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董仲舒与黄老之学──儒学之创新
被引量: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人们常以为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文化专制,认定“天不变道亦不变”为形而上学,是为腐朽的反动统治阶级服务的。这种断章取义的评论,对董仲舒是不公正的。本文认为董仲舒具有齐学风气。他的大一统思想明显受齐国特有的黄老之学的影响,他吸收道法阴阳名等思想,对先秦懦学加工改造,创造了一个新的儒学体系,奠定了长期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作者
李定生
出处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93-96,共4页
Fudan Journal(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董仲舒
黄老之学
大一统思想
儒学体系
独尊儒术
公羊春秋
《黄帝四经》
罢黜百家
不言之教
文化专制
分类号
B234.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8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58
1
李晓明.
先秦礼法之争及其法哲学解析[J]
.当代法学,2001,15(9):66-69.
被引量:1
2
景红.
80年代中期以来黄老学研究综述[J]
.哲学动态,1998(9):15-17.
被引量:1
3
杨天宇.
《仪礼》的来源、编纂及其在汉代的流传[J]
.史学月刊,1998(6):29-34.
被引量:4
4
赵吉惠.
荀况是战国末期黄老之学的代表[J]
.哲学研究,1993(5):21-29.
被引量:14
5
白奚.
论先秦黄老学对百家之学的整合[J]
.文史哲,2005(5):35-39.
被引量:16
6
花琦.
董仲舒体系建构对黄老学的吸收借鉴[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72-76.
被引量:3
7
[7]小野泽精一等.气的思想[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8
谭戒甫.《墨辩发微》,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第281页.
9
.《春秋繁露·重政》[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147-149页.
10
.《史记·太史公自序》[M].,..
引证文献
5
1
臧振.
董仲舒的历史命运[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8(2):71-78.
被引量:2
2
花琦.
董仲舒体系建构对黄老学的吸收借鉴[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72-76.
被引量:3
3
关志国.
黄老学“执一”政治观探析[J]
.兰州学刊,2007(11):166-168.
4
关志国.
论黄老学的“执一”政治观[J]
.求索,2007(11):141-143.
5
李平.
先秦礼法之争新诠——以情景中的儒家学说演化为线索[J]
.清华法学,2016,10(4):179-196.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11
1
许家鹏.
论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天道与人道依据[J]
.江西社会科学,2006,26(11):48-52.
被引量:2
2
肖爱民,何华征.
董仲舒的政治哲学思想及其当代意义[J]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8,29(4):43-46.
被引量:2
3
王姣.
前汉的法制思想[J]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4):32-35.
4
薛志清.
思想意识与汉代社会流动析议——以董仲舒对“学而优则仕”的践行为例[J]
.河北学刊,2016,36(3):203-207.
被引量:1
5
李平.
先秦礼法之争新诠——以情景中的儒家学说演化为线索[J]
.清华法学,2016,10(4):179-196.
被引量:6
6
温平.
荀子“礼法”教化思想的现代启示意义[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5(1):11-13.
7
陈寒非.
归本于黄老:韩非思想的道论渊源[J]
.中国法律评论,2018(4):133-150.
被引量:2
8
郑开.
道法之间:黄老政治哲学的思想空间[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3(6):77-101.
被引量:8
9
张耀南,钱爽.
中华“天下政制”及其当代价值[J]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8(6):100-107.
被引量:1
10
李平.
传统中国法学理论论域的架构——基于先秦两汉法思想的探索[J]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2020,7(3):59-72.
被引量:3
1
李定生.
董仲舒与黄老之学——儒学之创新[J]
.中国哲学史,1995(4):53-56.
被引量:1
2
金太军.
论中国封建社会排斥异端邪说的强抑制机制[J]
.人文杂志,1999(4):97-100.
被引量:2
3
张耀杰.
自我健全的胡适及其核心价值观[J]
.社会科学论坛,2010(13):142-157.
4
佛日.
佛学在文化重建中的使命[J]
.法音,1996(3):5-11.
被引量:4
5
张昭军.
试析程朱理学在清代的衰落[J]
.人文杂志,2015(10):89-96.
被引量:2
6
宋晶晶.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看汉武帝刘彻治国之道[J]
.兰台世界(下旬),2013(10):45-46.
被引量:4
7
张希.
浅谈儒法思想的发展及其影响[J]
.才智,2014,0(17):279-280.
8
曹念春.
“天不变道亦不变”新探[J]
.中国农村教育,2007(4):64-64.
被引量:1
9
马作武.
论孔子思想的专制主义精神[J]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12(2):97-107.
10
张运华.
韩非思想所受道家影响[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4(4):75-81.
被引量:2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