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主体性教育评价应是“自我接受评价”
被引量: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近年来,国内将学生看作主体,以发展学生主体性为旨归的主体性教育,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唯这种尚处在教育哲学高度的识见,要想走向实践,发挥其应有的指导作用,还必须从教育构成内部,如教育目标的合理分析及表述、课程的开发、教学的组织。
作者
李雁冰
机构地区
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
出处
《教育研究与实验》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0-13,共4页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Experiment
关键词
自我接受评价
教育评价
学生主体性
主体性教育
学生发展
他人评价
教育目标
自我评价
教育性评价
自我意识
分类号
G40-05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6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44
同被引文献
46
1
韩元.
美育辨析[J]
.教育科学,1987(2):51-55.
被引量:2
2
高凌飚.
过程性评价的理念和功能[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02-106.
被引量:340
3
洪镇涛.
语文本体教学研究及实验[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2001(7):3-6.
被引量:14
4
孙玉丽.
审美化教育管理:必然之趋势[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27(5):1-6.
被引量:5
5
阎光才.
教育研究中量化与质性方法之争的当下语境分析[J]
.教育研究,2006,27(2):47-53.
被引量:24
6
李春玲.
当代教育评价研究的动因分析[J]
.辽宁教育研究,2007(2):94-96.
被引量:3
7
[美]B S 布卢姆著.教育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100-259.
8
[美]杜威.确定性的寻求--关于知行关系的研究[M].傅统先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288.
9
[美]威廉·威伦.有效教学决策[M].李森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20.
10
[美]戈兰特·威金斯.教育性评价[M].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与学习者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14.
引证文献
7
1
李雁冰.
关于素质教育评价的理论问题[J]
.教育发展研究,2009,29(24):26-31.
被引量:25
2
李娟.
学案:把学习还给学生[J]
.教学月刊(中学版),2011(1):10-13.
被引量:4
3
丁念金.
学习过程自主评价的基本思路[J]
.教育发展研究,2011,31(2):43-47.
被引量:11
4
郭文,黎平辉.
论教育评价中审美意蕴的开掘--以档案袋评价为例[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11(5):55-59.
被引量:4
5
李新平.
初中语文学本课堂构想[J]
.上海教育科研,2014(2):90-92.
6
瞿明斓.
巧用“旧瓶”,也盛得“佳酿”——浅谈教师的教案、课件、教材的再利用[J]
.新校园(中旬刊),2015,0(2):105-107.
7
马晶.
利用自主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学习[J]
.菏泽学院学报,2017,39(1):111-114.
二级引证文献
44
1
王永华,刘杰,刘继昌,王迎春.
高职体育课程评价理念的构建[J]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3):84-86.
被引量:6
2
刘婷.
信息技术教学中创新素质的培养[J]
.科技信息,2011(26):382-382.
3
吕珩.
高校学生评教中教师主体缺位的思考[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27-131.
被引量:5
4
李雁冰.
论综合素质评价的本质[J]
.教育发展研究,2011,31(24):58-64.
被引量:120
5
黄红周.
创新学案,成就高效课堂[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2,6(14):36-36.
6
李海文.
创设有效教学情境,优化数学课堂教学[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2,6(14):40-41.
7
邵晓枫,廖其发.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本质的多维解读[J]
.教育学术月刊,2012(8):84-87.
被引量:3
8
郭文,黎平辉.
论教育评价中审美意蕴的开掘--以档案袋评价为例[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11(5):55-59.
被引量:4
9
刘尧.
高等教育评估需要厘清的十大关系[J]
.高校教育管理,2013,7(3):1-6.
被引量:2
10
杨石乔.
高职学生学习叙事评价研究[J]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2):49-52.
被引量:1
1
欧阳艳,唐凯欣.
评价的新视野——自我接受评价[J]
.教育探索,2003(2):57-58.
被引量:3
2
王守信.
信息技术是第一教育力[J]
.考试周刊,2015,0(95):120-120.
3
赵凤平.
从哲学高度审视教育[J]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4,30(2):1-5.
被引量:1
4
王作顺.
合理分析、巧妙转化、破解难点、提升能力[J]
.数学通讯(学生阅读),2014,0(7):36-37.
5
张艳.
新课改下提高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策略[J]
.新课程学习(中),2013(12):161-161.
6
钱柳松.
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3(5):118-120.
被引量:35
7
丁晓霖.
基于学生前概念分析的小学科学教学改进[J]
.浙江教学研究,2013(2):43-45.
被引量:1
8
张倩倩.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J]
.中小学电教(下),2016,0(7):139-139.
9
刘楠.
人的文化性与教育的本质特征[J]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9):14-16.
被引量:5
10
阎淑芳.
多媒体技术在理论力学教学中的应用[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13(9):290-291.
被引量:3
教育研究与实验
1997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