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广西贵港方言的“住”
被引量: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住”在广西贵港方言可做动词、动词补语成分、动态助词。本文分析了这三种成分的分布和语法意义,拟测了“住”的语法化过程。文章选取动态助词“住”的语义特征进行详细分析,并比较了普通话、广州话相关动态说法的异同。
作者
麦穗
机构地区
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
出处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273-277,共5页
Studies in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关键词
贵港方言
住
动态助词
进行体
语义虚化
分类号
H178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38
同被引文献
87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7
参考文献
3
1
彭小川.
广州话的动态助词“开”[J]
.方言,2002,24(2):127-132.
被引量:12
2
杨敬宇.广州方言动态助词“住”的历史渊源[J]学术研究,1999(04).
3
欧阳觉亚.
两广粤方言与壮语的种种关系[J]
.民族语文,1995(6):49-52.
被引量:28
二级参考文献
2
1
郭锐.
过程和非过程——汉语谓词性成分的两种外在时间类型[J]
.中国语文,1997(3):162-175.
被引量:199
2
余霭芹(Anne Yue-Hashimoto).Comparative Chinese Dialectal Grammar[M].1993.
共引文献
38
1
刘玲.
贵港客方言的方式助词“过”——从语言接触的角度看[J]
.语言研究集刊,2021(1):308-322.
被引量:1
2
韦亮节,黄家信.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语言文化向度——以广西乡村壮汉语言共生现象为例[J]
.民族论坛,2022(2):12-23.
被引量:5
3
符昌忠.
儋州方言中的侗台语词[J]
.民族语文,2005(3):57-58.
4
曾晓渝,牛顺心.
六甲话两字组连读的韵律变调及其原因初探[J]
.方言,2006,28(4):290-308.
被引量:18
5
刘福铸.
莆仙方言边擦音[■]声母探源[J]
.莆田学院学报,2007,14(3):93-98.
被引量:8
6
邓玉荣.
广西壮族自治区各民族语言间的相互影响[J]
.方言,2008,30(3):204-215.
被引量:14
7
罗朝英.
三乡壮语汉语借词语义分析[J]
.文教资料,2009(14):29-32.
8
邓楠.
黄山汤口方言的边擦音声母[J]
.语言研究,2010,30(3):50-55.
被引量:2
9
施日梅.
钦州白话后缀词“□hε^(13)”[J]
.钦州学院学报,2011,26(4):39-41.
被引量:1
10
徐红梅.
汉语方言对《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的多元意义[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32(8):123-125.
同被引文献
87
1
任鹰.
主宾可换位动结式述语结构分析[J]
.中国语文,2001(4):320-328.
被引量:70
2
梁忠东.
玉林方言的进行体和持续体[J]
.百色学院学报,2009,22(2):95-98.
被引量:6
3
林俐.
广州话的动态助词“过”[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S2):297-300.
被引量:1
4
吴福祥.
重谈“动+了+宾”格式的来源和完成体助词“了”的产生[J]
.中国语文,1998(6):452-462.
被引量:122
5
王红旗.
动结式述补结构的语义是什么[J]
.汉语学习,1996(1):24-27.
被引量:33
6
刘丹青.
“唯补词”初探[J]
.汉语学习,1994(3):23-27.
被引量:74
7
张清源.
论成都话“在”的趋向、位移用法——兼论普通话动词后“在”与“到”的性质[J]
.中国语文,1997(6):447-453.
被引量:8
8
江蓝生.
“动词+X+地点词”句型中介词“的”探源[J]
.古汉语研究,1994(4):21-27.
被引量:37
9
薛红.
后项虚化的动补格[J]
.汉语学习,1985(4):4-5.
被引量:17
10
李临定.
究竟哪个“补”哪个?——“动补”格关系再议[J]
.汉语学习,1984(2):1-10.
被引量:45
引证文献
6
1
罗自群.
现代汉语方言表示持续意义的“住”[J]
.中国语文,2005(2):152-157.
被引量:7
2
蔡马兰,龚先美.
昭平方言持续体标记“倒”和“住”[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2(2):113-116.
3
赵安杰.
广西龙州白话的“住”[J]
.北方文学(下),2018,0(5):232-232.
4
张海红,李敏盈,林华勇.
粤方言语法化研究综观[J]
.惠州学院学报,2019,39(2):87-95.
5
田春来,陆彭琪.
广西粤语“居住”义动词演化差异探源[J]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4(2):1-10.
6
张海天.
“住”与“着”的句法地位及历时演化[J]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6):75-81.
二级引证文献
7
1
王健.
江淮方言三种动态范畴的表现[J]
.语言科学,2006,5(4):66-78.
被引量:18
2
罗自群.
从语言接触看汉语方言“哒”类持续标记的来源[J]
.语言研究,2007,27(4):47-53.
被引量:10
3
王健.
从苏皖方言体助词“著”的表现看方言接触的后果和机制[J]
.中国语文,2008(1):48-57.
被引量:7
4
常丹丹.
南京方言中的“到”[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08(11):92-94.
被引量:3
5
罗自群.
汉语方言“著”类持续标记的地理分布特点[J]
.语言研究,2011,31(2):56-63.
被引量:5
6
郝锐.
试论“住”及其语法化[J]
.文教资料,2013(29):136-138.
被引量:1
7
陈长旭,陈锐.
信阳方言的持续体标记及其类型特征[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44(5):129-134.
1
陈曦.
贵港方言“爹”的多功能用法[J]
.课外语文(下),2016,0(10):149-150.
语言研究
2002年 第S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