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语言识别与语言群体认同
被引量: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我国和国际学术界对中国语言的分类和语言数量的统计存在很大的差异,原因在于所运用的语言识别和方言划分标准的不同。本文介绍和分析了语言识别所使用的历时语言学、共时语言学、语言沟通度和语言群体认同等方法。
作者
黄行
机构地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
出处
《民族翻译》
2009年第2期3-11,共9页
Minority Translators Journal
关键词
语言识别
语言群体认同
历时语言学
共时语言学
分类号
H0 [语言文字—语言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7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69
同被引文献
62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66
参考文献
6
1
邓晓华,王士元.
藏缅语族语言的数理分类及其分析[J]
.民族语文,2003(4):8-18.
被引量:24
2
孟和达来,黄行.
蒙古语族和突厥语族关系词的词阶分布分析[J]
.民族语文,1997(1):45-51.
被引量:12
3
郑锦全.
汉语方言沟通度的计算[J]
.中国语文,1994(1):35-43.
被引量:26
4
李荣.
中国的语言和方言 《中国语言地图集》图[AI]说明稿[J]
.方言,1989(3):161-167.
被引量:15
5
Jr.Raymond G Gordon.Ethnologue Languages of the World. . 2005
6
Gumperz John J.Language in Social Groups. . 1971
二级参考文献
17
1
孙宏开,江荻.
汉藏语言系属分类之争及其源流[J]
.当代语言学,1999,1(2):17-32.
被引量:17
2
黄行.
苗瑶语方言亲疏关系的计量分析[J]
.民族语文,1999(3):56-64.
被引量:18
3
孙宏开.
原始藏缅语构拟中的一些问题——以“马”为例[J]
.民族语文,1989(6):12-25.
被引量:16
4
戴庆厦,刘菊黄,傅爱兰.
关于我国藏缅语族系属分类问题[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10(3):82-92.
被引量:19
5
张家騄,齐士钤,吕士楠.
汉语辅音知觉结构初探[J]
.心理学报,1981,13(1):76-85.
被引量:17
6
邓晓华.
南方汉语中的古南岛语成分[J]
.民族语文,1994(3):36-40.
被引量:16
7
张家騄,齐士钤,宋美珍,等.汉语声调在言语可懂度中的重要作用.声学学报,1981,4:237-241.
8
Cheng,Chin-Chuan.A quantification of Chinese dialect affinity. Studies in the Linguistic Sciences . 1982
9
A quantification of Chinese dialect affinity In Chinese Language Society of Hong Kong. Memorial Volumes English .
10
Syllable-based dialect classification and mutual intelligibility.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hinese Languages and Linguistics . 2001
共引文献
69
1
崔萌.
语言多样性、语言距离与经济发展研究述略[J]
.制度经济学研究,2020(2):254-266.
被引量:1
2
李子鹤.
核心词替换在语言转用式接触中的表现——以九河纳西语为例[J]
.语言学研究,2023(2):57-77.
3
姜照中.
拉祜族苦聪人名称考:从古宗到苦聪[J]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22(1):14-35.
4
刘颖,赵耀龙,杨锦,邓戈,欧珠.
方言地理信息系统与藏语方言信息化[J]
.热带地貌,2019(1):6-11.
被引量:5
5
赵志靖.
藏缅语族语言的编辑距离分类[J]
.南开语言学刊,2019(2):136-145.
被引量:3
6
竟成.
关于阶曲线的择词问题[J]
.民族语文,2000(5):71-74.
被引量:4
7
周庆生.
中国“主体多样”语言政策的发展[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4(2):32-44.
被引量:49
8
严宝刚.
论“语言联盟”的理论和方法创新[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3(S2):151-154.
9
郭晓君.
历史语言学的“开放”政策——浅谈其它学科在历史语言学中的应用[J]
.消费导刊,2008(9):221-221.
10
李连进.
平话是独立方言还是属于粤方言?[J]
.广西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0(3):82-94.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62
1
王亚鹏.
少数民族认同研究的现状[J]
.心理科学进展,2002,10(1):102-107.
被引量:132
2
李方桂,梁敏.
中国的语言和方言[J]
.世界民族,1980(1):1-7.
被引量:19
3
侯豫新.
从“双语教育”看文化接触与文化认同——以濒危语言图瓦语为考察对象[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1(3):22-26.
被引量:8
4
孙九霞.
