科笔下的农民形象[J].长城,2012(6):27-28.
-
5王海艳.开放与封闭——阎连科小说中农民世界的时空特征[J].山花(下半月),2009(4):157-158.
-
6许燕.对麦家小说中人物形象的解读[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2(23):77-78.
-
7刘继林.超越的能度与现实的限度——跨世纪湖北文学的转型及其分析[J].扬子江(评论),2008(6):65-69.
-
8徐阿兵.十字路口的徘徊——近期《人民文学》的调整和去向问题[J].扬子江(评论),2008(2):62-67. 被引量:1
-
9黄书泉.论当代长篇小说的文学经典性[J].当代文坛,2004(4):3-8. 被引量:4
-
10任现品.中国当代小说中民国叙事的语境、演变、局限[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1(4):84-88. 被引量:3
-
1郭军.网络诗歌三问:困顿与迷茫中探寻未来[J].北京文学(精彩阅读),2013(5):150-152.
-
2顾城.随笔五篇(全球独家首发)[J].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2007(9):133-142.
-
3周旋.活着的意义[J].新读写,2008(2):58-58.
-
4活着的意义[J].商界,2010(6):64-64.
-
5从你的全世界路过[J].求学(文科版),2017,0(2):3-3.
-
6薛莉.活着的意义 《朗福勋爵Longford》[J].八小时以外,2013(4):112-112.
-
7张晓倩.加缪《鼠疫》一文中的责任意识[J].知识文库,2016,0(17):17-17.
-
8郝健.活着的意义[J].山东教育,2011(1):114-115.
-
9代侬,王川.给我一个承诺,好吗?[J].缤纷,2002,0(2):20-21.
-
10既然死亡无法避免,活着的意义又是什么呢[J].小猕猴(智力画刊),2009(5):38-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