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汉语语篇连贯性问题概析
被引量: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汉语语篇由语段、意义、接应、背景四种类型的因素参与构成。小句作为语篇基本单位是汉语的特点。语篇的连贯性是语篇研究也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语篇连贯性的基础是意义类因素,即相关性和条理性。其具体表达为接应/衔接,它涉及逻辑和贯通两个方面。晦逻辑接应是汉语的又一特点。而贯通接应则是最复杂的一个方面,它主要有命题内涵、情态-语气、背景、风格四种;其接应手段主要有形式、意义、背景、风格等四类。
作者
史有为
机构地区
日本明海大学外国语学部
出处
《修辞学习》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10,共10页
Rhetoric Learning
关键词
汉语
语篇
连贯性
语法
语境
分类号
H15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4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322
同被引文献
94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39
参考文献
10
1
史有为.
汉语文化语音学虚实谈[J]
.世界汉语教学,1992,6(4):261-264.
被引量:8
2
王寅.
认知语言学与语篇分析——Langacker的语篇分析观[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35(2):83-88.
被引量:99
3
杨石泉.
话语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84(3):68-76.
被引量:18
4
郑锦全.
通信本位汉语篇章语法[J]
.世界汉语教学,1988,2(1):6-13.
被引量:3
5
史有为.
再续《汉语文化语音学虚实谈》[J]
.世界汉语教学,1995,9(4):38-45.
被引量:4
6
任绍曾.
词汇语境线索与语篇理解[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35(4):251-258.
被引量:86
7
范开泰,张小峰.
独白语体中“呢”问句和语气词“呢”的篇章分析[J]
.语言科学,2003,2(2):29-36.
被引量:5
8
张宝林.
语段教学的回顾与展望[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2):109-119.
被引量:35
9
张德禄.
语类研究理论框架探索[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34(5):39-44.
被引量:76
10
史有为.
续《汉语文化语音学虚实谈》[J]
.世界汉语教学,1994,8(2):36-41.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84
1
王寅.
Lakoff & Johnson笔下的认知语言学[J]
.外国语,2001,24(4):15-21.
被引量:72
2
张旺熹.
主谓谓语结构的语义模式[J]
.世界汉语教学,1993,7(3):161-167.
被引量:11
3
胡壮麟.
功能主义纵横谈[J]
.外国语,1991,14(3):5-12.
被引量:15
4
郑锦全.
通信本位汉语篇章语法[J]
.世界汉语教学,1988,2(1):6-13.
被引量:3
5
程雨民.
词汇意义、逻辑推理和语用学[J]
.现代外语,1990,13(2):1-7.
被引量:13
6
刑福义.
选择问的句群形式[J]
.汉语学习,1993(6):1-7.
被引量:10
7
胡明扬,劲松.
流水句初探[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4):42-54.
被引量:128
8
望月圭子,石关.
汉语主题的分级类型[J]
.汉语学习,1987(2):8-11.
被引量:2
9
宁春岩.
自然语言理解中的几个根本问题[J]
.语言研究,1985,5(2):16-25.
被引量:2
10
杨石泉.
话语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84(3):68-76.
被引量:18
共引文献
322
1
王牡丹.
体验式教学法在国际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汉字文化,2023(24):82-84.
被引量:2
2
李敏.
初级阶段留学生汉语语篇衔接与连贯特征分析[J]
.汉字文化,2022(S01):178-180.
被引量:1
3
厚瑞瑞.
浅谈语篇教学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J]
.广东经济,2017,0(7X):224-224.
4
王晨.
汉语语段的衔接手段及其认知策略研究[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24(S1):367-369.
5
李燕飞.
高校英语专业写作教学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2007(24):170-171.
被引量:2
6
苏艳凤,邹海琦.
主位推进与汉译英文本的衔接和连贯——《背影》英译本的研究[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8):123-123.
7
唐红梅.
非英语专业学生语篇解码障碍的实证研究——从CET-4新题型角度分析[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8):89-89.
8
汤勤.
对外汉语教学之管见[J]
.语言研究,2002,22(S1):219-221.
9
刘晓雨.
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综述[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2):27-33.
被引量:71
10
肖红武.
语篇分析在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的运用[J]
.时代文学,2009(2):25-26.
同被引文献
94
1
王琳.
基于视点理论的语篇连贯研究[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4):38-39.
被引量:2
2
范红.
