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博物馆、民族博物馆与民族学博物馆
被引量: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旨在阐述博物馆主要功能的二重性: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不同性质的博物馆应突出其不同的功能。因此,在民族范畴内,民族博物馆与民族学博物馆的功能,也应有所区别。一、什么叫博物馆A、名称的由来:博物作为一个词,始见于《山海经》,意思是能辨识多种事物。《尚书》称博识多闻的人为“博物君子”。《汉书·楚元五传赞》也有“博物恰闻,通达古今”之句。这是传统的用法。
作者
吴泽霖
出处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3期73-82,共10页
关键词
民族博物馆
民族学院学报
少数民族
宣传教育
不同性质
民族地区
文物
社会教育
科学研究
十九世纪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85
引证文献
16
二级引证文献
27
同被引文献
85
1
蒋文静,祖力亚提·司马义.
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层次及实践路径[J]
.民族教育研究,2020,31(1):13-21.
被引量:177
2
林耀华.
新中国的民族学研究与展望[J]
.民族研究,1981(2):48-55.
被引量:8
3
杨堃.
回忆周总理关于民族学的一次谈话[J]
.社会科学战线,1978(4):224-227.
被引量:9
4
吴泽霖.
关于少数民族文物的一点认识[J]
.文物,1957(4):63-65.
被引量:10
5
钟年,孙秋云.
吴泽霖民族研究思想述评[J]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14(4):71-76.
被引量:6
6
吴泽霖.
种族与种族歧视[J]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6(1):8-18.
被引量:1
7
吴泽霖.
民族学在美国和博厄斯学派[J]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13(4):21-30.
被引量:6
8
张正明.
祭先师吴泽霖先生有感[J]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13(4):34-35.
被引量:5
9
钟年.
吴泽霖民族博物馆学思想管窥[J]
.民俗研究,1993(1):21-22.
被引量:5
10
马寅.
加强对民族文物的保护和研究工作——在全国少数民族文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9(1):12-16.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6
1
孔利宁.
谈民族学博物馆的展示演进[J]
.陕西历史博物馆论丛,2019(1).
2
宋才发.
普通博物馆与民族博物馆概念之辨析[J]
.黑龙江民族丛刊,2010(5):131-141.
被引量:3
3
温士贤,彭文斌.
传译民族文化与平等——吴泽霖先生的民族博物馆思想[J]
.民族学刊,2011,2(3):25-31.
被引量:9
4
孙秋云,钟年.
注重田野调查 为社会进步服务──吴泽霖教授学术思想概说[J]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1(6):13-17.
被引量:7
5
黄枫岚,林文.
中华畲族宫的“博物馆化”建设及其功能[J]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32-36.
6
姚祎.
民族学与民族性: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解读[J]
.文化遗产研究,2017(1):88-98.
被引量:1
7
邓端璇.
用生命的最后八年搭建学科高地——一代宗师吴泽霖先生在中南民族大学的学术活动述论[J]
.民族论坛,2011(11X):30-34.
被引量:3
8
马率帅.
论吴泽霖的学术精神及其意义[J]
.民族论坛,2012(04X):33-36.
被引量:2
9
李金兰,周大鸣.
吴泽霖与西南少数民族研究[J]
.贵州民族研究,2020,41(6):56-61.
被引量:2
10
张福强,高红.
“采集民族志”在中国的实践——以吴泽霖、林惠祥为中心的考察[J]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8(6):98-105.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27
1
李东红,魏金济.
人类学视域下民族博物馆的陈列叙事研究——以元阳县民俗文化陈列馆为考察中心[J]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20(1).
2
孔利宁.
谈民族学博物馆的展示演进[J]
.陕西历史博物馆论丛,2019(1).
3
康丹丹,高楠,李贺仙.
后疫情时代下对博物馆教育功能的新探讨——基于对全国民族类博物馆的实证研究[J]
.理论观察,2021(12):136-138.
被引量:5
4
李然.
吴泽霖与中国人类学的发展[J]
.贵州民族研究,2009,29(1):12-17.
被引量:8
5
杨正文.
吴泽霖先生的苗族研究[J]
.民族学刊,2012,3(3):19-23.
被引量:3
6
贺桂芝.
加强民族博物馆建设,弘扬地域文化[J]
.北方文学(中),2013(10):213-214.
7
谢开.
吴泽霖的民族学博物馆实践[J]
.知识经济,2014(16):73-75.
被引量:2
8
娄景莉.
浅谈民族博物馆文物陈列的本质及艺术[J]
.中国民族博览,2017,0(10):238-239.
9
包金龙.
民族地区的民族博物馆建设与保护新思考[J]
.东方企业文化,2015(11S).
被引量:4
10
包金龙.
浅谈民族高校博物馆对民族文物的传承与保护中的作用[J]
.科技风,2017,0(22):195-195.
1
马毅生.
开民族学博物馆的先河──云南民族学院民族博物馆小记[J]
.中国民族,2001(10):66-66.
2
杨育彬.
建国三十年来河南文物考古的新发现[J]
.河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79,19(5):1-9.
被引量:1
3
友直谅友多闻[J]
.领导科学,2009(20).
4
制度没有错,错在和尚把经念歪了[J]
.管理学家(实践版),2009(5):46-46.
5
杉田繁治,金少萍.
计算机民族学[J]
.贵州民族研究,1999,19(2):182-186.
6
温明山.
人贵树志 文重创新——刍议小说《乡亲们》[J]
.福建乡土,2011(5):63-64.
7
Г.Е.马尔科夫,Т.Д.索洛韦伊,牛离生.
莫斯科大学的民族学教育——庆祝莫斯科大学历史系民族学教研室成立50周年[J]
.世界民族,1992(1):76-79.
8
欧潮泉.
谈在青海创建民族学博物馆[J]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27(2):104-109.
9
博识文萃——事理[J]
.共产党员,2004(4):48-49.
10
谢建辉.
眼界——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J]
.湖湘论坛,1999,12(1):15-15.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