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良渚文化“玉敛葬”述略
被引量:
4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墓葬中随葬璧、琮等玉器的现象,本世纪三十年代已经有所发现。 1930年,浙江省杭县良渚镇的茅庵村、荀山周围、近山,安溪的后湖村,长明桥的锺家村、金家衖,瓶窑的宋村等地,因群众破土而发现大批玉器,以璧、琮为主,还有穿孔玉斧和多种佩玉、饰玉。1936年西湖博物馆发掘良渚遗址时,为此作了调查和试掘。据发掘者施昕更先生判断,这批玉器"都是墓葬物","形式俱全。
作者
汪遵国
机构地区
南京博物院
出处
《文物》
1984年第2期23-36,100-101,共16页
Cultural Relics
关键词
良渚文化
兽面纹
玉器
玉敛葬
草鞋山遗址
墓葬
玉璧
透闪石
玉琮
文化层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94
引证文献
45
二级引证文献
319
同被引文献
494
1
陈克樵,陈振宇.
和田玉的物质组分和物理性质研究[J]
.岩石矿物学杂志,2002,21(z1):34-40.
被引量:27
2
崔文元,吴伟娟,刘岩.
江苏溧阳透闪石玉的研究[J]
.岩石矿物学杂志,2002,21(z1):91-98.
被引量:16
3
何明跃,朱友楠,李宏博.
江苏省溧阳梅岭玉(软玉)的宝石学研究[J]
.岩石矿物学杂志,2002,21(z1):99-104.
被引量:14
4
钟华邦,张洪石.
江苏梅岭玉的基本特征[J]
.岩石矿物学杂志,2002,21(z1):105-109.
被引量:9
5
吴京山.
试解良渚文化玉器的雕琢之谜[J]
.东南文化,2001(4):72-79.
被引量:4
6
王吉怀.
再论大汶口文化的陶刻[J]
.东南文化,2000(7):6-14.
被引量:9
7
蔡全法,马俊才,郭木森.
河南省新密市发现龙山时代重要城址[J]
.中原文物,2000(5):4-9.
被引量:42
8
袁永明.
商代西周墓葬中出土前代玉器初识[J]
.中原文物,2000(3):43-47.
被引量:2
9
夏寒.
论良渚文化玉璧的功能[J]
.南方文物,2001(2):42-46.
被引量:2
10
干志耿,李殿福,陈连开.
商先起源于幽燕说[J]
.历史研究,1985(5):21-34.
被引量:34
引证文献
45
1
方向明.
反山大玉琮及良渚琮的相关问题[J]
.东方博物,2019(4):1-16.
被引量:1
2
田耕渔.
《说文解字》中的古代舞蹈[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22(3):67-70.
3
赵君尧.
论大陆、海洋两大文化圈构建的华夏文化[J]
.职大学报,2003(1):86-91.
4
杜正胜.
夏代考古及其国家发展的探索[J]
.考古,1991(1):43-56.
被引量:12
5
吕品.
“盖天说”与汉画中的悬璧图[J]
.中原文物,1993(2):3-11.
被引量:8
6
林华东.
论良渚文化玉琮[J]
.东南文化,1991(6):135-146.
被引量:7
7
沈衣食.
论良渚文化琮璧[J]
.东南文化,1991(6):147-154.
被引量:3
8
杨伯达.
中国古代玉器面面观[J]
.故宫博物院院刊,1989(1):32-48.
被引量:26
9
贺云翱.
长江流域早期玉文化初论(下)[J]
.南方文物,2004(3):42-48.
被引量:1
10
郭立新.
论汉江东部地区史前时期的手工业专门化生产[J]
.东南文化,2003(9):22-28.
二级引证文献
319
1
李川.
象物之学:中华文艺观念的政教源始[J]
.中国美学研究,2021(2):218-240.
2
韩鼎.
早期艺术研究中多学科证据的使用问题[J]
.形象史学,2020(2):6-34.
被引量:2
3
杨岐黄.
史前玉璧制作工艺探析[J]
.西部考古,2023(1):141-154.
4
焦南峰,李澔洋.
“古不墓祭”问题的考古学解读[J]
.西部考古,2022(2):163-170.
5
张超华.
史前时期海岱地区原始礼制研究[J]
.三代考古,2023(1):367-379.
6
周大鸣,马斌斌.
道路与族群互动——南丝绸之路上的都兰县及其研究[J]
.西北民族研究,2021(1):123-134.
被引量:5
7
徐卫民,曾丽荣.
东汉帝陵制度研究[J]
.秦汉研究,2021(1):79-103.
8
赵化成.
汉代“横葬制墓”的起源与发展[J]
.古代文明辑刊,2021(1):175-208.
被引量:1
9
赵琪,崔天兴.
扬州西汉墓出土的崧泽文化双龙首玉环[J]
.洛阳考古,2022(4):32-40.
被引量:1
10
王苹.
那斯台红山文化跪坐石雕人像及相关问题探析[J]
.南方文物,2022(6):76-87.
1
杨菊华.
良渚文化与玉器时代[J]
.文博,1994(4):12-16.
被引量:4
2
张忠培.
良渚文化的年代和其所处社会阶段——五千年前中国进入文明的一个例证[J]
.文物,1995(5):47-58.
被引量:66
3
李新伟.
琮璧通天——神秘的良渚文化玉器[J]
.中国宝石,2001,10(3):91-93.
4
朱伟峰.
苏州真山九号墩吴国国君墓出土贝币[J]
.中国钱币,1996(2).
被引量:1
5
李文明.
关于良渚文化的两个问题[J]
.考古,1986(11):1005-1008.
被引量:1
6
张玉,李国安.
中国古代玉敛葬现象研究[J]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9(6):35-37.
被引量:3
7
周世荣.
浅谈良渚文化玉璧的功能[J]
.中国钱币,1998(2):41-43.
被引量:4
8
郭晔旻.
通神之器 良渚玉琮 如何使用至今还是一个谜[J]
.国家人文历史,2017,0(3):26-31.
9
慧绘.
玉琮的文化品位[J]
.文史杂志,2013(2):25-25.
10
王心喜.
“小人物”发现“大文化”——良渚文化发现者施昕更评传[J]
.华夏考古,2006(1):102-109.
被引量:3
文物
1984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