试论族群与族群认同[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38(2):24-31.
被引量:121
5
王均.
民族语文工作中的若干认识问题[J]
.民族语文,1981(1):1-7.
被引量:6
6
孙宏开.
语言识别与民族[J]
.民族语文,1988(2):9-17.
被引量:27
7
傅懋勣.
建国三十五年来民族语言科研工作的发展[J]
.民族语文,1984(5):1-8.
被引量:14
8
戴庆厦,何俊芳.
论母语[J]
.民族研究,1997(2):60-65.
被引量:24
9
瞿霭堂.
嘉戎语的方言(续)——方言划分和语言识别[J]
.民族语文,1990(5):37-44.
被引量:3
10
嘎尔迪.
新疆“托们能克”人由来考[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4):61-67.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8
1
黄行.
我国民族语言的沟通度与语言群体认同[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3(2):8-14.
被引量:6
2
陈建伟.
对母语概念的理论述评[J]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4,35(1):48-50.
被引量:2
3
徐大明.
语言是交流和认同的工具——解读中外学者有关语言识别问题的争议[J]
.语言战略研究,2018,3(2):16-26.
被引量:5
4
黄行.
中国民族语言识别:分歧及成因[J]
.语言战略研究,2018,3(2):27-37.
被引量:8
5
史冬梅.
青海回族托茂人语言适应行为研究[J]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3,43(3):49-54.
被引量:1
6
黄行.
科学保护语言与国际化标准[J]
.民族翻译,2014(2):14-19.
被引量:8
7
黄行.
论中国民族语言认同[J]
.语言战略研究,2016,1(1):25-32.
被引量:29
8
尹小荣.
语言与民族认同国外研究综述(2010—2015)[J]
.语言战略研究,2016,1(1):80-87.
被引量:10
二级引证文献
66
1
黎四奇,李琴琴.
语言的模糊性与法律正义问题解构[J]
.民间法,2022(2):3-27.
2
孙建华.
国内外语言识别及分类的思索——兼论汉语方言的分类[J]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4,34(1):51-54.
被引量:1
3
杨彬.
国外少数民族语言保护及其对我国的借鉴[J]
.贵州民族研究,2018,39(11):209-214.
被引量:3
4
彭茹.
“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研究四年综述[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5(2):83-88.
被引量:3
5
周庆生.
语言保护论纲[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2):126-131.
被引量:12
6
苏金智.
新时期普通话的功能地位及其传播[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8(5):21-27.
被引量:11
7
余涛.
分离主义:概念、形式和原因分析[J]
.社会主义研究,2016(6):134-142.
被引量:8
8
尹小荣,佟福.
锡伯族语言群体认同的变化机制研究[J]
.新疆社会科学,2017(1):151-156.
被引量:2
9
马娟,马楠,丁佳霏,马娟.
母语“流失”现象反思——以青海省循化县撒拉尔语为例[J]
.教育教学论坛,2017(44):53-55.
10
丁文楼.
双语教育:“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的根本途径--以“本溪模式”满语教学为例[J]
.满族研究,2017(2):1-5.
被引量:2
1
黄行.
我国民族语言的沟通度与语言群体认同[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3(2):8-14.
被引量:6
2
李受恩.
高校英语情感教育与学生学习积极性[J]
.飞天,2012(6):155-156.
被引量:2
3
瞿霭堂,劲松.
中国藏缅语言中的代词化语言[J]
.民族语文,2014(4):3-15.
被引量:4
4
李芳.
试析现代语言学的产生与发展[J]
.长白学刊,1994(4):93-96.
5
李毅.
语言识别与解读概念的延伸[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5):32-34.
6
苏文倩,常转琴.
公式化语言在二语写作认知过程中的作用(英文)[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1(2):138-139.
7
赵素珍,刘香敏.
维、汉语数量表达形式的比较[J]
.新疆职工大学学报,1999,7(3):60-64.
8
瞿霭堂.
嘉戎语的方言(续)——方言划分和语言识别[J]
.民族语文,1990(5):37-44.
被引量:3
9
尹小荣,佟福.
锡伯族语言群体认同的变化机制研究[J]
.新疆社会科学,2017(1):151-156.
被引量:2
10
孙建华.
国内外语言识别及分类的思索——兼论汉语方言的分类[J]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4,34(1):51-54.
被引量:1
民族翻译
2009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