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鲁迅小说叙事研究述评
被引量: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八十年代的鲁迅研究在鲁迅研究史上无疑是一场革命,其意义不仅在于对传统思维模式、研究方法的革新,同时也在于对作为有“意味”的文的“形式”的发掘。传统研究习惯于以历史的真实看待文本,因而在对作品的分析中形成了“历史背景——作家评论——艺术分析”的模式。这一研究模式发制于历史,受制于历史,以这一模式研究鲁迅作品。
作者
毛晓平
出处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3年第8期51-56,共6页
Luxun Research Monthly
关键词
小说叙事
鲁迅小说
鲁迅研究
研究述评
传统思维模式
鲁迅作品
研究模式
作家评论
“意味”
历史背景
分类号
I210.97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93
同被引文献
40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6
1
钱理群,王得后.
近年来鲁迅小说研究的新趋向[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1(3):17-36.
被引量:6
2
赵毅衡.
叙述形式的文化意义[J]
.外国文学评论,1990(4):3-9.
被引量:37
3
殷鼎,祁人.
作为一个不完全句子的文本——《祝福》的叙述奥秘分析[J]
.鲁迅研究月刊,1990(7):26-33.
被引量:5
4
吴晓东.
鲁迅小说的第一人称叙事视角[J]
.鲁迅研究动态,1989(1):12-18.
被引量:37
5
包承吉.
也谈小说中的“有意味的形式”[J]
.外国文学评论,1988(4):29-34.
被引量:1
6
孟悦.
视角问题与“五四”小说的现代化[J]
.文学评论,1985(5):76-89.
被引量:14
共引文献
93
1
陈晓明.
历史、大地与20世纪50年代人——试析张炜《忆阿雅》中的“自省”问题[J]
.文艺争鸣,2022(6):24-44.
被引量:2
2
段从学.
《祝福》:“祥林嫂之问”与“鲁迅思想”的发生[J]
.文学评论,2021(2):187-196.
被引量:6
3
尤宣皓.
循序渐进,破解鲁迅作品教学之“难”——以《祝福》为例[J]
.汉字文化,2023(22):154-156.
被引量:1
4
韩辉.
《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的叙述学解读[J]
.外国文学研究,2002,24(4):41-44.
被引量:1
5
郭晴云.
关于《祝福》里的“我”[J]
.中学语文教学,2001(7):29-30.
被引量:3
6
姜山秀.
论《源氏物语》叙述主体的多重分化[J]
.日本研究,2001(3):85-89.
7
张赛.
从黑人文化传统看《爵士乐》的集体即兴手法[J]
.作家,2010(24):41-42.
8
傅俊.
小说创作特征论——加拿大作家罗伯特·克罗耶奇[J]
.外国文学研究,1993,15(2):26-30.
9
陈菱.
《绿房子》的时空结构[J]
.当代文坛,1991(6):62-64.
10
冯欢.
《爵士乐》的多重叙事聚焦[J]
.芒种,2012(21):63-64.
同被引文献
40
1
李庆信.
论鲁迅小说的叙述角度[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1):55-61.
被引量:2
2
张杰.
复调小说的作者意识与对话关系——也谈巴赫金的复调理论[J]
.外国文学评论,1989(4):37-44.
被引量:19
3
尹慧珉.
鲁迅小说中的第一人称叙述者——西方鲁迅研究述评[J]
.鲁迅研究月刊,1991(12):42-49.
被引量:7
4
黄文达.
论鲁迅小说的叙述者[J]
.鲁迅研究动态,1989(1):4-11.
被引量:5
5
吴晓东.
鲁迅小说的第一人称叙事视角[J]
.鲁迅研究动态,1989(1):12-18.
被引量:37
6
古远清,高进贤.
试论鲁迅小说中叙述人的语言[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80(3):133-140.
被引量:1
7
陈宏薇.
从小说美学的角度看《孔乙己》英译文的艺术成就[J]
.外国语,2000,23(2):62-68.
被引量:21
8
周涛.
论鲁迅小说中第一人称叙事的可靠性[J]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21(1):48-51.
被引量:3
9
李大钊.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A]..李大钊选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10
鲁迅.“圣武”[A]..热风[C].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
引证文献
5
1
王伟龙.
鲁迅小说人物语言的功能[J]
.芒种,2012(15):118-119.
2
伍茂国.
论鲁迅小说的叙事伦理——以《呐喊》、《彷徨》为考察对象(上)[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9(6):176-184.
被引量:4
3
武光军.
复调小说的对话主义及其翻译——以鲁迅短篇小说《孔已己》为例[J]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15(6):33-38.
4
阙开源.
借鲁迅小说中第一人称叙述者研究成果于散文研究[J]
.当代小说(下半月),2010(1):70-70.
5
柳欣.
视角与时空——浅谈《狂人日记》[J]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4,6(2):76-78.
二级引证文献
4
1
伍茂国.
吊诡的“自由”与“反传统”——鲁迅小说的叙事伦理(下篇)[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2(6):793-799.
2
李霞.
论叙事伦理与乌托邦[J]
.怀化学院学报,2016,35(3):59-62.
3
冉华,张亚玲.
当代文艺的媒介文化景观与文学伦理学批评导向[J]
.云南社会科学,2017(5):152-157.
4
胡杰.
“永远不要面具”:霍桑《红字》中的蒙面伦理[J]
.英语文学研究,2024(2):145-159.
1
张永泉.
鲁迅研究史上的一部力作——重读《鲁迅与中国文化》[J]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8-10.
2
汪洋.
全球化语境下对鲁迅的跨文化研究——以日本为例[J]
.采写编,2016,0(1):198-199.
3
林琳,于淑哲.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历史意识[J]
.文艺生活(下旬刊),2013(12):83-83.
4
蔡钟翔.
说"两极兼容"——关于中国传统思维模式的一点感悟[J]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3(1):69-70.
被引量:2
5
周启超.
思潮·范式·文本——对当代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一点反思[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7(5):54-60.
被引量:3
6
吴振华,黄金灿.
致力于解开唐诗密码的创新之作——评王志清先生《唐诗十家精讲》[J]
.中国诗歌研究动态,2014(2):394-398.
7
白艳红.
配角也精彩——双性同体理论下《邯郸记》中崔氏的重新解读[J]
.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0(1):141-142.
8
孔明玉,晓原.
散文文体的多元化及其品牌建构——以2016年度《四川文学》刊载的散文作品为考察对象[J]
.四川文学,2017,0(2):154-160.
9
苏平.
《电影艺术新论——交叉与分离》[J]
.文艺研究,1992(4):154-155.
10
何志钧.
接受美学与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之比较[J]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9(2):61-67.
鲁迅研究月刊
1993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