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依恋群体:减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 被引量: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人们往往以不低于其所处阶层的价值尺度为评价“得失”的基本标准。尽管大学生属于“幸运儿” ,但是他们体验到的竞争氛围会比其他同龄人更加强烈。大学更看重个人成功的教育设计强化了大学生的“原子化”倾向 ,大学生心理问题过多的主要原因是过分“个体化”实践的结果。要减少大学生心理问题 ,需要学校拓展自身的教育角色 ,为大学生发展出可以依恋的群体。
作者 李斌
机构地区 中南大学法学院
出处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4-56,共3页 Jiangsu Higher Educa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二级参考文献6

共引文献45

同被引文献21

  • 1曹孟勤,井世洁.论人际关系的疏远性[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3(4):33-37. 被引量:3
  • 2李强.“丁字型”社会结构与“结构紧张”[J].社会学研究,2005(2):55-73. 被引量:427
  • 3吕慈仙.高等学校按学科大类招生的现状分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9(1):65-68. 被引量:57
  • 4卫小将,李建权.试论我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构建[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7,30(2):41-43. 被引量:13
  • 5赵君,2009,《社会工作价值理念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光明日报》10月23日.
  • 6朱志强,2000,《社会工作是什么》,载何国良,王思斌主编.《华人社会社会工作本质初探》,台北:八方文化企业公司.
  • 7周易,2012,《上班侃侃而谈下班疲惫懒言,83.1%受访者有“下班沉默症”》,《中国青年报》8月9日.
  • 8Richard Booth. 1997, Existential loneliness: the other side of the voidx.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per- sonal Studies 16.
  • 9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0331/20/1989814_106236545.shtml2013年1月23日查询.
  • 10http://money.163.com/12/1209/14/8190EJU700252G50.html?from=index2013年1月2313查询.

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