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关于后现代“表征危机”的思考
被引量:
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前天的研讨会上论及西方后现代文化的“表征危机”(representational crisis)问题,我想接着这个话题,谈一些个人的看法:一是所谓“表征危机”(权且沿用会上有些同志的译法)中的“危机”应从什么意义上去理解? 二是讨论西方关于后现代文化的论争与我们这次研讨会的课题——“文学的传统与创新”有什么关系? “表征危机”
作者
盛宁
出处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9-12,共4页
Foreign Literature Review
关键词
表征危机
后现代文化
西方文论
研讨会
后结构主义
译法
文学
资本主义文化
语言学
法兰克福学派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1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51
1
侯维瑞,张和龙.
论约翰·福尔斯的小说创作[J]
.国外文学,1998(4):15-21.
被引量:31
2
殷国明.
“怪兽”再次入侵中国?——后现代主义引起的思考[J]
.开放时代,1995(1):54-57.
被引量:1
3
王宁.
如何看待和考察后现代主义[J]
.文艺研究,1993(1):49-50.
被引量:4
4
黄必康.
作者何以死去?——论当代西方文论中的作者主体性问题[J]
.外国语,1997,20(2):56-62.
被引量:21
5
贺奕.
不幸的类比:“后现代主义”理论的中国市场[J]
.当代作家评论,1993(5):117-123.
被引量:8
6
江宁康.
元小说:作者和文本的对话[J]
.外国文学评论,1994(3):5-12.
被引量:30
7
王治河.
别一种后现代主义[J]
.求是学刊,1996,23(4):16-20.
被引量:15
8
杨守森.
二十世纪现代后现代文艺思潮反思[J]
.文艺研究,1996(5):30-38.
被引量:9
9
周宁.
另一种东方主义:超越后殖民主义文化批判[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4(6):5-12.
被引量:73
10
王晓路.
表征理论与美国少数族裔书写[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33-38.
被引量:21
引证文献
5
1
李淑言.
结构主义对美国文学研究的影响[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29(2):10-16.
被引量:1
2
董学文,宫铭.
从解构到营构:后现代主义在中国[J]
.社会科学战线,2008(4):146-151.
被引量:5
3
王富.
从语言表征危机到文化表征危机--兼论后殖民翻译表征观[J]
.思想战线,2009,35(6):108-111.
被引量:4
4
周兴杰.
表征危机与文化研究的知识分子构想[J]
.社会科学辑刊,2012(5):27-30.
5
姜睿睿.
《可怜的KoKo》还是“可怜的作者”[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3(5):93-96.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朱立元.
后现代主义文论是如何进入中国和发生影响的?[J]
.文艺理论研究,2014(4):6-17.
被引量:14
2
邹海燕.
基于后现代主义视域 重构高等教育课程观[J]
.中国高教研究,2009(5):80-83.
被引量:9
3
刘莎.
论权力差异下的“他者化表征”——《浮生六记·闺房记乐》两译本对比例证分析[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0(1):97-103.
4
张玉堂.
试论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理论对美国文学教学的影响[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17(5):159-160.
5
李钢,李金姝.
“西方中心主义”观照下的《论语》英译[J]
.外语学刊,2012(2):123-125.
被引量:7
6
李鹏.
表征与合法化的双重危机——电视新受众研究“民族志”方法论批判[J]
.当代传播,2013(1):32-35.
被引量:6
7
刘银平,孙配贞.
后现代主义与心理学的发展[J]
.理论导报,2013(9):39-40.
8
刘文琦.
《十万个冷笑话》的后现代主义特征研究[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6):59-60.
被引量:2
9
丁宇杰,刘军.
基于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的C语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8(1X):625-626.
被引量:1
10
章汝雯.
后殖民理论与文化翻译[J]
.文学理论前沿,2014(1):54-76.
1
张嵩晴.
以《变形记》为例谈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J]
.文学教育,2014(18):30-31.
2
尹青,闵西鸿,卞一多.
论安·塞克斯顿诗歌《灰姑娘》中的重复[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31(5):59-60.
3
张杰.
批评意义的重新认识──从“表征危机”谈起[J]
.外国语文,1994,19(3):3-9.
4
何乃英.
泰戈尔论[J]
.国外文学,1990(1):5-22.
5
黄力之.
资本主义文化批判与现代主义——卢卡契与法兰克福学派的比较研究[J]
.外国文学评论,1995(1):28-36.
6
周凌玉.
都市体验 ──论新感觉派小说创作之特色[J]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32-34.
被引量:1
7
王志平.
认真研究很有必要[J]
.外国文学研究,1981,3(1):125-126.
8
蒋晓娟,杨向荣.
能指的强化与所指的遮蔽——语言学转向视域下的表征危机[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3(1):142-145.
被引量:1
9
安立志.
马克思的脚印[J]
.博客族,2004,0(9):19-20.
10
刘胜利,薛家宝.
《推销员之死》的伦理关怀[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4,16(4):72-74.
外国文学评论
1991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