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患者血浆抗凝血酶及D-二聚体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出处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2期30-31,共2页
Shandong Medical Journal
参考文献3
1 Kario K,Matsuo T. High factor Ⅶ activity in the elderly is releated to vascular disease through activation of the coagulation system.J Cardiovasc Risk,1994,1:165.
2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 .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被引量:33091
3 王振义,李家增,阮长耿,等.血栓与止血-基础理论与临床.第2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6.
共引文献33090
1 李雪峰,李光.小牛血清蛋白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对患者相关血清指标的影响[J]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2019,0(11):122-125.
2 郑利群,杨楠,张志强,孙春梅,严宏达.宁神止痛针刺法辅治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疗效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20(5):662-663. 被引量:4
3 曾保起,周庆欣,高乐,杨继春,孙凤.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J] .中国新药杂志,2020,29(1):105-112. 被引量:8
4 胡兴旺.针刺“五泉穴”对中风Broca失语康复作用研究[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23,29(5):33-34.
5 李艳玲,王凤德,李萍.壮医药物竹罐对气滞血瘀型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及护理疗效分析[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21,27(10):28-30. 被引量:5
6 邓虹,李艳萍,冯梦卉.数字OT评估与训练系统在提高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观察[J] .智慧健康,2021,7(35):98-100. 被引量:2
7 谭晓宇,申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HCY、NSE的水平变化及意义[J] .智慧健康,2021,7(34):117-118. 被引量:2
8 华斌.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效果观察[J] .智慧健康,2021,7(25):167-169. 被引量:5
9 王瑞杰.阶段目标性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J] .慢性病学杂志,2022(12):1908-1910. 被引量:1
10 梁丽娟,李桂梅.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J] .慢性病学杂志,2022(4):520-523. 被引量:9
同被引文献37
1 尹长林,高宗良,司力.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的变化[J]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4,7(5):349-350. 被引量:15
2 王薇薇,王新德.第六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纪要[J] .中华神经科杂志,2004,37(4):346-348. 被引量:304
3 金元玖,李正信,苗秀兰,张颖.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患者抗凝血酶III和纤溶系统的变化[J] .中国医师杂志,2005,7(3):416-417. 被引量:10
4 周茵,刘英,林亚新.急性脑卒中患者血糖水平的动态变化[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6):1028-1030. 被引量:12
5 林粤,王北宁,韩玲霞.检测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8):1498-1499. 被引量:23
6 苏学飞,黄秋莲.凝血抑制物检测在血栓性疾病的价值[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7):80-81. 被引量:7
7 吴国群,桑琳霞,郭宗成,贺大权,张国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降纤维蛋白原治疗[J] .临床荟萃,2006,21(17):1289-1291. 被引量:2
8 脑血管疾病分类(1995)(中、英文)[J] .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6-378. 被引量:430
9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 .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被引量:33091
10 吴文迅.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血糖与预后的关系[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5):91-91. 被引量:23
引证文献7
1 沙杜鹃,张均.再次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变化的临床意义[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7,24(3):373-373. 被引量:6
2 张耀平,李皇.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前后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变化[J] .临床荟萃,2008,23(21):1556-1557. 被引量:9
3 徐慧.再发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变化的临床意义[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11):44-45. 被引量:5
4 张蓓蓓,齐杰玉.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9,17(4):321-322. 被引量:29
5 王东.脑梗死患者血清D-D和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变化及意义[J] .当代医学,2012,18(30):101-102. 被引量:1
6 冯涛.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梗死相关性分析[J] .中外医疗,2014,33(17):177-178. 被引量:1
7 冯小萌,纪蒙,王广.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糖化清蛋白水平与抗凝血酶Ⅲ活性的关系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7,20(2):139-143. 被引量:12
二级引证文献62
1 陆春枝.不同抗血小板药物联合低分子肝素对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0(46):127-128.
2 张蓓蓓,齐杰玉.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9,17(4):321-322. 被引量:29
3 贺顺龙,朱兆洪,王占军,侯昊明,黄建欧,刘彩云.脑梗死溶栓治疗中血浆D-二聚体动态变化的临床意义[J] .临床荟萃,2009,24(11):941-943. 被引量:6
4 贝为武,农智新.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J] .山东医药,2009,49(31):58-59. 被引量:5
5 陈科奇.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和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的变化及意义[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24(3):95-96. 被引量:2
6 刘佳宁,李英,康红,何立彬,赵学玲,李恩丽.急性中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血浆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J] .中国伤残医学,2010,18(3):54-55. 被引量:2
7 阳明玉,秦静庭,杨方源,王昕,何永玲.D-二聚体和凝血功能状态与川崎病并发症的关系探讨[J] .临床儿科杂志,2010,28(9):851-853. 被引量:6
8 姬春雪,陈虎,张祥建.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纤维蛋白原和血浆D-二聚体的研究进展[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0,31(10):1264-1267. 被引量:3
9 林建军.超敏C反应蛋白、胆红素和D二聚体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意义[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0,31(11):1373-1374. 被引量:2
10 王本孝,许平.急性缺血性脑卒中TOAST分型与血浆D-二聚体的相关研究[J] .卒中与神经疾病,2010,17(6):354-356. 被引量:4
1 脑血管疾病[J] .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1998(11):118-120.
2 崔桂萍,杨翠芝.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抗凝血酶和D二聚体的测定[J] .血栓与止血学,2007,13(2):71-72. 被引量:2
3 刘兵,谭鹤龙,俞春娟,汪永锋,葛爱雷.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变化及药物干预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4):429-430. 被引量:11
4 周钦.降纤酶与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3,3(3):190-191. 被引量:1
5 徐献群,范俊丽,吴业勤,常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Fib、D-D含量和AT活性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 .微循环学杂志,2007,17(2):71-71. 被引量:1
6 赵海霞,朵振顺,赵金霞,张继英,任志荣,马彪.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人血浆溶血磷脂酸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5(6):534-535. 被引量:3
7 刘亚秋,刘喜,张侃,刘纯义,罗勇,夏汉兵.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浆D-二聚体变化与其预后的相关性[J]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6):2291-2293. 被引量:1
8 王仕远.急性脑卒中患者凝血、抗凝和纤溶指标的测定及临床意义[J]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09,16(5):388-389. 被引量:6
9 张洁.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浆内皮素、D-二聚体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 .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8(4):378-379.
10 朱建辉.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抗凝血酶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及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10):56-56.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