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可可树原生于南美洲亚马孙河、奥里诺科河两岸的热带雨林地区。印第安人对可可的人工栽培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前哥伦布时代,印第安人把可可豆主要用于制作一种叫巧克力的凉饮料,也用作钱币。1502年哥伦布第四次美洲探险时,他见识并带回了可可豆。殖民头子科尔特斯1519年见识了巧克力饮料,并于1528年把这种饮料带回欧洲。16世纪30年代西班矛人将可可种植传入西非的比奥科岛;1560年西班牙人把可可栽培传入亚洲印尼的苏拉威西岛;19世纪上丰叶,可可种植传入大洋洲—太平洋诸岛;1922年起可可生产传入中国台湾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消费的巧克力糖逐渐增多,因而消费的可可豆已日益增多。在中国的宜种地区适度发展可可生产有着效益、商机和良好的前景。
出处
《经济社会史评论》
2012年第1期86-94,共9页
Economic and Social History Review
基金
教育部社科年度一般项目<新大陆农作物在世界-中国的传播和意义>中的一篇。项目批准号为07JA77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