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海外农作物的传入和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
2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我国现有的农作物中(大田作物、果树和蔬菜),约有四十多种是来自国外的,其中约二分之一又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入我国的。这些作物传入我国后,不但是增加了我国作物的种类,同时对于我国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关于海上丝绸之路,国内外的学者曾作过多方面的研究,但系统论述海外作物的传入及其对我国农业和国民经济影响的论著,尚不多见。本文意在这个问题上作点探讨。
作者
闵宗殿
机构地区
中国农业博物馆
出处
《古今农业》
1991年第1期1-11,共11页
Ancient and Modern Agriculture
关键词
海上丝绸之路
农业生产
劳费尔
占城稻
波斯国
花生种子
番茄种子
酉阳
王象晋
贸易通道
分类号
S [农业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18
同被引文献
330
引证文献
24
二级引证文献
218
参考文献
1
1
游修龄.
玉米传入中国和亚洲的时间途径及其起源问题[J]
.古今农业,1989(2):1-10.
被引量:19
共引文献
18
1
张芳.
玉米进入中国的时间与路径研究综述——基于中国知网的搜索[J]
.闽商文化研究,2019(1):15-18.
被引量:3
2
杨梅,许晶.
外语院校《中外文化交流史》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构想[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0,17(2):8-9.
3
袁志华,郭井菲,王振营,何康来,白树雄.
亚洲玉米螟幼虫对不同寄主植物的取食选择性[J]
.植物保护学报,2013,40(3):205-210.
被引量:30
4
李晓岑.
关于玉米是否为中国本土原产作物的问题[J]
.中国农史,2000,19(4):102-107.
被引量:14
5
韩昭庆.
清中叶至民国玉米种植与贵州石漠化变迁的关系[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7(4):91-99.
被引量:18
6
雷涌涛,隆文杰,周国雁,蔡青,伍少云.
云南糯玉米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J]
.河南农业科学,2016,45(1):1-7.
被引量:8
7
曹茂.
古代云南少数民族与美洲粮食作物的引进探析[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15):25-27.
8
刘超建,王恩春.
由外而内:回疆玉米种植问题的再探讨[J]
.农业考古,2017,0(1):32-38.
被引量:3
9
孙青丽,朔知,吴妍,杨益民.
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出土刻槽盆的淀粉粒分析[J]
.人类学学报,2019,38(1):132-147.
被引量:5
10
程杰.
明朝玉米传入与传播考[J]
.阅江学刊,2021,13(1):101-126.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330
1
林更生.
古代从海路引进福建的植物[J]
.海交史研究,1982,0(1):87-91.
被引量:2
2
蓝勇.
中国饮食辛辣口味的地理分布及其成因研究[J]
.人文地理,2001,16(5):84-88.
被引量:56
3
朱洪启.
近代华北农家经济与农具配置[J]
.古今农业,2004(1):28-37.
被引量:8
4
杨永平.
元代商业发展与回回人[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5(z1):195-198.
被引量:1
5
加法尔.卡拉尔.阿赫默德,金波,俞燕.
唐代中国与阿拉伯世界的关系(上)[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5(2):41-46.
被引量:4
6
李烨,张立杰,李民生.
新疆红辣椒产业化发展探讨[J]
.农业科技通讯,2001(12):14-15.
被引量:6
7
叶恩典,李玉昆.
古代福建与新罗、高丽关系若干问题研究[J]
.海交史研究,2008(1):26-51.
被引量:3
8
罗尔纲.
玉蜀黍传入中国[J]
.历史研究,1956(3):70-70.
被引量:11
9
郭松义.
番薯在浙江的引种和推广[J]
.浙江学刊,1986(3):47-51.
被引量:5
10
穆宝修.
元代回回农耕的土地来源[J]
.民族研究,1985(5):58-62.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24
1
蒋慕东,王思明.
辣椒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J]
.中国农史,2005,24(2):17-27.
被引量:70
2
安志信,孟庆良,刘文明.
