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榜样和移情对幼儿分享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3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采用自行设计的情境,进行了榜样和移情对幼儿分享行为影响作用的比较研究。实验表明:移情训练在小班、中班的效果优于在大班的效果,榜样训练在各年龄班的效果差异不明显。同时,移情训练和榜样训练的效果在幼儿初期和中期无显著差别,但是在幼儿晚期。
作者
张莉
机构地区
华中师范大学
出处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6-32,共7页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关键词
分享行为
移情训练
榜样作用
比较研究
分类号
B844.12 [哲学宗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34
同被引文献
214
引证文献
31
二级引证文献
428
参考文献
2
1
周强,杨梓.
榜样影响儿童利他行为发展的实验研究[J]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4(1):156-160.
被引量:11
2
岑国桢,刘京海.
5——11岁儿童分享观念发展研究[J]
.心理科学通讯,1988,11(2):21-25.
被引量:25
共引文献
34
1
曾英.
促进幼儿分享行为的教育策略[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4(S1):249-250.
被引量:16
2
李闻戈.
儿童利他行为发展的实验研究[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3):131-136.
被引量:9
3
邵秀萍.
浅谈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J]
.成功,2013(16):159-159.
被引量:3
4
李丹.
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研究述评[J]
.心理科学,2001,24(2):202-204.
被引量:42
5
郭明真,冯小茹,胡湘明.
榜样示范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J]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青年工作论坛),2004(6):19-21.
被引量:3
6
郭明真,胡湘明,冯小茹.
榜样示范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J]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7(4):3-6.
被引量:2
7
贾蕾.
试析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因素[J]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5,22(2):110-112.
被引量:7
8
王丽,王庭照.
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研究[J]
.当代青年研究,2005(11):51-53.
被引量:20
9
闫宁宁,余强.
我国十年来道德教育实验和调查研究的元分析[J]
.上海教育科研,2007(1):24-28.
10
曾英.
浅谈幼儿分享行为的教育策略[J]
.教育探索,2007(12):113-114.
被引量:9
同被引文献
214
1
曾英.
促进幼儿分享行为的教育策略[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4(S1):249-250.
被引量:16
2
丁芳.
论观点采择与皮亚杰的去自我中心化[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47(6):111-113.
被引量:8
3
陈少华,郑雪.
行为意图与行为结果的匹配关系对儿童道德情绪判断及归因影响的实验研究[J]
.心理学探新,2000,20(3):44-48.
被引量:10
4
杨彩霞.
班图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对儿童社会行为教育的启示[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30(S2):142-144.
被引量:10
5
鲁洁.
走向世界历史的人——论人的转型与教育[J]
.教育研究,1999,20(11):3-10.
被引量:145
6
丁芳.
儿童的道德判断、移情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45(5):77-80.
被引量:48
7
张文新,武建芬,程学超.
儿童欺侮问题研究综述[J]
.心理科学进展,1999,9(3):37-42.
被引量:51
8
李伯黍.
教育心理学的一门新分支——德育心理学[J]
.心理科学通讯,1981,4(4):5-8.
被引量:7
9
王美芳,庞维国.
学前儿童在园亲社会行为的观察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13(3):17-22.
被引量:25
10
谭欣,王琦.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的报告[J]
.教育科学,1996(2):37-40.
被引量:14
引证文献
31
1
张连军.
培养4-6岁幼儿的分享行为[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28(4):134-135.
被引量:1
2
郭力平,杨恒.
年幼儿童分享行为的研究进展及启示[J]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8,0(Z1):79-83.
被引量:8
3
张凤,刘云艳.
幼儿心理素质教育教学策略研究[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17(4):90-92.
被引量:1
4
李丹,李燕,宗爱东,丁月增.
2岁幼儿移情反应的特点:与自发帮助、气质、亲子互动的关系[J]
.心理科学,2005,28(4):961-964.
被引量:20
5
韦小满,焦青,金星,赵玉兰,宋戈,程文捷,于永思,陈林.
弱智学生合作与分享行为的干预实验研究[J]
.中国特殊教育,2005(11):3-6.
被引量:6
6
杨兴鹏.
加强儿童移情训练,促进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J]
.黄石教育学院学报,2006,23(1):67-70.
被引量:8
7
闫宁宁,余强.
我国十年来道德教育实验和调查研究的元分析[J]
.上海教育科研,2007(1):24-28.
8
周爱萍.
提高美德故事对幼儿道德行为养成的成效[J]
.江苏教育研究,2007(3):20-22.
被引量:2
9
廖全明,郑涌.
不同训练方法对小学生分享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J]
.心理科学,2007,30(6):1351-1355.
被引量:5
10
李幼穗,赵莹.
4~6岁儿童分享行为的特点及培养策略[J]
.学前教育研究,2008(2):39-41.
被引量:30
二级引证文献
428
1
万婕.
小学德育生活化路径探究[J]
.新智慧,2021(3):43-44.
被引量:1
2
郝思涵,石晶.
初中生社会自我效能感与亲社会行为意向的关系:共情与心理社会资源的链式中介作用[J]
.心理月刊,2023(14):54-56.
被引量:2
3
高德胜.
爱与超越——鲁洁先生教育思想的两个关键支点[J]
.全球教育展望,2021,50(12):19-31.
被引量:4
4
王颖.
新中国70年道德教育观研究回顾与展望[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97-106.
被引量:1
5
吴凯,刘慧.
生命教育视域下研学旅行的着力点与实施路径[J]
.教育科学,2022,38(5):67-72.
被引量:6
6
郭雅馨.
中班幼儿移情能力发展研究——以北京市某幼儿园为例[J]
.教育观察,2021(4):32-34.
被引量:2
7
时秀英.
浅析幼儿期的分享教育[J]
.中华少年,2019,0(28):16-16.
8
叶佳颖.
大班美术活动分享环节中的教师解读与指导策略[J]
.当代家庭教育,2019,0(34):49-50.
9
武侠,包玉玲,吕欢欢.
儿童共情能力及其发展:回顾与前瞻[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20(6):1-9.
被引量:1
10
王海源.
浅析幼儿心理素质教育的教学策略[J]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7,0(A01):1000-1001.
1
李福芹,叶文君,陈丽.
移情训练对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的实验研究[J]
.心理科学,1994,17(3):150-154.
被引量:17
2
陈福新.
孩子爱作对,应对有招[J]
.心理与健康,2007(8):61-62.
3
姚曙光.
移情简议[J]
.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2004,11(3):23-24.
被引量:4
4
夏桑.
为了孩子而不道德,是无私之举吗[J]
.学习之友,2014,0(5):42-43.
5
贺春芳.
通过移情训练培养学生的亲社会情感[J]
.小学德育,2003(15):4-4.
6
黄露霞.
幼儿情感的培养[J]
.广西教育,2001,0(15):42-43.
被引量:5
7
刘丽花.
浅谈大学生的利他行为[J]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5(4):38-39.
被引量:1
8
丁芳.
浅析移情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J]
.当代教育科学,1996(1):32-34.
被引量:2
9
杨青,陈云,李茜,袁莉华.
高中生攻击行为与移情关系[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1):87-90.
被引量:9
10
周刚.
教练、威信、心理(摘要)[J]
.心理学探新,1984,9(3):77-78.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8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