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2-14,共3页
Chinese Translators Journal
同被引文献167
-
1柴尚金.世界各国共产党组织现状[J].前进论坛,2001(5):43-44. 被引量:1
-
2侯晶晶.论翻译中的操控现象[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7):46-48. 被引量:8
-
3刘炎生.不同文艺观和“行帮意识”的表现──文学研究会与创造社论争评述[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6):88-92. 被引量:6
-
4石定栩,朱志瑜.英语对香港书面汉语句法的影响──语言接触引起的语言变化[J].外国语,1999,22(4):2-11. 被引量:52
-
5吕俊,侯向群.元翻译学的思考与翻译的多元性研究[J].外国语,1999,22(5):56-61. 被引量:25
-
6许钧.论翻译活动的三个层面[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30(3):51-56. 被引量:63
-
7张南峰.从梦想到现实——对翻译学科的东张西望[J].外国语,1998,21(3):41-47. 被引量:56
-
8郭建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异化与归化[J].外国语,1998,21(2):13-20. 被引量:937
-
9蒋骁华.近十年来西方翻译理论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30(2):31-36. 被引量:48
-
10冯志伟.机器翻译——从梦想到现实[J].中国翻译,1999(4):38-41. 被引量:41
引证文献20
-
1赵秋荣,曾朵.译者自我修改与编辑校订研究——以《海上花列传》的英译为例[J].语料库语言学,2020,7(2):1-12. 被引量:4
-
2李贵升,罗国青,李艳冰.翻译研究中的词语误判与误评——以翻译与意识形态的研究为例[J].上海翻译,2013(2):72-76. 被引量:3
-
3胡清平.澄清翻译理论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翻译,1999(5):2-5. 被引量:11
-
4胡婷婷,张德让.内外皆宜 两全其美——从三篇爱尔兰小说的翻译看郁达夫的翻译选材动机[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11(5):35-39. 被引量:8
-
5吴启金.翻译教育要进一步与市场需求相衔接[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7):45-48. 被引量:31
-
6胡德香,熊秋香.文化翻译批评初探[J].语言与翻译,2004(4):52-56. 被引量:8
-
7余锋.翻译:形式与内容的辨证统一[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4,18(5):125-127. 被引量:2
-
8詹朋朋.英汉翻译的思维切换模式[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3):23-26. 被引量:12
-
9曹明伦.Translation Studies在中国的名与实——兼谈翻译学的学科范围和界线问题[J].上海翻译,2006(3):1-6. 被引量:24
-
10陈丽.偶尔露峥嵘——权力话语理论与胡适译《最后一课》[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6(1):121-12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203
-
1周萍,胡东平.科技论文英译理论中的功能辨析及其对翻译的影响[J].现代英语,2023(22):118-120.
-
2莫全芬.中日汉字文化差异与误译的发生——吉田富夫译《生死疲劳》个案分析[J].汉字文化,2021(S02):167-169.
-
3李瑞林.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关系[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65-67. 被引量:7
-
4丁娜.浅谈描写翻译中的功能导向研究——评介霍姆斯的《翻译研究的名与实》[J].钦州学院学报,2007,22(2):84-86. 被引量:1
-
5朱玉.英汉思维方式对比与翻译技巧教学[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5,2(10):99-102. 被引量:6
-
6赵巍.国内译学词典的发展研究[J].上海翻译,2005(S1):12-15. 被引量:6
-
7金旭东.对新世纪现代翻译学的一些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7):42-45. 被引量:4
-
8马文丽.高校翻译教学的变译能力培养--以旅游文本为例[J].理论月刊,2009(7):91-93. 被引量:1
-
9寇艳艳.新时期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培养高素质外语人才[J].考试周刊,2007(16):116-117. 被引量:2
-
10穆雷.翻译教学:翻译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兼评刘宓庆《翻译教学:实务与理论》[J].中国翻译,2004,25(4):59-63. 被引量:71
-
1张翅.浅析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中翻译策略[J].教育界(高等教育),2015,0(12):137-137.
-
2益西拉姆,王瑜,秦艳.藏汉谚语翻译中语言文化的处理方法[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3,22(5):56-60. 被引量:2
-
3齐桂红.加强外语教学中主体文化输入[J].武警学院学报,2000,16(A12):8-9.
-
4佟晓梅.翻译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意识[J].教学研究,2006,29(2):157-160. 被引量:11
-
5尹莹.中国翻译研究及中文翻译研究[J].品牌,2015(1):150-150.
-
6王恩科.“文化转向”:视角转换还是视角拓展[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5):120-123. 被引量:8
-
7许钧.中国翻译研究[J].出版广角,1997(2):57-58.
-
8袁家兰.渗透本土文化,助力中国梦——英语教学中渗透本土文化的探索[J].读书文摘(中),2016(8). 被引量:2
-
9王培荣.浅议英语教学中本土文化的导入[J].大家,2012(4):168-168.
-
10陆魁秋.主体文化与交际能力[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5):20-22. 被引量: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