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科学学派对科学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通过考察科学史上的一些科学学派,探讨了科学学派对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和不利影响。笔者认为,通过这样的探讨和分析可以总结出科学发展中的一些经验、教训,这对于指导和管理我们的科研活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
刘长春
机构地区
华中理工大学科技发展中心
出处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56-60,共5页
Scientific Management Research
关键词
科学学派
科学发展
学术带头人
哥本哈根学派
科研活动
科学家
促进作用
李比希
量子力学
自然科学
分类号
G301 [文化科学]
C931 [经济管理—管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26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0
参考文献
1
1
岩群.
N.玻尔和哥本哈根精神[J]
.自然辩证法通讯,1981,3(4):63-70.
被引量:7
共引文献
6
1
柳树滋.
两位科学巨人的论战及其哲学意义——爱因斯坦和玻尔关于量子力学解释问题的争论[J]
.中国社会科学,1983(5):15-33.
被引量:2
2
杨军.
FU链式输送机链条的改进[J]
.四川水泥,2006(2):38-38.
3
于绥贞.
面向21世纪 培养跨学科人才[J]
.科技管理研究,2000,20(3):1-5.
被引量:7
4
于绥贞.
论基础科学研究中的学派现象[J]
.研究与发展管理,2002,14(1):35-40.
被引量:6
5
乐享荣.
量子论诞生简史[J]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22(1):25-35.
6
姜春林,丁堃.
关于我国高水平管理科学研究合作现象的统计分析——兼看第一作者年龄分布特征[J]
.研究与发展管理,2004,16(1):72-78.
被引量:35
同被引文献
26
1
倪波,纪红.
论学派[J]
.南京社会科学,1995(11):3-9.
被引量:11
2
谭文华.
论科学学派及其在科学活动中的功能[J]
.科技管理研究,2004,24(6):7-9.
被引量:3
3
关玲.
澄江学派传人谢锡亮先生针灸经验精要[J]
.中国针灸,2006,26(7):515-518.
被引量:5
4
本刊编辑部,谭秀英,主父笑飞,赵远良,张达,李开盛.
2006年中国国际关系学科发展综述[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5):68-79.
被引量:7
5
李鼎.
针道金陵五十年——记1957年南京《针灸学》出书前后[J]
.中医药文化,2007,2(6):30-32.
被引量:22
6
李伦.
试论科学学派的形成机制[J]
.科学学研究,1997,15(3):17-23.
被引量:24
7
陈仁寿.
江苏主要中医流派分类与特点[J]
.中医药文化,2009,4(4):19-22.
被引量:36
8
张建新.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范式的终结与“中国学派”成长的困惑[J]
.国际观察,2009(5):9-16.
被引量:18
9
张志洲.
国际关系中国学派的进路——兼论国际问题研究的政策性与学术性[J]
.国际政治研究,2009,30(3):74-79.
被引量:12
10
高尚涛.
关系主义与中国学派[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8):116-138.
被引量:27
引证文献
2
1
夏有兵,张建斌,郝峰,张宏如,董勤.
试论澄江针灸学派的科学学派特质[J]
.中国针灸,2012,32(6):543-547.
被引量:4
2
李开盛.
中国国际关系学派的知识社会学分析[J]
.云梦学刊,2020,41(4):9-19.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张旗,白云真.
中国学派的新探索与中国国际关系知识体系构建[J]
.国际观察,2022(4):30-58.
被引量:6
2
张建斌.
澄江针灸学派的形成与学术特点[J]
.江苏中医药,2017,49(5):61-63.
被引量:14
3
许骞,唐萍萍,冒金锋,徐爱军,王国栋,李红美,张建斌.
对针刺失传技术的界定——基于《中国针灸学词典》[J]
.中国针灸,2020,40(11):1255-1258.
4
陈玥澔,田丰玮.
颤针疗法治疗急性经筋病探析——澄江学派特色技术系列[J]
.中国中医急症,2021,30(3):468-471.
被引量:3
5
张小娜,杜小正,方晓丽,刘强,秦晓光,刘莉梅,李福欣.
试论郑氏针法学术流派的科学学派特质[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2,37(9):5440-5442.
被引量:2
6
任东波,冯帅.
知识性与社会性:英国学派国际关系研究的知识社会学逻辑[J]
.世界社会科学,2023(5):170-191.
7
张笑吟,郭树勇.
重读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探索与发展:一种文明互鉴的视角[J]
.国际论坛,2024,26(2):134-154.
被引量:3
8
曾维燊.
全球南方:国际关系研究的新视角和新工具[J]
.国际政治研究,2024(5):65-85.
被引量:4
9
孟维瞻.
非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社会意识与知识权力的视角[J]
.复旦国际关系评论,2023(1):75-108.
10
冯帅.
知识社会学视域下的英国学派东亚国际关系研究[J]
.复旦国际关系评论,2023(1):109-140.
1
成素梅,成保川.
简析哥本哈根学派对科学研究艺术的贡献[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1(6):21-24.
2
阿银.
做个别人喜欢的好同事[J]
.人才资源开发,1998(6):45-45.
3
刘君霞.
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研究——基于CNKI数据库统计分析[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23(13):1-3.
被引量:1
4
靳锐敏.
20世纪科学界最大的争论[J]
.科学大观园,2000(1):24-25.
5
王慎之.
文化和生产力──生产力发展背景的宏观描述[J]
.求是学刊,1993,20(1):56-60.
6
杨朝晖.
研究科学学派 促进科学发展——评《世界著名科学学派丛书》[J]
.理论月刊,2005(9):196-196.
被引量:1
7
Pierre Aigrain,王大明.
尼尔斯·玻尔,物理学家和学派领袖[J]
.科学与社会,1985(1):58-63.
8
李义方.
在联想中创造发明[J]
.青年科学,2002(2):20-20.
9
徐越如.
科学创造的风格[J]
.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21(4):8-16.
10
李明胜,豆薇.
错误展示柜[J]
.文学少年(中学),2015,0(6):5-5.
科学管理研究
1993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