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7
-
1高月梅,张泓,施燕,钱琴珍.4—6岁离异家庭儿童心理特点研究[J].心理科学通讯,1990,13(3):56-58. 被引量:4
-
2夏勇.离婚对儿童心理发展影响的长期效应[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1,7(2):7-13. 被引量:20
-
3董奇.离异家庭儿童良好适应的影响因素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1,7(3):12-18. 被引量:18
-
4陈会昌,张东,张慕蕴,魏明霞.离异家庭子女的社会性发展特点[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0,6(3):173-177. 被引量:40
-
5徐东.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及学校教育的对策[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5,26(5):70-72. 被引量:10
-
6周莉,罗月丰.离异家庭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与建议[J].中国青年研究,2006(10):14-15. 被引量:6
-
7周萍.对“问题”家庭、离异及单亲家庭幼儿的心理偏差的引导[J].教育导刊(上半月),2000,0(S5):23-2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16
-
1薛深,胡相峰.高校贫困生资助的人文关怀[J].教育评论,2008(3):52-55. 被引量:50
-
2高丽娟.国内单亲母亲家庭十年研究综述[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9,21(4):57-61. 被引量:9
-
3蒋丽平.离异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研究[J].校园心理,2009,7(6):400-402. 被引量:1
-
4刘黎微,马建青.影响离异家庭小学生同伴关系的原因分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34(1):45-49. 被引量:3
-
5刘黎微.离异家庭小学生同伴关系特点及教育对策[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6(2):124-127. 被引量:1
-
6王欣,刘新民,王雪琴.叙事心理治疗在离异家庭大学生心理辅导中的初探[J].科技信息,2013(12):44-44. 被引量:2
-
7王庆忠.报复社会型暴力事件:原因、特征及治理策略[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5,17(1):59-63. 被引量:2
-
8王庆忠.报复社会型暴力事件的演进逻辑及治理之道[J].理论月刊,2015(7):171-175. 被引量:3
-
9邱小艳,王育坤.离异及离异家庭子女问题的重新审视——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36(12):108-109. 被引量:1
-
10缪双明.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适应性问题研究[J].经营管理者,2009(12X):303-303.
-
1王舟,徐竹青.离异家庭儿童补偿教育研究——幼儿园实施方案[J].卫生职业教育,2006,24(20):35-37.
-
2徐伟.要重视离异家庭儿童的教育[J].学前教育研究,1994(1):46-47.
-
3张宏友.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对离异家庭儿童教育的反思[J].贵州教育,2009(2):20-20.
-
4沈泓,张永芳.试论不健全家庭儿童的早期教育[J].甘肃教育,1994(3):17-18.
-
5潘素霞.关注与沟通:为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关爱"新希望"项目研究初探[J].辽宁教育,2016,0(12X):24-25. 被引量:1
-
6赵尚松.离异家庭儿童的不良心理与教育策略[J].巢湖学院学报,2003,5(1):113-114.
-
7王想平.他们需要爱的呵护——请关心离异家庭子女[J].宁夏教育,1999,0(5):50-51.
-
8秦金环,阴国恩,王雁,周秀章,王建华.离异家庭儿童心理调查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10(4):17-21. 被引量:3
-
9马如飞,延小软.面对父母离异的学生[J].中国德育,2004(4):40-40.
-
10张慕蕴.完全家庭与离异家庭儿童心理发展比较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21(1):38-45.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