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准双向动词研究
被引量:
3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一准双向动词的归类和分类 1.1 现代汉语中有这样一类动词:它要求两个名词性成分与它发生强制性的句法联系,并且当这两个名词性成分与之同现(cooccurrence)时,其中有一个名词性成分必须用介词来引导。例如: 1)我经常和他来往→我来往 2)我去年和他相识→我相识 3)我明天和他交手→我交手 4)我一直和他对立→我对立 5)
作者
袁毓林
出处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2-25,共14页
Studies in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关键词
双向动词
名词性成分
语义特征
介词
动词句
基本句式
现代汉语
句法实现
句法形式
语义模式
分类号
H0 [语言文字—语言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67
引证文献
31
二级引证文献
58
同被引文献
267
1
栗爽.
汉英零价动词的不对称及其原因探析[J]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7(4):60-67.
被引量:2
2
袁邦照.
论及物动词与不及物动词的互相转化[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9(z2):138-140.
被引量:6
3
贾红霞.
试论“人物关系名词+时量/动量”结构[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2(2):107-112.
被引量:3
4
戴国华.
日本留学生汉语动词常见偏误分析[J]
.汉语学习,2000(6):61-65.
被引量:21
5
康国章.
引进动作行为受益对象的介词“为”之起源[J]
.殷都学刊,1999,20(2):92-96.
被引量:5
6
沈家煊.
句式和配价[J]
.中国语文,2000(4):291-297.
被引量:222
7
袁毓林.
定语顺序的认知解释及其理论蕴涵[J]
.中国社会科学,1999(2):185-201.
被引量:105
8
郭继懋.
试谈“飞上海”等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现象[J]
.中国语文,1999(5):337-346.
被引量:82
9
李宇明.
“一量+否定”格式及有关强调的问题[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37(5):71-78.
被引量:23
10
陆丙甫.
从语义、语用看语法形式的实质[J]
.中国语文,1998(5):353-367.
被引量:128
引证文献
31
1
资中勇.
对称关系实词研究综述[J]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7,24(1):141-144.
2
尹戴忠.
汉语动词配价研究综述[J]
.韶关学院学报,2007,28(2):59-62.
被引量:1
3
金平.
不及物动词带与事宾语句探究[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0(2):38-40.
4
蔡淑美.
“X+V+Y+的+O”的事件结构及句法、语义限制[J]
.语言科学,2011,10(4):375-384.
被引量:2
5
李新良.
协同动词带宾语及其语义后果[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13(2):50-58.
被引量:7
6
朱振华.
配价语法的当代思考[J]
.前沿,2013(4):121-122.
被引量:1
7
杨圳,施春宏.
汉语准价动词的二语习得表现及其内在机制[J]
.世界汉语教学,2013,27(4):558-573.
被引量:18
8
赵旭,刘振平.
准双向动词功能扩展的制约因素--动词与句式互动的个案思考[J]
.中国语文,2014(2):149-156.
被引量:8
9
余俊宏.
现代汉语协配句研究[J]
.汉语学习,2018(6):20-29.
被引量:3
10
袁毓林,王恩旭.
怎样形成具有开拓性的博士论文选题[J]
.中国大学教学,2017(5):42-48.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58
1
郝瑜鑫,王雪琳,刘海涛.
基于句法标注语料库的汉语中介语动词配价发展计量研究[J]
.语言文字应用,2021(1):29-41.
被引量:7
2
韦九报.
近十年CSL习得研究的观念及对未来研究的启示[J]
.语文学刊,2021(1):22-29.
3
王倩.
基于及物性理论的动补式“V个P”研究[J]
.语言研究集刊,2022(1):83-103.
4
孔令跃,邱新仪.
不同频率分布的语言输入对汉语单沟槽框式构式二语习得的影响[J]
.世界汉语教学,2021,35(4):535-547.
被引量:1
5
文齐,张宏莉,李雪.
博士生培养过程管理的创新和实践[J]
.科教导刊,2023(14):38-41.
被引量:1
6
崔玲玲.
近十年离合词研究综述[J]
.汉字文化,2019,0(21):82-84.
被引量:1
7
王恩旭,郭智辉.
基于物性结构的名量词再分类[J]
.对外汉语研究,2021(2):184-195.
8
麻彩霞.
新时期现代汉语动词次范畴研究综述[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9(1):100-102.
被引量:1
9
肖升,李勇帆,何炎祥.
基于依存分析的离合触发词合法分离形式判定[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4,50(10):11-17.
10
余俊宏.
现代汉语协配句研究[J]
.汉语学习,2018(6):20-29.
被引量:3
1
吴为章.
动词研究遐想[J]
.汉语学习,1998(5):6-9.
被引量:5
2
胡坦.
拉萨藏语中几种动词句式的分析[J]
.民族语文,1984(1):1-16.
被引量:12
3
郝福合.
“左右逢源”的双向动词[J]
.当代外语研究,2006(9):45-47.
4
胡倩.
基于语料库的“一准”词汇化和语法化考探[J]
.凯里学院学报,2010,28(4):82-87.
5
董锋,李涵.
现代汉语确定性推测类语气副词研究[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5):241-242.
6
雷曦.
副词“一直”与“从来”辨析[J]
.文学教育,2009(A10):136-138.
被引量:2
7
付文萍.
“一直”和“一向”在“语义平面”上的异同[J]
.陕西教育(高教版),2012(6):59-59.
被引量:1
8
于二慧,任海波.
“一直”与“总是”的语义特征分析[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08(12):78-79.
被引量:4
9
王华.
“一直”与“从来”比较谈[J]
.阅读与写作,2007(12):29-30.
被引量:1
10
季安锋.
时间副词“老”的意义[J]
.汉语学习,2000(5):65-69.
被引量:11
语言研究
1989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