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重读马克思
被引量:
1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重读马克思杨耕(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100872)我的研究方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我的哲学研究,那就是:重读马克思。重读马克思是当代实践、科学和哲学本身发展的需要。历史常常出现这样一种奇特的现象,即一个伟大思想家的某个理论以至整个学说往...
作者
杨耕
机构地区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出处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24-27,共4页
Philosophical Trends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重读马克思
人类世界
现代西方哲学
新唯物主义
人与自然
认识论
当代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分类号
A81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02
引证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49
同被引文献
102
1
杨学功.
“回到马克思”——从哲学观的视角看[J]
.哲学研究,2000(4):34-37.
被引量:13
2
刘文旋.
“重读马克思”(笔谈) 马克思思想的当代性[J]
.哲学研究,2000(4):32-34.
被引量:6
3
吴元樑.
回答时代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21世纪发展的根本途径[J]
.哲学研究,2001(6):13-19.
被引量:7
4
黄楠森.
建立一个完整严密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任务[J]
.社会科学战线,1999(1):61-67.
被引量:23
5
张传华.
哲学思维方式的根本变革——读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J]
.山东社会科学,1999(4):51-53.
被引量:4
6
刘放桐.
当代哲学走向:马克思主义与现代西方哲学的比较研究[J]
.天津社会科学,1999(6):4-10.
被引量:40
7
吴晓明.
论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J]
.天津社会科学,1999(6):16-21.
被引量:26
8
王德峰.
海德格尔与马克思:在历史之思中相遇——论历史唯物主义的存在论境域[J]
.天津社会科学,1999(6):22-28.
被引量:14
9
张立波.
后现代境遇中的马克思主义[J]
.哲学动态,1999(8):13-15.
被引量:4
10
回到马克思,厘清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访孙伯癸教授[J]
.哲学动态,1999(11):2-5.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11
1
王秀娟.
世纪末的人本学现象[J]
.社会科学论坛,1999(Z4):81-84.
2
周志山.
中国哲学界对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研究[J]
.哲学动态,2002(2):18-22.
被引量:9
3
张守民,张炳奎,魏波.
关于“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问题讨论综述[J]
.高校理论战线,2006(1):43-50.
被引量:2
4
吴家华,谢志燕.
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研究述评[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0(5):37-43.
5
刘同舫.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之路[J]
.求索,2008(1):126-128.
6
张琳.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规定及其称谓[J]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8,12(6):109-112.
被引量:1
7
杨晶,梅良勇.
论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建设新形态[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6(1):88-94.
被引量:2
8
唐伟锋,陈志环.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性的若干思考[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3(1):10-14.
被引量:1
9
朱宝信.
马克思哲学文本:“回到”抑或“重读”?——从现代哲学解释学的观点看[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13-17.
被引量:23
10
黄小维.
马克思新世界观新探[J]
.广西社会科学,2001(3):25-28.
二级引证文献
49
1
陈海飞.
理解的相对性与相对主义——哲学解释学理解观之评析[J]
.现代企业教育,2006(22):195-197.
被引量:1
2
张万兵.
实践的唯物主义——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兼论科学发展观[J]
.广西社会科学,2005(2):38-39.
被引量:1
3
文国伟.
中国哲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的探讨[J]
.探索,2005(3):149-154.
被引量:2
4
邢晓红.
建构面向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J]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5,16(1):11-13.
5
杨方.
在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重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有感[J]
.法制与经济,2006,15(02X):35-36.
被引量:1
6
潘惠香,陶武豪.
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性问题研究综述[J]
.理论视野,2006(2):52-54.
被引量:1
7
陈海飞.
马克思主义与解释学研究[J]
.高校理论战线,2006(5):27-31.
8
王浩斌,王飞南.
试论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理解观[J]
.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6(2):21-25.
9
王浩斌,王飞南.
试论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理解观[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2):39-43.
10
潘惠香,王永明.
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性研究新动向[J]
.社会科学战线,2006(5):261-266.
被引量:1
1
冯文平.
马克思新哲学从实践出发对人类世界的终极关怀[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11-13.
被引量:1
2
任纪虎.
关于毛泽东与民粹主义问题的研究述评[J]
.安康师专学报,2006,18(3):13-17.
3
商紫君,谢鸿昆.
对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哲学实质的不同理解[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1):11-15.
被引量:1
4
孙新彭.
关于研究时代问题的几点思考[J]
.甘肃理论学刊,2008(3):78-81.
被引量:1
5
郑灵敏.
邓小平人学思想的基本内容[J]
.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4):41-43.
6
曹亚芳.
“类意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新方向[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2(12):124-126.
7
李婷婷.
马克思交往思想的逻辑进程——基于经典文本的解读[J]
.前沿,2016(3):14-23.
被引量:2
8
张志勇.
从哲学思维方式的现实化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性[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1):32-36.
9
苗启明,刘天才.
论马克思所开创的现代新哲学:关于人类世界的哲学[J]
.云南社会科学,2005(6):29-34.
10
黄帝荣.
马克思实践的本体论功能思考[J]
.求索,2004(1):133-134.
哲学动态
1998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