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动词+X+地点词”句型中介词“的”探源
被引量:
3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动词+X+地点词”句型中介词“的”探源江蓝生0.引言在“动词+X+地点词”这一句型中,北京话口语里的X成分是“的”(见徐丹1994),陈刚《北京话方言词典》著录了这种用法的“的”,举例为:站~地上|靠~树上。(59页)本文用“V的NL”表示这种句型...
作者
江蓝生
机构地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出处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1-27,20,共8页
Research in Ancient Chinese Language
关键词
“的”
“著”
“在”
北京话
“得”
中介词
《金瓶梅词话》
语法功能
现代汉语
句型
分类号
H146.3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57
引证文献
37
二级引证文献
224
同被引文献
457
1
王毅.
湖南祁东方言的介词“得”[J]
.中国方言学报,2023(1):218-231.
被引量:1
2
李炜东,胡秀梅.
“在+处所”的语义指向分析[J]
.语言文字应用,2005(S1):162-164.
被引量:1
3
李金静.
“在+处所”的偏误分析及对外汉语教学[J]
.语言文字应用,2005(S1):24-26.
被引量:19
4
麦穗.
广西贵港方言的“住”[J]
.语言研究,2002,22(S1):273-277.
被引量:6
5
史素芬.
山西武乡方言的虚词“的”[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8(S1):155-160.
被引量:3
6
郭攀.
“时点性参照点+双向复合性方位词”的综合考察[J]
.汉语学习,2001(5):23-31.
被引量:12
7
张亚军.
泰如片江淮方言中的“V+L”和“V+在+L”结构[J]
.语言科学,2003,2(4):45-50.
被引量:9
8
方经民.
现代汉语方位成分的分化和语法化[J]
.世界汉语教学,2004,18(2):5-15.
被引量:59
9
洪波.
“给”字的语法化[J]
.南开语言学刊,2004(2):138-145.
被引量:48
10
方经民.
汉语空间方位参照的认知结构[J]
.世界汉语教学,1999,13(4):32-38.
被引量:71
引证文献
37
1
敏春芳,肖雁云.
甘肃民勤方言持续体标记“的[tə^(21)]”的来源及其语法化[J]
.历史语言学研究,2022(2):173-188.
被引量:1
2
史素芬.
山西武乡方言的虚词“的”[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8(S1):155-160.
被引量:3
3
祖生利.
元代白话碑文中方位词的格标记作用[J]
.语言研究,2001,21(4):62-75.
被引量:36
4
吴建生.
晋中方言的“的的”连用和“地的”连用[J]
.语文研究,2002(1):54-57.
被引量:8
5
罗自群.
现代汉语方言表示持续意义的“住”[J]
.中国语文,2005(2):152-157.
被引量:7
6
李宇.
陕北子洲话“的”的用法[J]
.榆林学院学报,2004,14(4):86-88.
7
王健.
汉语方言中的两种动态范畴[J]
.方言,2005,27(3):246-252.
被引量:10
8
罗自群.
“著(着)+处所词”在共时平面中的两种句法位置[J]
.汉语学习,2007(5):12-17.
被引量:7
9
罗自群.
从语言接触看汉语方言“哒”类持续标记的来源[J]
.语言研究,2007,27(4):47-53.
被引量:10
10
马喆.
现代汉语方所范畴研究述略[J]
.汉语学习,2009(3):78-84.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24
1
侯菁文.
“从X”类词的词汇化及语法化研究[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20,0(1):107-111.
2
卜维美.
腊罗彝语被动义的表达方式[J]
.中国语言学研究,2022(2):262-280.
3
敏春芳,肖雁云.
甘肃民勤方言持续体标记“的[tə^(21)]”的来源及其语法化[J]
.历史语言学研究,2022(2):173-188.
被引量:1
4
郭辉,郭迪迪.
皖北濉溪方言的介词[J]
.中国方言学报,2019(1):115-129.
5
黄奕,彭泽润.
湖南耒阳方言的重叠式反复问句[J]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22,34(5):52-62.
6
何春香.
“构式”在语法教学中的实践思考[J]
.科教导刊,2021(23):124-126.
被引量:1
7
赵敏.
山西襄汾方言的定语标记[J]
.汉字文化,2020,0(5):42-43.
8
刘卫强.
表处所“在”字句语序解释和汉语认知策略[J]
.汉语应用语言学研究,2018,0(1):94-105.
9
尚平.
“介词+着”现象考察[J]
.语言文字应用,2005(S1):147-149.
被引量:10
10
黄自然.
“X”与“X着”类介词辨析初探[J]
.文教资料,2007(34):217-219.
被引量:4
1
徐丹.
文化融合中的语言翻译问题[J]
.中国翻译,1998(3):3-6.
被引量:169
2
徐丹.
关于汉语里“动词+X+地点词”的句型[J]
.语文研究,1995(3):16-21.
被引量:8
3
张世方.
北京话中的等类助词“伍的”[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10(1):73-79.
被引量:3
4
王改改.
北京话口语中的"被"字句[J]
.汉语学习,2003(2):30-32.
被引量:4
5
魏兆惠.
早期北京话范围副词“净”、“尽”和“竟”[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0(1):41-44.
被引量:2
6
郝佳璐.
浅谈北京话口语中的单音节程度副词[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2(6):22-24.
7
鲍士杰.
说说杭州话里的“儿”[J]
.中国方言学报,2015(1):140-143.
被引量:1
8
袁诗璞.
为陈刚的“咬文嚼字”叫好[J]
.电镀与涂饰,2008,27(12):37-38.
9
周一民.
《北京方言词典》订正[J]
.方言,1989(1):75-77.
被引量:1
10
赵巧玲.
开拓语言外部功能的研究——评徐丹晖先生《语言艺术探索》[J]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4(3):55-57.
古汉语研究
1994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