黄瓜的起源和传播初析[J]
.长江蔬菜,2006(1):39-40.
被引量:12
3
徐旺生,苏天旺.
水稻与中国传统社会晚期的政治、经济、技术与环境[J]
.古今农业,2010(4):27-35.
被引量:3
4
王兴华,许世霖.
小议海外农作物的传入及对我国社会生产的影响[J]
.吉林蔬菜,2013(7):31-33.
5
李昕升,王思明,丁晓蕾.
南瓜传入中国时间考[J]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3(3):88-94.
被引量:26
6
刘英英,朱宏斌.
胡荽的传入及其本土化[J]
.农业考古,2014,0(6):244-248.
被引量:4
7
谷跃东.
试论宋代占城稻在我国的推广与影响[J]
.怀化学院学报,2015,34(4):32-34.
被引量:1
8
张君君,朱宏斌.
宋元时期中外饮食文化交流[J]
.兰台世界,2016(12):123-127.
被引量:3
9
陈敏学.
秦汉时期华夷之间饮食交流的途径和方式[J]
.美食研究,2016,33(2):13-17.
10
刘启振,王思明.
陆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域外农作物[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6,35(6):5-11.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
218
1
李昕升,王荧.
近五年来美洲作物史研究评述(2016-2020)[J]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22(1):88-100.
被引量:4
2
仲伟民,崔思朋.
近代全球化过程中烟草在中国的传播及影响[J]
.求是学刊,2020,47(3):157-170.
被引量:10
3
崔思朋.
明清时期丝绸之路上农作物传播及对中国的影响[J]
.全球史评论,2021(1):101-122.
被引量:2
4
李昕升.
海上丝绸之路物种交流研究三题[J]
.全球史评论,2020(2).
被引量:2
5
张芳.
玉米进入中国的时间与路径研究综述——基于中国知网的搜索[J]
.闽商文化研究,2019(1):15-18.
被引量:3
6
苏海洋.
祁山古道北段研究[J]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4):69-73.
被引量:9
7
唐燕,叶丽丽,王显义,孙洪林.
手机短信在电子政务系统及防汛工作中的应用[J]
.办公自动化,2005(3):20-23.
8
蒋慕东,王思明.
辣椒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J]
.中国农史,2005,24(2):17-27.
被引量:70
9
侯永侠,周宝利,吴晓玲,付亚文,王月英.
辣椒秸秆腐解物化感作用的研究[J]
.应用生态学报,2006,17(4):699-702.
被引量:56
10
蒋慕东,王思明.
烟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J]
.中国农史,2006,25(2):30-41.
被引量:17
1
纪洪涛.
新时期广东茶业发展的现状及建议[J]
.广东茶业,2015(3):6-8.
2
王建平,陈刚俊.
“一带一路”与中国茶业发展高峰论坛在中国九江市举办[J]
.农业考古,2015,0(5).
3
张鸿程,宝德俊,刘纯敏,皇甫湘荣,慕成功,郑义.
河南省高产农田的培肥与施肥[J]
.河南农业科学,1992,21(10):30-32.
4
李端阳.
桃溪流域综合治理在文化方面意义重大[J]
.中国水利,2016(4):14-16.
5
常锐.
水资源不足,要科学节水种稻[J]
.北方水稻,1989,33(2):7-8.
6
黄新銮.
福建自贸试验区投资前景广阔[J]
.中国科技产业,2015(7):40-41.
被引量:1
7
周新华.
走出农田使用除草剂的误区[J]
.农村百事通,2013(5):61-61.
8
郑庆伟.
“线虫生防菌淡紫拟青霉的研究与应用”成果获第二届神农福建农业科技奖二等奖[J]
.农药市场信息,2013(27):39-39.
9
祁长春,程杰.
夏邑县农机免费监理惠农民[J]
.农业机械,2016(8):154-154.
10
陈清微,杨江帆.
福建省茶文化旅游发展的资源优势与路径选择[J]
.茶叶通讯,2016,43(1):50-53.
被引量:5
古今农业
1991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