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80年代中期以来黄老学研究综述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80年代中期以来,黄老学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除余明光《黄帝四经与黄老思想》、丁原明《黄老学论纲》等专著先后出版外,还发表了一批关于黄老学的重要论文。特别是陈鼓应主编《道家文化研究》的创刊,更将黄老学的研究推进了一大步。一、黄老学的产生和演变有关黄老学...
作者
景红
机构地区
山东大学哲学系
出处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15-17,共3页
Philosophical Trends
关键词
黄老学
研究综述
《曷鸟冠子》
黄老之学
道家文化
《文子》
黄老帛书
黄老思想
《淮南子》
《黄帝四经》
分类号
B23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24
同被引文献
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6
1
丁原明.
多元一体的齐道家[J]
.文史哲,1997(3):30-35.
被引量:2
2
丁原明.
《鹖冠子》及其在战国黄老之学中的地位[J]
.文史哲,1996(2):24-29.
被引量:9
3
余明光,谭建辉.
黄老学术向黄老道教之转变[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0(5):28-31.
被引量:3
4
许抗生.
《黄老之学新论》读后的几点思考[J]
.管子学刊,1993(1):64-67.
被引量:6
5
丁怀轸.
秦汉时期道家思想的演变[J]
.江淮论坛,1992(1):29-34.
被引量:3
6
刘蔚华,苗润田.
黄老思想源流[J]
.文史哲,1986(1):26-35.
被引量:9
共引文献
24
1
杨兆贵.
《鹖冠子·世兵》篇非抄袭贾谊《鵩鸟赋》辨[J]
.中国文学研究,2009(3):50-54.
被引量:6
2
杨兆贵.
近年《鹖冠子》研究简评[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47(1):74-77.
被引量:7
3
李建光.
论《淮南子》神仙与阴阳汇流的神仙道家思想[J]
.职大学报,2010(4):1-7.
4
戴黍.
经典的源流及其意义——从思想史的角度看《淮南子》[J]
.学术研究,2005(6):11-15.
被引量:4
5
黄成惠,蔡亮,蔡剑.
秦汉时期卫生管理思想、制度与组织特征研究[J]
.亚太传统医药,2009,5(7):176-177.
6
文炳赞.
《鹖冠子》中的儒法思想及其关系[J]
.船山学刊,2009(4):138-140.
被引量:3
7
李笑岩.
先秦黄帝之学的产生和流传[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6(1):48-53.
被引量:2
8
张富祥.
黄老之学与道法家论略[J]
.史学月刊,2014(3):28-39.
被引量:3
9
王小虎.
“有一而有气”:《鹖冠子》“元气”思想刍议[J]
.广西社会科学,2015(3):61-64.
被引量:7
10
刘全志.
先秦话语中黄帝身份的衍生及相关文献形成[J]
.中国社会科学,2015(11):184-204.
被引量:10
同被引文献
4
1
赵吉惠.
荀况是战国末期黄老之学的代表[J]
.哲学研究,1993(5):21-29.
被引量:14
2
李定生.
董仲舒与黄老之学──儒学之创新[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37(1):93-96.
被引量:5
3
白奚.
论先秦黄老学对百家之学的整合[J]
.文史哲,2005(5):35-39.
被引量:16
4
[7]小野泽精一等.气的思想[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引证文献
1
1
花琦.
董仲舒体系建构对黄老学的吸收借鉴[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72-76.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3
1
肖爱民,何华征.
董仲舒的政治哲学思想及其当代意义[J]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8,29(4):43-46.
被引量:2
2
王姣.
前汉的法制思想[J]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4):32-35.
3
李平.
先秦礼法之争新诠——以情景中的儒家学说演化为线索[J]
.清华法学,2016,10(4):179-196.
被引量:6
1
景红.
80年代中期以来黄老学研究综述[J]
.管子学刊,1998(3):92-95.
被引量:3
2
丁原明.
从原始道家到黄老之学的逻辑发展[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3):37-44.
被引量:5
3
吴显庆.
论马王堆四种黄老帛书中的政治辩证法思想[J]
.黑龙江社会科学,2001(3):13-16.
被引量:1
4
曹峰.
先秦道家的“无名”与“有名”[J]
.思想与文化,2015(2):85-96.
被引量:1
5
祁涛.
《黄帝四经》的圣人观[J]
.历史教学问题,2014(6):109-112.
6
汪民安.
作为直言者的福柯[J]
.中国图书评论,2016,39(8):8-8.
7
谢远笋.
“近三十年来中国哲学的发展:回顾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
.孔子研究,2010(5):124-128.
8
林云云,王珅.
人格因素对工作倦怠的影响[J]
.科教导刊,2011(20):166-167.
9
丁原明.
《鹖冠子》及其在战国黄老之学中的地位[J]
.文史哲,1996(2):24-29.
被引量:9
10
曾春海.
《系辞传》与《黄老帛书》天道与治道之对照[J]
.周易研究,2006(6):74-81.
被引量:1
哲学动态
1998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