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试论新刑法的罪刑相当原则(下)
被引量:
1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试论新刑法的罪刑相当原则(下)何秉松三、龙勃罗梭、菲利等人为代表的近代学派,也主张罪刑相当原则吗?众所周知,罪刑相当原则是古典学派所倡导的,这是坚持行为中心论的必然结果。而近代学派则倡导刑罚个别化,这是坚持行为人中心论的必然归宿。但是最近我国有的学者...
作者
何秉松
机构地区
中国政法大学
出处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10-20,31,共12页
Tribune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关键词
罪刑相当
行为功利主义
人身危险性
责任主义
犯罪人
罪刑相适应原则
刑罚轻重
犯罪构成事实
新刑法
犯罪行为
分类号
D924.1 [政治法律—刑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71
引证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40
同被引文献
71
1
周光权.
法定刑配置的优化:理念与进路[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22,30(4):38-53.
被引量:45
2
周光权.
法典化时代的刑法典修订[J]
.中国法学,2021(5):39-66.
被引量:78
3
张峰铭.
刑法是后置法吗?——法域冲突问题之体系反思[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23,29(4):131-149.
被引量:11
4
彭文华.
刑罚的分配正义与刑罚制度体系化[J]
.中外法学,2021,33(5):1318-1339.
被引量:28
5
张峰铭.
刑事违法性判断必然受制于其他部门法吗?——破解“法秩序统一性原理”的迷思[J]
.河北法学,2024,42(3):129-151.
被引量:4
6
裴苍龄.
关于刑事诉讼结构的研究[J]
.政治与法律,1996(5):37-40.
被引量:20
7
陈兴良,邱兴隆.
罪刑关系论[J]
.中国社会科学,1987(4):139-153.
被引量:36
8
[14](美)戈尔丁.法律哲学[M].上海:三联书店,1987.240.
9
[20]高铭暄主编.刑法学原理(第一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3.P189.
10
[27](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P200.
引证文献
11
1
李佑喜,严一鸣.
“多次抢劫”犯罪的认定[J]
.人民检察,2002(5):8-10.
被引量:4
2
刘强.
对刑法“不得假释”之规定(81条第二款)的商榷[J]
.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2(4):5-9.
被引量:1
3
王瑞君.
实然的规定与应然的选择——对现行刑法第五条通说的质疑[J]
.学习与探索,2005(2):76-79.
4
李永升.
论罪刑相适应原则的理论基础[J]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33-39.
被引量:8
5
王瑞君,王芳.
刑罚置配的标准——兼对刑法第5条、第61条规定之解读[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06,27(3):24-27.
6
肖秀珠.
强化青年“三感” 增强团组织凝聚力[J]
.建筑,2006(07X):61-61.
被引量:8
7
杨书文.
刑事古典学派的罪过形式学说管窥[J]
.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2):61-62.
8
王瑞君.
体系性思考与量刑的规范化——以《量刑指导意见》及实践为分析对象[J]
.政法论丛,2014(6):72-79.
被引量:4
9
李永涛,吴照美.
英国反诈骗犯罪司法改革之鉴——以权利与义务平衡为视角[J]
.公安研究,2019,0(1):72-83.
10
张峰铭.
超越比例原则:同态报应量刑原则的法理根基与实践意义[J]
.交大法学,2024(3):35-50.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40
1
纪熙全.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打击与防范——以福建省三明市为例[J]
.中国刑事警察,2019,0(6):6-10.
被引量:8
2
高蕴嶙.
大数据背景下电信诈骗犯罪侦防对策实证研究——以重庆市立案情况为分析样本[J]
.法治论坛,2019,0(3):305-317.
被引量:3
3
梁文彩.
对《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的反思——以敲诈勒索罪为例展开的分析[J]
.刑法论丛,2019,5(4):152-176.
4
裘霞,李佑喜.
以刑制罪:一种定罪的司法逻辑[J]
.河南社会科学,2004,12(6):43-45.
被引量:13
5
陈伟.
批判与重构:未成年人累犯问题——从本体学角度的思考[J]
.青年研究,2006(8):21-26.
被引量:7
6
张亚平.
我国假释制度两极化改革构想[J]
.政法论丛,2009(1):87-90.
被引量:1
7
曹相智.
共青团组织建设新探[J]
.今日科苑,2009(2):56-56.
被引量:1
8
李璐.
关于对企业青年引导、联络、聚集新方式的思考和探索[J]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1,1(12):38-39.
9
赵庆丽.
注重青年人才培养,创新开展团建工作[J]
.现代企业文化,2010(33):75-76.
10
小建.
小心汽车维修五大阴招[J]
.法制与社会,2006(4):73-73.
1
何秉松.
试论新刑法的罪刑相当原则(上)[J]
.政法论坛,1997,15(5):9-17.
被引量:6
2
任继鸿.
刑法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保护和罪刑相当原则[J]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0(1):63-65.
3
于安青.
关于刑事案件量刑中贯彻罪刑相当原则的调研报告[J]
.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2007,23(3):34-38.
被引量:1
4
黄祥青.
罪刑相当原则解释论[J]
.法学,1999(7):36-40.
被引量:4
5
彭洪毅.
对罪刑相当原则的再思考[J]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2(1):29-30.
6
王瑞君,王芳.
刑罚置配的标准——兼对刑法第5条、第61条规定之解读[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06,27(3):24-27.
7
我国刑法将作修改[J]
.正气,1997(3):29-29.
8
石泽中,张波.
罪刑相当原则催生的“怪胎”——过失致人死亡罪和交通肇事罪的关系之反思[J]
.理论月刊,2006(4):118-120.
9
章英杰.
贯彻刑法基本原则,更新刑事司法观念[J]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1997(4):10-12.
10
何秉松,于齐生.
论刑法上的错误[J]
.政法论坛,1994,12(4):8-13.
被引量:1
政法论坛
1997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