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不幸的类比:“后现代主义”理论的中国市场
被引量: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回想起来,1985年或许是中国人思想意识受孕的高峰期.也就是在这一年,两位美国人不约而同的北京之行,使中国人的文化观念接连受到强烈的震撼.我说的是劳生柏和杰姆逊,前者的波普艺术把堂堂国家美术馆变成了堆放废物的场地。
作者
贺奕
出处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117-123,127,共8页
Contemporary Writers Review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文化
先锋派
波普艺术
西方人
美学原则
美术馆
西方学
后工业社会
近百年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7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67
1
季广茂.
从辉煌到没落——后现代主义的中国命运[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43(4):72-76.
被引量:4
2
王治河.
论后现代的全球意识[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8,50(4):24-27.
被引量:4
3
谭桂林.
后现代主义文学批评的历史定位与质疑[J]
.中国文学研究,1998(4):3-10.
被引量:4
4
姜静楠.
世界范围内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源头[J]
.小说评论,1997(6):25-29.
被引量:2
5
刘耘华.
后现代及其中国版本[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1(5):5-6.
被引量:2
6
姜静楠.
后现代之误[J]
.小说评论,1996(2):74-76.
被引量:1
7
岛子.
怀疑的诗学及其差异──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比较[J]
.外国文学,1995(6):82-87.
被引量:1
8
贺奕.
群体性精神逃亡:中国知识分子的世纪病[J]
.文艺争鸣,1995(3):25-31.
被引量:22
9
殷国明.
“怪兽”再次入侵中国?——后现代主义引起的思考[J]
.开放时代,1995(1):54-57.
被引量:1
10
姜静楠.
后现代主义:人类的别一种智慧[J]
.小说评论,1995(4):81-84.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8
1
董学文,宫铭.
从解构到营构:后现代主义在中国[J]
.社会科学战线,2008(4):146-151.
被引量:5
2
杨剑龙.
论新时期至新世纪的文学观念与文学潮流[J]
.江汉论坛,2010(6):121-126.
被引量:1
3
陈永国.
詹姆逊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的中国文化批评[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4,66(2):165-170.
被引量:2
4
杨增和.
思想张力与话语悖论——中国文化语境中的后现代主义诠释[J]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23(1):8-12.
被引量:1
5
余梅.
从新时期文学的发展看当代人心态的变化[J]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24(4):23-27.
6
杨增和.
后现代主义与我们的文化策略[J]
.江西社会科学,2002,22(4):54-57.
7
曾军.
西方后现代思潮中国接受四十年:历程及其问题[J]
.中国文学批评,2020(3):99-110.
被引量:6
8
杨增和.
全球化体验与本土化想象——关于后现代主义的中国语境问题[J]
.湖南社会科学,2003(5):134-136.
二级引证文献
15
1
刘奕彤.
民间故事在传承中变异的叙事机制——以孟姜女哭长城故事为例[J]
.中华历史与传统文化论丛,2021(1):107-116.
2
杨剑龙.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与文化诗学[J]
.粤海风,2013,0(6):66-68.
3
朱立元.
后现代主义文论是如何进入中国和发生影响的?[J]
.文艺理论研究,2014(4):6-17.
被引量:14
4
邹海燕.
基于后现代主义视域 重构高等教育课程观[J]
.中国高教研究,2009(5):80-83.
被引量:9
5
刘银平,孙配贞.
后现代主义与心理学的发展[J]
.理论导报,2013(9):39-40.
6
刘文琦.
《十万个冷笑话》的后现代主义特征研究[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6):59-60.
被引量:2
7
丁宇杰,刘军.
基于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的C语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8(1X):625-626.
被引量:1
8
简圣宇.
“现代性体验”视域下的美学思潮史研究——从杨春时教授主编的《中国现代美学思潮史》谈起[J]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6(1):34-40.
被引量:1
9
吴子林,徐蓓.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2020年度文艺学前沿问题研究述要[J]
.南方文坛,2021(3):63-74.
10
李源锋.
詹姆逊视角下吕西安与杜洛瓦形象对比分析[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1(2):104-108.
1
陈池瑜.
艺术的大众性与当代性[J]
.湖北社会科学,1998(3):13-14.
被引量:7
2
曹立伟.
废墟中的记忆[J]
.西湖,2007,0(6):59-63.
3
徐佳音.
波普文艺之我见[J]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1):67-72.
被引量:1
4
鲍栋.
波普艺术与现代主义[J]
.美苑,2005(2):59-63.
被引量:2
5
赵静云.
谈新词“pop”的构词及其相关的大众文化[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17(1):63-65.
被引量:3
6
朱文.
因为孤独[J]
.作家,1995,0(2):27-33.
7
嘎代才让.
赞丹呗嘛(外二首)[J]
.民族文学,2015(6):139-142.
8
李尚朝.
光照门庭[J]
.健康大视野,1996,0(3):43-43.
9
赵亚锋.
风中的光线(组诗)[J]
.绿风,2016,0(1):32-34.
10
万箭飞.
红薯[J]
.开心(老年),2008,0(10):29-29.
当代作家评论
1993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