报刊新闻语篇及其宏观、微观结构[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7(S1):34-38.
被引量:11
3
涛亚.
对外汉语语段教学的重点——衔接[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S3):66-73.
被引量:6
4
冉永平.
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学研究综述[J]
.外语研究,2000,17(4):8-14.
被引量:462
5
张德禄.
语篇连贯研究纵横谈[J]
.外国语,1999,22(6):24-31.
被引量:135
6
朱永生.
试论语篇连贯的内部条件(下)[J]
.现代外语,1997,20(1):12-15.
被引量:47
7
黄衍.
试论英语主位和述位[J]
.外国语,1985,8(5):34-38.
被引量:373
8
徐盛桓.
再论主位和述位[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85,17(4):19-25.
被引量:144
9
胡裕树,范晓.
试论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6(2):7-15.
被引量:218
10
何英玉.
指称理论中的照应问题[J]
.外语学刊,1999(2):55-61.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7
1
廖美珍.
目的原则与语篇连贯分析[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37(5):351-357.
被引量:38
2
周红.
近二十年来国内语篇理论研究述评[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3(5):46-50.
3
万本华.
语篇转换之逻辑连接关系重构刍议[J]
.海外英语,2011(10X):9-12.
4
张胜.
浅谈英语中地道语气词用法及其翻译[J]
.校园英语,2017,0(30):239-239.
被引量:1
5
曹德和,王卫兵.
汉语衔接科学研究重要历史钩沉——为黎锦熙先生130周年诞辰纪念会而作[J]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21,39(6):1-7.
6
陈文君.
现代汉语表解说、追加、转折之连接成分的可隐规则探究[J]
.对外汉语研究,2023(2):162-171.
7
宫伟楠.
语段表达视域下汉语学习者合用关联词语偏误研究——以“因为……所以……”为例[J]
.现代教育与实践,2023,5(9):46-48.
二级引证文献
39
1
邓彦,胡姝昀.
法庭话语中“就是(说)”的语用功能研究[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4(2):125-129.
被引量:1
2
张娟.
论语篇连贯与衔接词汇的汉译[J]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2):85-89.
3
高莉.
语篇连贯对句子结构的选择[J]
.英语研究,2009,7(4):6-9.
4
毛文静.
衔接连贯理论与大学英语读写课程教学[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10(1):94-96.
被引量:1
5
邱昭继.
论判决书中“法官后语”的语篇分析——语用学“目的原则”视角[J]
.修辞学习,2006(4):29-32.
被引量:8
6
赵丽.
主位与衔接:组织信息的两大语篇功能[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90-92.
7
毛文静.
以语篇连接词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对非英语专业学生阅读水平的影响[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12(5):89-92.
被引量:1
8
阮育芳,周志高.
试析语用原则与特定文化的关系[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10(12):198-199.
9
任丹青,胡建伟.
论话语类型结构与语篇构建能力发展——大学英语写作个案研究[J]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9,9(2):104-109.
被引量:2
10
张清.
判决书的言语行为分析--看“本院认为”的言语行为[J]
.政法论坛,2009,27(3):144-149.
被引量:2
1
杨艳霞.
合肥方言的语言特征研究[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4(2):110-111.
被引量:3
2
庄平悌.
知取舍、养情趣、显真诚——利用语段同义手段进行作文教学的思考[J]
.语文教学研究,2009(9):33-35.
3
张明尧.
基于事件链的汉语语篇连贯资源建设[J]
.长江学术,2013(3):128-132.
4
黄露阳.
外国学生叙述文中的时间词语使用浅析[J]
.新丝路(下旬),2016(11).
5
李嘉祜.
从名著名译中学习翻译技巧[J]
.中国翻译,1984(9):27-29.
6
刘乃实,张韧弦.
中西文化交流中的语言异同及相应对策[J]
.外语与翻译,2005,12(1):6-11.
7
邹海琦.
从“AND”的逻辑语义内涵看虚词的语法隐喻性[J]
.外语学刊,2003(3):79-83.
被引量:3
8
薛国平.
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初探[J]
.考试周刊,2011(9):27-28.
被引量:1
9
曾侨骄,于善志.
论汉语“水”的概念隐喻[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9,11(5):28-32.
被引量:2
10
许余龙.
英语X-able词的形态与语义特点[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31(1):36-43.
被引量:13
修辞学习
2004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